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危群体重症率为0,张文宏上海疫情数据有哪些启示?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非高危群体重症率为0,张文宏上海疫情数据有哪些启示?

文/庄时利和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1. 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一项由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和马昕教授领衔的、针对上海疫情的大样本数据研究,这项研究首次揭示,3万人中仅有22人患有重症,所有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065%,而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患者重症率为0。

2. 研究显示,在这些最初为非重症且无不稳定病情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中,总体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增加重症风险的因素有高龄和未接种疫苗。重症比例更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奥密克戎感染对于肺部的攻击较弱。

3.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尤其是中青年人及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奥密克戎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很低;而相对于那些高龄、有基础疾病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来说,重症风险更高。因此,应当不断改善并利用好各种疫苗、药物和NPI策略,降低疫情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

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发表了一项由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和马昕教授领衔的大样本数据研究首次揭示,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患者重症率为零。

这项多中心临床随访研究纳入了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期间的33816名早期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最后有22人进展为重症,总体重症率为0.065%(22/33816),高危组重症率为0.238%(22/9260),非高危组重症率为0%(0/24556)。

据相关专家称,这项重要研究旨在评估超强传播性的新冠奥密克戎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重症率,有助于对疾病负担作出判断,这对于未来防疫策略至关重要。非高危组重症为零,这意味着什么?是否如网友所热议的上海样本研究将表明,在今后的防疫中,应当重点放在对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以及易感染人群)进行重点防治即可;其他轻症无症状群体可有限度的放开,以将重要的医疗资源放到高危群体的重症治疗上?

凤凰网《肿瘤情报局》邀请特约专家庄时利和医生进行了解读。

▎ 图/ 据上海发布的数据, 2022 年 2 月 26 日 0时至6月19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8114例,治愈出院57431例,在院治疗95例(其中重型3例,危重型4例) 。 累计死亡 588例

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患者重症率为零意味着什么?"不稳定病情"是哪些群体?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无不稳定病情的非重症患者,他们是目前所有COVID-19患者的主体, 其整体临床特征和预后会对公共卫生策略产生强烈影响, 比如考虑到 奥密克戎 的高传染性,以前收治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地区可能会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收治非重症 奥密克戎 感染者。

因此,获得这部分非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发展为新冠肺炎的风险因素以及病毒脱落时间(viral shedding time,VST)的可靠数据就非常重要。

这项研究于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在华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所有入院、出院、诊断和治疗决策均基于最新版本的国家诊疗方案。如果患者在入院时被诊断为非重症COVID-19患者,同时排除不稳定病情,则有资格入组研究。

这边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是“非重症”,一个是“不稳定病情”。

“非重症(non-severe)”相对好理解,包括无症状、轻症和普通症,后两者的区别就是在影像学检查中是否有肺炎表现;而“不稳定病情(unstable medical conditions)”大家可能见的比较少,不稳定病情指的并非没有基础病,相反,在这个研究入组的总共33816名COVID-19患者当中,有5595名(16.5%)患者年龄超过60岁, 9260名(27.4%)患者存在风险因素,其中6333名(18.7%)患者存在基础疾病。

而不稳定病情具体指的是以下5种情况:

1. 严重或快速进展的基础疾病,处于精神疾病或狂躁症发作时;

2. 需要放化疗、透析、机械通气、紧急手术等,或有其他急重症(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

3. 近一个月内有心肺复苏(CRP)或大手术史,以及有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的患者;

4. 有持续高烧的儿童;

5. 高危孕妇或孕晚期孕妇。

在入组的三万多名COVID-19患者中,研究人员还将其中一部分患者列为风险组,以评估风险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包括:

1. 患者年龄超过60岁;

2. 有稳定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病、肝病、肾病和脑血管疾病);

3. 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例如HIV感染、长期使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在这项研究当中,大多数患者已经接种了两针或三针疫苗,其中风险组接种率为73.1%,非风险组接种率为80.6%。

3万人中仅有22人患有重症,所有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065%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1. 风险组和非风险组中分别有76.2%和78.6%的患者最终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和咳痰(19.0%),其次是疲劳(5.2%)和发热(4.0%)。在出现症状的患者当中,症状持续中位时间为7天,平均核酸转阴时间为6天。

2. 在这三万多名COVID-19患者中,最终有22名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为方便表述以下统称重症),而这22名患者均属于风险组,算出:所有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065%;风险组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238%。

在风险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当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31.8%)、糖尿病(13.6%)和肺部疾病(13.6%)。相比于未进展为重症的患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组患者年龄较大(75.8岁 vs 60岁),且更有可能没有接种疫苗(54.5% vs 24.2%)。

3. 708名疑似出现肺炎的患者接受了胸部CT扫描,14.0%(99/ 708)在CT上有COVID-19肺炎表现。其中风险组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组(19.8% vs 7.8%)。

进一步分析表明,与40岁以下患者相比,60~79岁患者(aOR:3.09)或≥80岁患者(aOR:3.68)发生COVID-19肺炎的风险增加。(注:aOR=adjusted odds ratio,调整后的比值)

上海疫情感染者数据对于今后防疫有哪些启示?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进展为重症的患者都有风险因素,并且平均年龄较大,更有可能未接种疫苗,这与之前的其他研究是一致的。而与2020年初武汉爆发的第一波COVID-19疫情相比,这项研究中奥密克戎感染出现重症的比例要低得多(0.065%), 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可能原因有几个:

1. 过去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感染对于肺部的攻击较弱,可能导致更低比例的重症;

2. 该研究入组患者在入院时均为非重症,无不稳定病情,大多数患者的基础疾病不超过2种。

因此该研究反映的是相对健康的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但是考虑到奥密克戎相对较高的传染性,在大流行期间严重感染的人数仍然会迅速上升。另外,尽管年轻、接种疫苗、没有基础疾病可以作为防止重症的保护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能提供100%的COVID-19肺炎保护。

和其他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并非反映所有感染者的情况,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接受了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以及症状都是自我报告的,可能存在偏倚。

最后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证实了初始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动态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和病毒脱落时间。

症状持续中位时间为7天,高龄、有基础疾病和最初有症状与较长的病毒脱落时间(VST)相关,而接种疫苗与较短的VST相关。

在这些最初为非重症且无不稳定病情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中,总体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增加重症风险的因素有高龄和未接种疫苗。

这应该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奥密克戎感染者随访研究,和我们之前预想的类似,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尤其是中青年人及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奥密克戎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但仍然有极少一部分人群有重症风险);而相对于那些高龄、有基础疾病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来说,感染后重症风险会提高不少。

对整个社会而言,医疗资源整体是有限的,高龄和基础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应当不断改善并利用好各种疫苗、药物和NPI策略,降低疫情对于整个社会的冲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