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武汉,未来之城
资讯
资讯 > 唐驳虎 > 正文

唐驳虎:武汉,未来之城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2020年初,武汉遭逢人间劫难。新冠疫情的肆虐,给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沉重的损失。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一个个普通的武汉人携起手来,经受惊世考验,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巨大胜利。

凤凰涅槃,武汉从牵动亿万人心的疫情走出,步入发展的新时代。

浴火重生英雄城,感恩奋进新征程。武汉满血复活,开启了疫后重振的世界样板。

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版图将发生新一轮巨变。

在生活回归常态后,武汉又将如何前行?这座曾被全国关注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将如何发展?

对于这种居于天下之中的重要都市,我们应当去了解她的新征程。

创新涌动,高新技术产业五向全面拓展

武汉历来是科教重镇、创新之城,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处于重要地位。

这里汇聚了92所高校、120万在校大学生、101家科研机构,智力资源雄厚。

在《自然》杂志2020全球城市科研指数排名中,武汉位列中国第4名、全球第13位。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年增加值接近42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5%,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自然,武汉的一个使命就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突破,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成为中国又一个创新极。

现在,武汉的高新优势产业正从领跑的光电子领域,向光芯屏端网全面拓展,“中国光谷”正全力向“世界光谷”挺进。

除此之外,武汉还重点发展光电通信芯片、红外芯片、AI芯片、超高速芯片等特种芯片,推进开发国产化芯片设计工具,推进先进封装、测试等技术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实现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发展。

在显示领域,国产的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三大面板巨头比邻而立,仅五条高端产线投资就超过1350亿元。“三屏同城”,唯有武汉。

产业集群齐聚,形成了从装备、主要原材料、面板、模组、终端产品等完善的产业链,50多家显示上游配套企业在光谷落地,显示产业链迅速形成。

在下游的终端领域,小米、华为等企业加大在武汉的研发投入,武汉成为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智能终端年产量达5000万台,年产值超700亿元。

在网络领域,武汉积极布局下一代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传感器、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推动光电技术融合、智能发展。

华为、腾讯、金山、浪潮、阿里、中国电子……中国六大数字领军企业已“组团”在武汉打造云计算产业群;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武汉的数字经济指数列位全国第三。

ICT产业全领域巨头汇聚,根本在于武汉的光电研究基础,提供了丰厚的人才资源。在科创时代,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大学走。

现在,仅“芯、屏”主体项目的员工总数就达3万多人。1700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0名在企博士,让光谷创新“每天不一样”。

把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在人才引领下,武汉的“光、芯、屏、端、网”联动,把价值链延伸到产业的各个环节,着力协作打造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世界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四大多元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创造出大量产值,但容纳就业的能力有限。

武汉作为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需要容纳丰富多元的产业集群,实现先进制造业崛起,成为全国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

1893年,张之洞主持修建的汉阳铁厂建成,第一炉铁水从汉江边流出,在汉阳临江一带,“以钢为魂”,兵工厂、火药厂等相继落成,十里工业长廊蔚为壮观,“汉阳造”成为民族工业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一批重大工程选在武汉,钢铁、化工、造船、机械等一批重工业企业落户江城,迅速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作为全国工业重镇,“武汉造”工业品声名远播、盛极一时。

现在,在全国性的产业转移中,汽车、航天、家电、医卫等几大千亿产业集群正支撑起武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武汉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了以东风为龙头的7家汽车厂商、12个汽车总装工厂、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全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进驻武汉,研制的快舟一号系列固体火箭,已成功完成11次发射,顺利将21颗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海尔、美的、格力、TCL等各大家电巨头聚武汉,设厂规模巨大,年产空调1500万台,产业集群引来更多白色家电主体企业和配套产业。

国药、迈瑞、联影、华大、恒瑞等国内顶尖生物医药企业,已实现“武汉会师”。人造血管、胶囊胃肠镜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先进工业品被打上“武汉制造”的烙印。

武汉拥有多元的中高端制造业体系,总量强势,生态丰富,集群效益显现,具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基础。

现在,武汉正在全力加快结构优化、生态升级,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培育新兴产业。以骨干的汽车产业为先导,全力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的转型升级。

在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成106公里开放测试的车路协同智能化道路,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成为我国首个城市级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项目也正加速集聚,引入小鹏、路特斯、岚图等新能源的整车企业,武汉车都成为全球汽车品牌最密集的区域。

从国家航天到商业航天,占地8平方公里的航天产业园,将推动天基物联网通信卫星星座,空间信息测绘应用、终端设备制造及应用,总投资已超120亿元。

武汉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火箭、100颗1吨级以下通用卫星的能力,加快部署创新链、生态圈、上下游协作配套,正在成为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重镇。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经过12年发展,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000多家,集聚了27位国内外院士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

在疫情中,紧急研发病毒检测试剂,加速心电监护仪、红外测温仪、抗病毒药物、血液制品等生产,勇担抗疫物资采购物流运输等保障任务,国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研制出新冠疫苗……

武汉成功扭转战局,战疫最前线的光谷生物城军团,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疫情过后,武汉生物基因制药产业危中寻机、加快发展,引进生物基金总规模近500亿元。

目前有400多个新药产品在研,其中28个新药进入1期临床,加速创造产业价值。以联影医疗在光谷研发的高端磁共振仪为代表,正在大踏步进军高端医疗设备基地。

除新兴产业外,武汉还瞄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钢铁、高性能碳纤维、芳纶蜂窝材料等项目,打造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智能制造供应链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基地。

为催生和培育新业态,武汉还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机制,集中资源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化中小企业服务,切实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在2019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首次试评估综合排名中,武汉位居全国前三。

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武汉已完成“工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进3000多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全覆盖。

目前,武汉已有长飞光纤、美的集团、武汉船用机械、光迅科技等9家企业项目获评智能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还涌现出了武钢有限智能工厂、东本三厂智能工厂、天马G6工厂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

以华工科技等为代表的6家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聚合17家联合体单位,已初步形成涵盖自动化、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精益管理、大数据分析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生态。

现在,武汉已初步形成“数字化产线—智能工厂—标杆工厂—灯塔工厂”四级联动的智能化生产梯队建设模式,完成2158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完成数智化产线改造700多条,建成智能工厂56家,全球灯塔工厂1家。

武汉将力争再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完成3000家企业智能化诊断、1000条数字化产线、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标杆工厂、2家全球灯塔工厂,实现“武汉智造”向“世界智造”的迈进。

丰富的先进制造业多元集群,工业制造迭代升级,构筑起武汉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石,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辐射全球,强化九省通衢交通枢纽

武汉承东启西、接纳南北,襟带山河,雄视天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以武汉为圆心,半径1000公里,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处于天元之位。

在高铁格局中,武汉处于超米字型中心,具有压倒性优势,是中国的“高铁之心”。

在中国高铁发展的早期,除了新建巍峨的武汉火车站外,还分别于2006年、2008年大规模扩建了原有的武昌站、汉口站。

而随着高铁技术理念的日趋成熟、服务业态的多元提升,高铁枢纽建设迈入4.0时代。

在东西方向,除了已开通的时速250公里沪汉蓉快铁,还将新建时速350公里的沪蓉沿江高铁,强化长江经济带在沿江两岸的互联互通。

在长江经济带中,武汉亦居地理中心位置。将启动沿江高铁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城站和西武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西(新汉阳)站的建设。

建成后,武汉将成为罕有的、拥有五个特等客站、城际铁路圈发达的铁路中心枢纽。

武汉西站将是规模超过武汉站的高铁枢纽(13台24线),承接西安、兰州,联通南昌、厦门方向,打造站城一体、空间聚合、功能融合的综合枢纽,带动周边地区形成新的城市中心。

天河站则是空铁联运枢纽(11台20线),既是沿江高铁的武汉正线主站,还将和机场T4航站楼一体化建设,成为航空、铁路、公路、轨道无缝联通的空铁枢纽。

武汉高铁,雄霸天下。作为中国高铁的米字型中心,武汉乘高铁四小时内辐射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

同时,武汉还预留了远景超高速铁路的穿城通道。而无论水路、公路,武汉同为枢纽中心,唯有航空还暂时不够出彩。

武汉提出要打造航空、铁路客货运双枢纽城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天河机场决心加快推进“门户枢纽”发展战略,提升集散功能、枢纽地位。

在硬件上,未来沿江高铁建成,直通天河机场,将带来长江经济带东西沿线的广大客流。随着疫情彻底结束,天河机场还将重新成为国际门户枢纽。

在软件上,天河机场不断丰富国内航线网络,优化中转服务流程,推进“空铁联运”。努力打造成为“旅客中转服务体验国内最优、国际领先”的“中国最佳中转服务”机场。

而刚刚建成的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货运专用机场,将成为中国的国内航空物流枢纽。以阳逻国际港为中心,15个港区构成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通江达海。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迈入“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内陆迎来更大的发展使命和发展机遇。

武汉志在打造“双循环”格局下的内陆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提升空港枢纽功能,把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际国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持续提升区域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武汉将真正成为中国的经济人口地理中心,实现从通道到枢纽、从长江到大海、从中部到世界的质变。

生态宜居,拓展三镇四城幸福城市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九派横流、沉雄大气。 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格局世界少有。

2021年7月,《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以穿城而过的长江为主轴,加强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四城”的多中心差异化发展和一体化融合,按“三镇做优、四城做强”的方向,扩大多中心布局。

主城区将迎来大能级的城市更新,吸引央企总部、金融企业和科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形象升级、资产升级,承载体现国家中心城市和辐射带动区域共赢发展的职能。

“四城”即光谷、车都、临空经济区和长江新城,各有产业主导;按照200万人中等城市标准,建设成功能完善、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

城市框架拓展,提供更多的产业和人才容纳空间,武汉的人口规模也迎来大幅升级,目标是到2035年,规划可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按照2000万人配置公共服务。

更重要的是,武汉的城市特质、形象能级正在迎来一次深刻的蜕变:

她曾经是一座“钢”的城,“水”的城。而今,她变成一座“光”的城,一座“数”的城,一座青年之城,梦想之城。

她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科教名城,为北上广深输送过数以百万计的人才。

2017年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决心从营商环境、人才政策、城市界面、产业布局等多维度留住人才。

五年来,173万大学毕业生留汉创业。现在,武汉大学的留汉比例已超过赴粤比例。武汉超过广东,成为武大本科生的首选就业地。

武汉的未来人口规模将在2000万,人口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她有望成为中国新一代移民城市,一座富有活力、创新创造精神、充满生机的城市,具有国际化社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部之都。

现在,小米、金山、迈瑞、联影、华星、天马、华大、科大讯飞、小红书,华为、腾讯等科创领军企业,纷纷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区域或产业总部,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数万个。

建设繁荣宜居的幸福家园,构建安全健康的韧性城市,用好善待年轻人口红利,建设尊重包容的全年龄友好社区;

创新治理、尊重自然,锚固蓝绿交织的生态框架,打造世界滨水文化名城,这些也都是武汉给自己设立的小目标。

坐拥江湖山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武汉要建设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博物馆之城,提升文化旅游和商业吸引力,相互导流、彼此赋能。

大桥、建筑、长江、湖泊,彰显魅力;食物、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荆楚风情与时尚潮流在这里巧妙结合,她要做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之都。

万里长江穿城而过,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她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拥有更多的弹性空间。

这里是网红都市、人才中心与人口熔炉。文化繁荣,民生幸福;包容天下,吐纳四方。

长江见证,一座英雄之城、未来之城

大江大湖大武汉。

今天,她以长江为画轴,串联起伟大雄浑的城市梦想,建设一座博大开放的未来之城。

创新引领的国际城市是她更具竞争力的硬实力,江风湖韵的和谐自然是她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人们奔着她的“超大规模”、“产业生态”、“广博多元”而来,奔着她的文化感、时尚感、未来感而来。

都市华丽的灯光与普通的人情冷暖在这里共融共生,壮怀激烈的豪迈气概也在这里滋养。

滔滔长江水,孕育出英雄壮阔的城市,哺育出豪迈而富有人情味的人民。

一百多年来的风云激荡,从救亡到革命,武汉始终像一个英雄,她壮怀激烈;

从抗击敌寇到迎战洪水,武汉始终像一个英雄,她无役不与;

从改革到自强,武汉始终像一个英雄,她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现实写照,历史回响。“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大江东去,英雄辈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长江奔涌,潮落潮起;黄鹤翔鸣,开拓进取。

新时代、新征程,英雄的武汉再出发。更加坚强勃发,更加隽秀壮伟。

她不但是一座英雄之城、活力之城,还将是一座梦想之城、未来之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