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藤野先生
资讯
资讯 > 正文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子江、杨汀

不到六岁就离开了日本福井县芦原市,藤野幸弥对故乡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老屋和墓地。

老屋现在是藤野严九郎纪念馆,墓地里埋葬着这位因鲁迅的文章而闻名的藤野先生,也就是他的祖父。

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在接受记者采访。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子江摄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句话,是大部分中国人都在《藤野先生》一文里学习过的。

去年,藤野幸弥的母亲在94岁的高龄去世,他带着母亲的骨灰从横滨回了一次芦原,将它葬在家族墓地里。

墓地位于芦原市福元寺内,有两块墓碑,左边一块是单独为藤野严九郎竖立的,黑色的大理石墓碑非常光亮,背面的碑文显示,碑是严九郎的次子藤野龙弥在1958年修建。龙弥是幸弥的父亲。

1926 年,45 岁的鲁迅先生发表散文《藤野先生》。

“如果不是鲁迅,藤野先生的故事

只能流传在家人的圈子里”

藤野幸弥不像祖父那样黑,也并不瘦,他已经67岁,个子不高,头发全白了,穿着的确比较“模胡”:一件短袖衬衣下面的扣子都开了,脖子上缠着一条擦汗的蓝色毛巾,腰里围着硕大的腰包,胳膊上挎着一个绿色书包,后面还背着一个与身高并不相配的红色双肩背包。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去世10年了。小时候父母在外地工作,我就被留在老家由祖母照顾,5岁的时候,父母到横滨工作,我就离开了老家。”

中学放暑假的时候,他就回去看望祖母。1983年,中国绍兴市和日本芦原市缔结友好城市,市政府希望将这座老房子建成纪念馆,他的父亲就同意了。

“其实那个房子已经非常破旧,如果不捐出去的话,很有可能就自然毁坏了,捐出去还能够得到保护,同时也是为了两个城市友好。”藤野幸弥说。

藤野先生纪念馆前的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雕像。

老屋两易其址,2011年搬迁到芦原火车站对面,乘客一出站就首先看到这座藤野先生故居加诊所改造的纪念馆,前面是一座鲁迅和藤野先生的雕像。1990年,雕像落成的时候,藤野幸弥和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都出席了揭幕仪式。

藤野幸弥去参观故居时,很多以前的画面会浮现在脑海里,他能够想起,幼年从台阶上摔下来的情景,还能看到他最熟悉的、房子里挂着的祖父亲笔书写的中国经典《孝经》。当然,更多的是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是老人讲过的故事。

祖母与藤野先生都是二婚,祖母出生于商人家庭,藤野先生出身医学世家,两人的三观很多时候并不一致。“祖母告诉我,有一年家里地震,她丢下孩子一个人从房子里跑了出去,这件事被祖父说了一辈子。另外,祖母有时候有点大小姐脾气,花钱大手大脚,于是有时候会嫌祖父小气。”

其实藤野先生并不小气。藤野幸弥说,现在的纪念馆里,有父亲小时候写的作文,形容家里到处是蔬菜。他于是想起祖母曾告诉他,当时农民生活艰苦,看病时交不起医药费,即使病人没钱,藤野先生也会好好看病,因此贫苦的人来看病时,就会带一些种得比较好的蔬菜水果作为酬谢。

“祖母说,家里的西瓜太多了,只能放在浴缸里。”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但如果不是鲁迅,所有的故事也只能流传在家人的圈子里。藤野幸弥在初中时,从祖母的口中听说了鲁迅和祖父交往的经历,祖母还说,丈夫亲口告诉她,中国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祖父告诉祖母,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日本应该对中国抱有敬意,对中国的侵略应该立刻停止。他还说,再过100年,中国会变得非常强大,到时候日本会发现侵略中国是个错误,可到那时候已经晚了,因为已经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

藤野先生是1945年8月11日去世的,中国变得强大,用了不到100年。

位于福井县芦原市火车站前的藤野先生故居改建的藤野先生纪念馆。

“藤野先生是基于

汉学的精神与鲁迅相处的”

藤野幸弥说,家里人很少谈论鲁迅和祖父的故事,更不会主动向外人说起,他们不想被人认为是在借着中国文豪给家族脸上贴金和炫耀。

“如果不是因为鲁迅先生,祖父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只是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善意,让他成为一个名人,我们非常感激中国。但如果祖父知道他今天这么有名,肯定是又高兴,又苦笑,毕竟他不是因为学术上的成就出名的。”

藤野幸弥可能并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其实早在1956年中日建交之前,鲁迅遗孀许广平就访问了福井县,她原计划去10几公里外的芦原市祭拜藤野先生墓,但由于连日活动过度疲劳,只好委托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代为祭拜,内山在藤野的墓前朗读了许广平的信。

那次交流,被称为藤野先生家乡与中国交流的开始,藤野先生的名字也因为这样的交流逐渐被他故乡的人熟知。

位于福井市足羽山顶上的藤野先生纪念碑,上面刻着藤野先生头像和“惜别”二字。

1964年,在芦原市建起了第一座与藤野先生有关的纪念碑,石碑位于足羽山顶,俯瞰着整个城市,上面镌刻着藤野先生的头像和“惜别”两字,字体来自藤野先生在送给鲁迅照片背面的亲笔题字。“惜别”,从此成为这段交往的主题词,也成为芦原市展示给中国的一张名片。

1980年,在藤野先生出生地,建立了周海婴题写的“藤野严九郎碑”。出生地与墓地所在的福元寺只隔着一条两车道的马路,现在马路旁边还多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刻着汉字:“藤野严九郎生诞之地。”

自从1983年芦原市与绍兴结为友好城市之后,两地保持了密切的交往,新冠疫情之前,每年都互派代表团出访,青少年交往尤其频繁。

2018年是两市缔结友好关系35周年,当时的芦原市长佐佐木康男计划访问绍兴,他决定带去一份特别的纪念品:一本关于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漫画书,因为日本最有名的文化产品,就是漫画了。

“我们请当地的漫画工作室抓紧在半年内制作完成,并希望漫画以孩子也能容易读懂的形式创作。”佐佐木康男告诉记者。

时间紧急,任务落在了在福井县博物馆工作的历史爱好者后藤宽实身上。后藤宽实学的是化学材料专业,一直在大阪工作,后来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她回到老家福井。因为喜欢历史,她加入日本历史研究会,并参与制作了关于明治维新时期福井当地藩主的历史漫画。不过,接到任务时,她对藤野先生和鲁迅相关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既然漫画书主要的读者是孩子,我希望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从零开始探索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

后藤宽实翻遍了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走访了藤野先生当年在故乡所有可能留下足迹的地方,与6位曾经见过藤野先生的老人进行了深度交谈,她还阅读了大量的鲁迅作品。

“我投入了很多感情,藤野先生来自我的故乡,我能够追寻他的足迹。我还希望追寻他儿时的事情,希望知道他人格形成的过程,以便能够感受他和鲁迅相遇时候的各种情况。”

后藤宽实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藤野先生的汉学老师野坂源三郎,因为她在研究中发现,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欧美思想进入之前,日本学习的都是汉学思想,儒学的四书五经也是日本人为人处世的基础,藤野先生是基于汉学的精神与鲁迅相处的。”

野坂源三郎1916年去世,墓地距藤野先生墓地相隔不到一公里,墓志铭全部用汉字写成,上面写到:“先生为人端直温和,博学多才,通经史善诗文……请教者陆续云集……教弟子谆谆不倦,以身率之。”

“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

现在更有重读的价值”

1945年,藤野先生去世后,人们在他每天随身携带的挎包里,发现了一封野坂源三郎多年前写给他的信,当时藤野先生在爱知医学专科学校上学,只有20岁左右。

这封信里,野坂源三郎以尊兄自称,他在信中告诉弟子:如果有志于做学问的话,必须志存高远,要树立为庶民服务的志向。他还鼓励藤野先生要经常思考,克服懒惰之心。

藤野先生在读书的时候,号“为庶”,他把这封信一直放在身边,严格要求自己,也可见汉学对他的影响之深。

后藤宽实在创作时,还加入了细腻的女性视角。她认为,鲁迅和藤野先生都是幼年丧父,童年时代跟随母亲长大,所以藤野先生无意中对鲁迅有着同病相怜的感情。后藤宽实经常把自己带入到藤野先生的时代,想象自己从依然运行的车站出发,坐车去为病人就诊。

在这本漫画中,她根据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加入了部分推测的内容。譬如,藤野先生在课堂上让其他日本学生帮助鲁迅时说:“你们不觉得帮助周君是对日本的老师中国的报恩吗?”当藤野先生临终倒在路边时,恍惚之间看到了鲁迅对他说:“先生,这样躺着会着凉啊。”

是否加入这些合理想象的情节,后藤宽实是非常矛盾的,在极度纠结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到藤野先生的墓前与他隔空对话:“我告诉他:‘我是这样想的,您觉得我这样想对吗?’”

这本书漫画书在2018年如期出版,佐佐木康男访问中国时,带了70册送给绍兴,同时也派发给芦原市的中小学校,并赠送给福井县其他地区的图书馆。

也是从2018年开始,芦原市开始在藤野先生的祭日8月11日,举行“惜别祭”,第一年参加者只有5人,这本书出版后,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孩子的教育中也加入了藤野先生与鲁迅交往的内容。2022年,参加“惜别祭”的人士,有近百人。

“惜别祭”的举办地点,就在藤野先生墓地所在的福元寺。已经卸任市长的佐佐木康男也在其中。因为创作这本漫画付出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后藤宽实也积极参与“惜别祭”等活动。

“希望福井县的人,要好好珍惜这个缘分,思考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思考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她说。

今年是藤野先生去世77周年,“惜别祭”的活动更加丰富,参与者一起朗读了《藤野先生》日语版的部分段落,凭吊了藤野先生墓,还邀请几位学者进行了现场讲座。

福井县最大报纸《福井新闻》特别编委伊予登志雄的讲座内容最为丰富。2004年,恰逢鲁迅和藤野先生相遇100周年之际,伊予登志雄前往仙台等地进行了深度采访,连续撰写了近10篇文章,让更多的福井人知道了那段故事。

今年8月4日,他又在报纸发表评论员文章,题为《再读藤野先生——将其作为真正的友好的路标》,呼吁借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读《藤野先生》,思考对中日友好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伊予登志雄告诉记者:“鲁迅与藤野严九郎的交流,可以说是日中友好的象征。鲁迅发现了藤野先生最闪光的部分,就是对中国的尊敬,日本的文化原本是从中国传来的,藤野先生自身也从汉学受益匪浅,因此要对中国报恩。所以他才非常努力的为鲁迅修改笔记,也希望通过此来推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他还说,藤野先生与鲁迅的关系对中日关系有重要启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基础还是人与人的交流,互相理解、信赖、体谅。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国家的友好。

“我认为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关系所代表的民间友好就像一个路标。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不仅完全没有过时,现在反而更有重读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位于福井市足羽山顶上的藤野先生纪念碑,上面刻着藤野先生头像和“惜别”二字。

“希望《藤野先生》为更多日本人阅读”

大学毕业后,藤野幸弥一直在横滨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他至今还保留着一本《高等汉文》,里面他最喜欢的篇章是《史记》名篇《鸿门宴》。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但也有很多日本人并不了解这一点。经过漫画书艰难的创作过程,后藤宽实才对此有了深入的了解。

“藤野先生是在江户时代受过汉学教育的人,这种教育下的日本人,是日本人中的日本人。鲁迅先生在否定其他的日本的东西的同时,发现日本有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是非常惊喜的,我也认为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才是日本人中的日本人。”

后藤宽实最喜欢的鲁迅作品是《阿Q正传》,她说,中国人从阅读《阿Q正传》中,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且敢于反省,而“缺乏反省精神”是日本人最大的弱点。

“日本作家太宰治写过一部小说《人间失格》,明显受到了阿Q的启发,里面描写了一些有问题的日本人,但日本人只感觉他是小说的主人公本人的问题,并不觉得他的问题是普遍性的。正因为缺乏反省反思,才导致日本成为今天的样子。”

她说:“我也很难受。我深刻地觉得,如果我们不切实真正地反省,谈中日友好相处其实是比较无力的。”

即使现在,日本仍然有人打着考证的幌子,抹黑《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芦原市伊予登志雄的系列报道发表之后,就开始向学生推荐这篇文章,但毕竟芦原市只有不到3万人。从日本全国范围来看,读过《藤野先生》的人并不多。

“希望《藤野先生》为更多日本人阅读,藤野先生是芦原市的骄傲。”伊予登志雄说。

2025年,从东京出发的北越新干线延长线将抵达福井,藤野先生的故乡将第一次见到高速铁路,拥有鲁迅和藤野先生品牌的福井,有望吸引到更多的中国游客,也可以想象藤野先生的老屋和墓地,将成为大家必到的景点。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吉玲、刘梦妮、雷琨、赵岑 | 校对:饶小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