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还是“符坚”?网友称前秦国王文保碑出现错字 咸阳官方回应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苻坚”还是“符坚”?网友称前秦国王文保碑出现错字 咸阳官方回应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1月29日消息,针对网友反映著名的“淝水之战”战败方前秦国王苻坚的墓葬“现状不容乐观”的留言,陕西省咸阳市政府督查室11月29日回复称,当年立标志碑时误将“前秦国王苻坚”刻作“前秦国王符坚”,彬州市已对文保碑及交通标识牌上的错别字进行了更正;另外,苻坚墓在墓葬规模上未达到“陵”的标准,省文物局不建议“苻坚墓”更名为“苻坚陵”等。

网民11月7日在人民网向陕西咸阳市市长留言称,“苻坚墓”是前秦天王苻坚的陵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现状不容乐观:1.错别字:当地竟广泛将苻坚误写为符坚,包括交通路牌、文保碑等。2.称呼错误:苻坚是前秦国君,称天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天王”高于“国王”,与皇帝级别类似,如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生前称天王,死后称皇帝。类似的,苻坚生前为天王,死后谥号宣昭皇帝。凡帝陵,都称为陵而非墓,故苻坚墓当正名为“前秦宣昭帝苻坚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坚墓)”。苻坚墓葬50年代列为文保单位,名称不规范情有可原,但宜及时纠正。可参考南京市文旅局计划将“孙权墓”更名为“吴大帝孙权蒋陵”。

咸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室11月29日回复称,所反映的问题,市文旅局答复如下:

关于将“苻坚”误写为“符坚”的问题:苻坚墓位于彬州市水口镇九田村,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苻坚的墓葬,于1957年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依据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原则,经与彬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沟通了解到,在当年立标志碑时误将“前秦国王苻坚”刻作“前秦国王符坚”,后彬州市公路局在九田村苻坚墓入口道路两侧树立两处道路指示牌时,参考了文保碑上的名称,因此出现同样误写的问题。在征求省文物局同意后,彬州市文旅局积极与彬州市公路局沟通,对文保碑及交通标识牌上的错别字进行了更正,目前已全部修改、更换到位。

关于将“苻坚墓”更名为“前秦宣昭帝苻坚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坚墓)”的建议:针对更名的建议,我们及时征求省文物局意见。“陵”专指帝王陵墓,占地面积大,封土高,形制、规制完整。苻坚墓坐南向北,南北长24米,东西长3米,残高2-3米,面积约216平方米。苻坚墓在墓葬规模上未达到“陵”的标准,省文物局不建议更名。加之公元385年,苻坚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内(今彬州市境内),后就近葬于彬州市九田村,当地群众广称“苻坚墓”并沿用至今,因此建议继续使用“苻坚墓”这一名称。

澎湃新闻注意到,彬州市政府网站介绍,苻坚墓位于彬州西南三十里的水口镇九田村。墓冢保存较好,茔域占地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墓冢为斜长形,南端高3米,宽7米,北端高2米,宽3米,南北总长21米。当地群众称为“长角冢”。苻坚原是游牧民族,长角即取义于畜牧牛、羊的意思。

苻坚,氐族人,生于公元338年,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公元357年即位称帝,是为宣昭帝。传说他背后有谶文曰:“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也就是说,他将来就要在咸阳称王立国了,这条谶文在迷信的古人看来是非常吉利的事,于是就为他取名“苻坚”。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但苻坚渐骄,急于统一全国,试图一举消灭东晋,结果于公元383年大败于淝水。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分裂的格局。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苻坚在新平佛寺为后秦君主姚苌所俘,被缢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