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以德化人 打造“美育+德育 思政+艺术”育人新格局
资讯
资讯 > 正文

以美育人 以德化人 打造“美育+德育 思政+艺术”育人新格局

全面推进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是落实重要批示精神应然选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秉持“全面、立体、创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走出一条美育背景下具有湖美特色的“美育+德育 思政+艺术”环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一、内培外引,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思政的人才保障。为此,学院采取“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措施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对内挖掘”通过网络观摩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定期研讨和“走出去”与兄弟院校交流的形式,解读课程思政的精髓,从客观上提升思政育人的意识,从最初的对课程思政的“遥不可及”,逐渐找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契合点,找到了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独特优势。“对外引进”学院选聘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辅导员和学院党政领导共同组成学生“立体化”成长导师团队。另一方面,邀请思政教育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校交流。

二、润物无声,促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会贯通。

首先,重塑教学目标,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之后,环艺学院建立起每门课程的建设团队,重塑每门课程每个章节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并且给予明确要求,让每门课程实现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拥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科学规范、学术道德等方面的价值引领功能。

其次,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入式”设计。包括《陈设与家具》《陈设概论》《设计初步》和《设计原理》《设计图学研究》《街区<村落>调查与景观改造设计》《园林史》《花园营造》《种植设计》等课程,通过结合生产教学的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自由的学术氛围,促进了课程思政教育和课堂专业知识的相得益彰。

最后,重构课程实效考核评价体系。环境艺术学院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制定了专门的课程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

三、因地制宜,以艺术实践和专业赛事助推实践育人。

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环境艺术学院创新课程思政载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阵地的实践效能,将思政教育的“盐”与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汤”融合为一体。

一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在艺术实践的选题方面,环境艺术学院在下乡写生、艺术考察中穿插探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与红色建筑的设计改造实践。另一方面,以各类竞赛和专业实践活动为依托,拓展思政教育的范畴和载体。赛事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民生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塑造其正确价值观。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热情日益高涨,学生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选题参与各类创新大赛并得到良好成绩。

四、服务社会,打造美育+科学研究的浸润空间。

环境艺术学院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己任,明确提出“为民生而设计”的服务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部地区的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得益彰,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其一,依托美育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环境艺术学院的学生是未来的设计工作者、乡村振兴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事业的接班人,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

其二,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环境艺术学院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项目中,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其三,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环艺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是和当下结合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扎根时代,关注当下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科学研究中,环艺学院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从大局看问题,关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关注时代的主旋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