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在马来亚大学读博的二胎妈妈:我不是“水博”
资讯
资讯 > 正文

对话|在马来亚大学读博的二胎妈妈:我不是“水博”

湖南邵阳学院19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近日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类似事件在国内高校并非个例,如一些国内高校教师到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留学读博后再被原学校引进,他们因此被成为“马菲博士”。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读博士的含金量如何,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在不少人眼中,到东南亚读博是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提升学历的“权宜之计”。

多名从事东南亚留学咨询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东南亚博士”是不是“水博”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国家,也要看学校和专业,抛开菲律宾不说,仅就马来西亚而言,有些学校在国际上排名并不低,比如马来亚大学。

在东南亚的读博群体中,有高校教师,也有刚从大学走出来的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有人想潜心钻研学术,也有人想提升学历,但受家庭、资金和语言能力等限制而选择了东南亚。他们都在寻找突围之路。

93年的二胎母亲刘悦(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她曾就读于我国中部某985大学,专业是社会学,又在香港读了社会学的硕士。生完二孩后,考虑各方因素,刘悦开始了博士申请,目前她在马来亚大学读教育学博士一年级,暂时在上网课,将于今年8月前往马来西亚准备开题。

“其实还挺无奈的。”刘悦说,实际上,马来西亚前五的公立大学读书都很难毕业,需要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去学习、发文章,她想要毕业,也需要发表一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文章或者是两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收录文章,并不如中介当初所说的容易……

在读博之前,刘悦曾在教培行业工作,也拿到了不错的薪资,但受“双减”政策和疫情影响,行业大幅裁员,她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走向。

最终,她将目光投向了相对稳定的体制内教职。但她也说,她将来的选择并不局限在体制内。“毕竟高校(岗位)竞争也愈发‘卷’了。”

刘悦送完小孩去上学,在社区图书馆看文献

刘悦送完小孩去上学,在社区图书馆看文献

以下是澎湃新闻和刘悦的对话:

“读博鄙视链”

澎湃新闻:最近国内引进菲律宾博士引发了一些争议,你有了解过类似引进方式吗?

刘悦:我申请学校时选择了一家中介,他也会做菲律宾学校的申请。看他发的一些广告,感觉菲律宾学校比马来西亚难度会低一些,有些学校获得博士学位甚至不需要发文章。

不过,应该不止邵阳学院学校有这种操作。我有同学在郑州某职业学校任职,(他)做行政,也做一些科研工作,他们的学校和单位就是定向培养,本校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前述人才引进方式(留学),给引进费之后,再回到学校。

澎湃新闻:你怎样看待网上关于“水博”的舆论?

刘悦:部分东南亚博士属于留学鄙视链的最底端。不过我读博士是为了自己的科研兴趣,觉得自己有收获就好。我们很多校友还挺无奈,毕竟,马来亚大学出了名的很难毕业。其实如果只是为了混学历,想评职称的那种老师,一般选择的是私立学校、或者是排名相对靠后一点的学校。

很多中介可能想要招人,想做业绩,他们就会说都很好毕业,其实不是那样,他们只是把你圈进来,但退学率很高。有一些学生雅思5.5都考不到的,很难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发文章。如果要达到做科研的水平,我觉得至少要雅思6.5以上,不然会很吃力。我之前的雅思成绩是7.5。

马来亚大学的教育学尤其难毕业,一般中国学生是四到六年才能毕业,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个专业分为研究性博士和混合型博士。我们这种研究型博士毕业要求是:一篇SSCI或者是两篇Scopus,毕业论文则要求8万—10万字(英文);混合型博士的话只要发一篇Scopus就可以,博士论文要求6万—8万字,虽然科研要求会低一点,但上的课多一些。

我的博士一年级基本是网课,下学期去马来西亚,我买了8月中下旬的机票,打算早点过去跟导师沟通,想快点开题。马大开题也是不同学院情况不同。有些学院只需要写好研究计划,像媒体研究专业,前两个学期学完方法论,修完方法论就必须把研究计划写完,计划过了之后再开题答辩。

按照学校录取通知上推荐的时间节点,我们是第三学期开题。整个毕业答辩有4轮,比较漫长,入学前我们的offer上写的是 4—12个学期毕业,但基本上没有人可以4个学期毕业,一般都是4-6年,还有一些退学的。

刘悦的雅思成绩。

刘悦的雅思成绩。

澎湃新闻:你申请博士时有哪些条件?

刘悦:申请博士的时候,我还在上班。申请博士的话要准备雅思考试和写研究计划,所以对马来西亚那边留学的情况也不太清楚,为了省时间,我就找了中介,让中介帮忙处理办签证和递交材料的流程问题,但申请材料还是要自己写的。

当时,马来西亚这边需要的材料和申请香港学校差不多,需要本科和硕士的成绩单、学历学位证明和语言成绩。不过,马来西亚的学校对语言成绩要求比较低,我申请港校硕士时,雅思至少要6.5分,这边申博反而好像只要5.5或者6分。至于其他方面比如科研项目、实习,需要提交的材料是差不多的。

我只申请了排名比较靠前的三所公立学校,最后,马来亚大学录取了我。

中介费因人而异,我所找的中介收费大概2万人民币左右。其实很多在读的学姐学长也做过这种中介,他们收费会便宜很多,几百到几千元的都有。

“需要明确读博的初衷”

澎湃新闻:为什么你会选择马来西亚读博?

刘悦:我之前最想在国内读博,但我在香港的硕士是一年制的,在国内也没有很熟的导师或者学术圈里的熟人,我又是跨专业考生,没有发过教育学相关的文章,难度比较大。

另外,国内的博士名额确实很少,之前联系一些相关教授,也面谈过,他们明确说名额很少,一个博导大概两三年才有一个博士生的名额,而且可能只是一所211学校。另外,国内考博不确定因素太大,我也快30岁了,出于综合考虑,就想申国外的学校。

也有资金上的考虑。马来西亚博士一般没有奖学金,但即便是不带奖,读教育学三年博士,学费是37000马币左右,大约5.6万人民币,也并不多,我比较能够接受,而且当地消费水平也还行,我能够负担。

澎湃新闻:了解过东南亚博士回国的求职情况吗?

刘悦:我们在各种微信群里也会讨论回国后,东南亚博士学历的认可度,我自己也会查。据我了解,不少名校也有录用马来西亚毕业博士当教师的。但是他们大多数还是选择回本校,同学中在职的高校老师偏多。

澎湃新闻:身边的人怎么看待读博这个选择?

刘悦:周围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我的,我爸妈在经济上、精神上都支持我;我老公支持我读博,但不想让我出国太远,他很尊重我的决定,也不会给我什么阻力。

最大的阻力可能是我自己。

家庭上,我有两个小孩,哥哥刚上小学,妹妹在读幼儿园,需要陪伴;另外还有职业上的,我感觉35岁是进高校的年龄坎,我得很努力拿到毕业证,再加上马来西亚博士的认可度不高,大部分人觉得我只是“水”一个学历。

所以我需要问自己:读博的初衷是什么,别人的认可有没有那么重要,在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我可不可以找到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岗位?

“双减后遇到困境,倾向于更稳定的职业”

澎湃新闻:在读博之前,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刘悦:主要是教育行业,我的职业发展很大程度是跟着我的小孩去成长的。一开始进入教育行业,也是因为我的大宝在上早教课。后来,我有了二胎,二胎断了母乳后,就辗转就职过几家教培机构,其中有一家,不管是同事氛围、还是发展空间,我都比较满意。

但在2021年七八月份,受双减政策影响,作为当时的项目组长,我发现,已经有好几个变相裁员的绩效方案下来了,虽然主要针对组员,但我看风头不对,就选择了跳槽,去了一家做线上早教研发的外资企业。但同样是担心受政策影响,后来这个项目也被砍掉了。

那段时间,我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职业,当时压力很大,感觉一下子迷茫了,不知道在教育行业,我还能往哪个方向走。

再后来,伴随着我儿子读小学,我开始对小学的教育感兴趣,就想过考编,去公立小学当老师。

澎湃新闻:作为二胎妈妈,你的困境在哪?

刘悦:有一部分焦虑来自对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在教培机构时,我常因为上晚班而焦虑,发现一旦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没办法花足够时间在小孩身上,这让我很纠结。

我生小孩比较早,那时是追求自己提升和事业发展的最好年龄。而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如何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也让我很焦虑。

澎湃新闻:读博是为了进入体制内吗?

刘悦:我刚毕业时,对体制内的工作没太多兴趣,一方面觉得体制内要打理人际关系,怕应付不来;另一方面也不想过“能一眼望到底”的生活,我喜欢体验不同的事物。

但后来,因为双减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慢慢开始觉得体制内工作也还不错,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觉得现在小学、幼儿园这种公立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会有想改变他们的想法。

我学了这么多年家庭教育理念、方法技巧,但理论并不能完全解答我的困惑,学的东西比较散,我就想着,要不就再读一个这方面的学位,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方向的研究。

不过,也不是说我除了体制内工作其他都不考虑了,现在高校竞争越来越“卷”,我读完博士以后也不一定能在高校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话,我觉得自己还有在教育行业的经验积累,带孩子也有一些想法,也可以去做家庭教育等领域,我不会把自己框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