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1992年,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月18日-2月21日,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害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充满前瞻性的论断,为接下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到如今也早已耳熟能详。
2022年,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后,世界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中国再次来到了重大历史关头。重新回顾30年前的那场南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观察者网专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曾担任邓小平同志翻译的张维为教授,解读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南巡,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中新社发 唐军 摄
观察者网:邓小平南巡的时间是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间点,在内部有对改革的不同争议,在外部有苏联解体的大环境。能不能请您详细谈谈南巡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哪些潜在的危机?为什么小平同志选择在此时南巡?
张维为:当时的外部环境确实异常严峻,1990年东欧发生一系列剧变,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红旗落地,西方世界欢呼雀跃,美籍日裔政治学者福山名声鹊起,他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似乎得到了印证。
在内部,也有悲观情绪蔓延,怀疑“红旗能打多久”的大有人在。许多高级干部走向腐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不少人惊慌失措,认为再改革开放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结果许多改革开放的措施停滞不前、中国发展速度下滑。
但此时的邓小平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以及令人叹服的远见。其实在苏联解体前四个月,也就是1991年8月20日,他就指出:世界正在发生转折,这是我们的机遇。邓小平显然在危机中看到了机遇,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机遇,但他觉得好像周边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是看不到。我想他心里着急,他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人,他深知什么叫战机,什么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苏联解体之后才20来天,他就开始了南方视察,他有话要说,一路呼吁要坚持社会主义,要更大规模地推动改革开放,要更为勇敢地拥抱市场经济,要更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够成功。
邓小平大概是中国高级领导人中最了解苏联和苏联模式的。他1926年曾在苏联留学近一年,1949年之后又7次访问苏联,会见过当时苏联和东欧的几乎所有最高领导人。他的基本判断是,苏联和东欧首先失败在经济上,失败在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上,失败在他们的领导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上,所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中国随之而来的迅速崛起印证了邓小平的远见、担当和勇气。中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消除了极端贫困,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中国还基本实现了全民养老和全民医保,虽然水平还参差不齐,但美国都做不到;中国还走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30年前,世界普遍看衰社会主义制度,今天不一样了,世界普遍看好中国的制度优势。当然,中国越成功,西方攻击的越厉害,但背后是他们的无奈。
1992年,邓小平南巡到达武汉(资料图)
观察者网:在您和小平同志的接触中,他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考,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观点?
张维为:他对开放政策的论述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80年代中期,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见到邓小平,都向他请教怎么和西方打交道,怎么对待全球化,他总是说四个字——“趋利避害”。
我们只要环顾一下世界,许多国家也对外开放,但真正成功的很少。他们开放了,但往往不是真正“利用”了外资,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都被西方资本控制了,甚至国家和百姓的财富都被华尔街金融大鳄洗劫一空。
但中国情况不一样,她有完全独立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国防体系、科研体系,她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她有前三十年所奠定的制度基础、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包括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伟大的社会革命,所以邓小平坚信中国有能力在开放中趋利避害,汲取外部世界的长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大力“利用”外资,但“外资”只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是对中国整体实力的补充,中国决不能被外资控制,而是要通过引进外资和其他外部资源来壮大自己,最后反过来超越西方。邓小平多次指出:“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深具信心,1989年11月他对来访的外国客人说,“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今天中国的崛起完全印证了邓小平的这个判断,现在是美国资本主义开始害怕了。
观察者网:其实直到今天,还会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包括海外一些唱衰中国的言论,也会质疑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贴上“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与这种观点相对立的,则是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纯粹,隔段时间就会质疑中国打压民营经济。站在今天的改革潮头,我们该如何理顺“姓资姓社”的问题?
张维为:我一直认为,西方很多人喜欢乱贴标签,张冠李戴,很多观点不值一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就像把今天的美国资本主义称为“美式社会主义”一样滑稽。美国政府现在对经济的干预,恐怕令世界上最相信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都感到瞠目结舌。中国社会主义至少有三个特征: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绝大多数人从国家发展进程中受益,三是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这三点中的每一点都与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独特的“混合经济”模式,虽然它还在继续完善之中,但它已经带来了中国的全面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同时发挥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是这个模式最出彩的地方之一。
我们今天享有世界最发达的互联网应用,远远领先美国,背后就是中国模式的优势。美国的私营企业不愿意投资建设大农村的通讯基站,这种投资可能长期收不回成本,而中国国企承担了把通讯基站网络建设到所有村庄的使命,这也是中国致力于共同富裕努力的一部分。
政府还投资建设了世界最大最好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村村通公路工程等等,而我们的民营企业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做到“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的国家。
1月19日下午,邓小平在皇岗口岸深情眺望香港(人民网)
观察者网: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当年邓小平的期待一致吗?
张维为:应该说,我们取得的成就高于邓小平当年的预期。我记得1985年9月18日他会见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罗林斯说他在中国访问了几天,看到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积极的变化。邓小平说,你现在看到的还只是小变化,他接着用“小变化,中变化,大变化”三个词概括了他眼中的中国今天和未来。他是这样说的:
“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邓小平提出的这些目标都提前实现了:中国今天的发达板块,人口4亿多,超过美国的人口,已经实现了“大变化”。整个国家应该说实现了“中变化”。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这应该大致就是邓小平当年对2050年中国的预期,即整个国家的“大变化”。这种从“小变化”到“中变化”再到“大变化”的进程已经震撼了整个世界,某种意义上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推动力。
图为邓小平会见了加纳元首罗林斯,张维为在身后做翻译
观察者网:邓小平作为一个个人有什么特点?
张维为:邓小平的坚毅与豁达给我印象最深。他喜欢提出尖锐的问题,也喜欢直面尖锐的问题,他谈问题思路非常开阔,非常透彻,讲话风格是言简意赅,掷地有声。每次会见外宾前,外交部领导都会向他做一个简单汇报,他一般会问几个问题,互动一下,然后就点上一支烟,默默地看着前方,等外宾抵达。这个思考者的形象一直定格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对人的评价也是,如果他说“这个人很有头脑”,这是他对人的最高评价之一。
观察者网:邓小平这样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经历对今天的年青一代有什么启发?
张维为: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90后、00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是那个年代的90后,毛泽东1893年生,周恩来1898年生;邓小平是00后,1904年生。他们当时年纪都很轻,但都在做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了,这是一批意志如钢、初心不改的年轻人,他们几乎都是从死亡堆里爬出来的,是中国革命硕果仅存的领袖人物,他们以自己的牺牲、担当和远见卓识,彻底扭转了中国一路走衰的国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总是意志坚强,忘我奋斗,人民的利益压倒一切,这一切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事业。我们年青一代可以从他们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启迪。
来源|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