在延安,习近平提到了朱德的一句诗

2022-11-03 15:40:34学习小组

中共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陕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习近平谈到延安时期“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自动播放

这句“只见公仆不见官”出自《和董必武祝寿诗》,作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

1946年12月1日,朱德60岁生日之际,董必武写了一首《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称赞朱德:“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作为答谢,朱德也依韵和诗:“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延安时期干部作风的朴实、干群关系的融洽,在这两首诗词唱和中充分体现。

当年,在看山山穷、看水水瘦的陕北,中共领导人和普通士兵一样,每天3钱盐、5钱油、7分钱菜金,同吃粗茶饭、同住土窑洞。美国记者斯诺曾在延安看到这样一幕:毛泽东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戴的是断了一条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课堂笔记本使用……

1939 年,毛泽东和延安杨家岭农民亲切交谈。(图源:解放军报)

1939 年,毛泽东和延安杨家岭农民亲切交谈。(图源:解放军报)

即便生活艰苦,中共领导干部也拒绝任何优待,跟老百姓一样耕种劳作,不搞特殊化。

那时,周恩来经常奔波于重庆与延安之间,但仍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还在纺线比赛中得过奖;除了开荒种地,张闻天和彭德怀也在杨家岭往山上抬大粪;刘少奇患有严重胃病,有时疼得整夜睡不着,警卫员要求多给他配些大米、白面,但刘少奇执意不肯:“延安的条件就这样艰苦,同志们都能挺住,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怎么能要组织的特殊照顾呢?”

“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干部和群众亲如一家,自然也就分不清谁是“官”了。

1940年5月,朱德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来到河南洛阳,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派要员迎接。可朱德的穿着打扮和普通士兵一样,从眼前走过也没人认出来,只得请求再走一回,才完成了欢迎仪式。一名外国记者说得很形象:“如果朱总司令从讲台上走下来,几分钟后,你就无法辨认出哪个是总司令。”

1937年,朱德视察抗日军政大学。(图源:解放军画报)

1937年,朱德视察抗日军政大学。(图源:解放军画报)

延安时期,不仅生活中“只见公仆不见官”,而且许多干部“甘为民仆耻为官”。公仆是为公众服务的人,用共产党人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曾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标准。有一次,一名农民的毛驴被雷劈死,他气极骂道:“为啥不让雷公劈死毛泽东?”毛泽东得知后,不仅没生气,还了解情况,问明实情,原来是当地征粮太重,这名农民心里有怨气,才借骂“雷”出气。于是,毛泽东提出要减轻农民负担。在他看来,政府不为民做主,将来“雷公是要打死人的”。

还有一年春节,中央机关演戏,邀请老乡们观看。晚上,毛泽东走进礼堂,看到前面的座位留给了领导同志,接着坐的是干部战士,而老乡们都坐到了靠后的位置上。他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忙,看戏机会少,要跑很远的路过来不容易,我们应该让他们坐最前面。”说完,自己带头坐到最后面,而老乡们被一个个请到了最前面。

领袖带头,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给延安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召开中共七大时,中共中央扎根延安已是第11个年头。大会首次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许多国民党统治区来延安参观的民主人士和外国记者,都曾亲眼目睹延安作风,无不为之感动,他们忍不住说:“天下竟有这样的官?”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图为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图为习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从井冈山上“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到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再到新时代坚持当“老百姓的官”、不要“做官当老爷”,100多年来,党员干部要做人民公仆的要求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没有变。

“只见公仆不见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的事。

文/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责编:杨东明 PN301

为您推荐

习近平会见萨摩亚总理菲娅梅

央视网2024-11-27 09:15:31

习近平会见萨摩亚总理菲娅梅

新华社2024-11-26 20:46:02

第一观察|大国外交与人民情怀

新华社2024-11-26 14:36:42

时间观里的大国外交

新华社2024-11-25 19:32:06

第一视点丨以良渚之窗 汇文明之美

中国蓝新闻2024-11-24 20:46:39

一见·光影记录跨越山海的脚步

人民日报2024-11-24 20:45:18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