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出圈 下一部《人民的名义》还远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零容忍》出圈 下一部《人民的名义》还远吗?

表现尺度大,贪腐链条梳理完整,《零容忍》是我最近在荧屏上追的最硬核的一部作品。

作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反腐新作,《零容忍》很难让人忽略过去。无论在各大平台的讨论区,还是视频平台的首页推荐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动辄数亿元的贪腐金额,琳琅满目的名贵字画,占地百亩的私家园林,《零容忍》中揭露出来的贪官胃口和敛财手段让人瞠目结舌,果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不过,最让观众激愤的,却并不是天文数字的涉案金额,而是那些在镜头前“现身说法”的贪官。他们大多神色轻松,谈起贪腐往事就像在诉说自己的“辉煌史”,尽管言语中尽是忏悔,以己遭遇告诫后来者,但还在维持着镜头前的体面。

为此,有人说,这是《零容忍》作为纪录片值得肯定的地方。它如实记录了贪腐官员落马后的真实心态,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想象,刻意将这些人刻画成狼狈不堪的形象。

抛开这些争论不谈,《零容忍》的确在短短5集的体量里容纳了极大的信息量,是一部很少见的作品。

《零容忍》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

不得不说,《零容忍》在理念表达和形式包装上颇费苦心,全片都充斥着“刻度尺”的元素,体现出我党对权力监督的重要态度——权力有度,界限清楚。

而在内容呈现上,《零容忍》的特点是小而多,多而广。

每集只有短短的50分钟,但已足以讲述完四五个人的贪腐生涯和利益链条。“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和“永远在路上”五集,把小到县级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大到公安部原副部长孙力军,小到基层粮站的贪腐猫腻,大到煤矿煤田的利益输送,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贪腐方式,尽数展现出来了。

这里有给领导送礼的奇景。江苏省原政法委书记王立科每次到京看望孙力军时,都会将30万美金装在一个海鲜盒里。历年下来,一个小小的海鲜盒,竟累计输送了9000多万人民币的“重礼”。

还有贪腐官员的“暗示”方式。虽是暗示,实为明示,贪官的家属只需要向上门的人吐槽一句居住环境,对方马上就会心领神会,奉上大笔的现金为其改善住所。贪官收钱办事,送礼的人只需要在与主管官员的饭局上,通过与领导通电话略显亲近之意,各级政府官员就会为其开启绿灯。

有奇葩的用人之道。孙力军通过手下为自己开通财源,又通过现金收买技术型官员,通过“两手抓”,确保自己的财力和政绩。原重庆市黔江区书记杨宏伟因酷爱打篮球而被人称为“球书记”,甚至以球技的高低为参考,提拔、安置关系户,真是“古有高俅借球上位,今有区书记打球论‘英雄’”。

最令人印象深刻和触目惊心的,其实是基层官员的揽财手段。

赵永琏虽然只是一个低保办主任,但她对贫困户下起手来丝毫不手软。居民申请的7万多大病救助款,她敢从中抽取一大半;贫困户申请扶贫资金,她索性收取贿赂后直接失联……

一个小小的粮站,居然藏着“升溢粮”“转圈粮”等多种敛财技法,粮站站长从这些漏洞中一分钱一分钱地抠,竟然也能累积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

通过多视角和多层次,《零容忍》掀开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真相,看个中细节,如听天下奇闻,真真让人大开眼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反腐倡廉的高潮,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可视为对这一政策的文艺反映。而《零容忍》中涉及到的案例,却大多发生在十九大以后,这些贪腐官员胆大妄为的侥幸心态在纪录片中已多有呈现,但纪录片受限于形式,传播效果往往不及电视剧。

如今,《零容忍》又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和切中肯綮的细节。这一次,电视剧还能跟上吗?

反腐不停歇,何时等来下一部《人民的名义》?

事实上,自《人民的名义》之后,有不少同类型的反腐作品上马,但均在前进道路上遭遇了一些困难,甚至沦为了积压剧。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2018年3月,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施行,各级的监察委员会代替了原有的各级反贪污贿赂局。也就是说,《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所在的反贪局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才是如今不二的反腐主体。

这意味着,原本那些反映反腐成果的剧集已然有了滞后性。如今再想拍同类型的作品,就得跟上时代的变化。

目前看来,《零容忍》更像一支先遣队。在总台2022年的片单中,《人民的脊梁》尤其惹人关注。这部剧将聚焦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之路,从海报上“全面从严治党题材”的字眼可以看出,《人民的脊梁》大概率会是一部反腐剧。

一直以来,总台通过一系列反腐纪录片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相信能够通过编剧之手,将其转化为好看的故事。

除了《人民的脊梁》这样大气的剧目,从人们对《零容忍》的反馈中还能看出,相比于高级领导们数以亿计的贪污,观众其实更容易对“赵永琏向贫困户伸手”这样的基层贪腐产生切肤之痛。说到底,贪污的金额一旦达到上亿元,在观众眼里就成了概念化的东西,但贫困户们无助的眼神,才有着最直指人心的故事。

这类基层贪腐在各类剧集中并不少见,但更多只作为一条很小的支线存在,倘若能够单拎出来成剧,或许不会面临较大的审查风险,但也能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文/许心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