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佘宗明
编辑丨萧 轶
国美通报员工上班“摸鱼”,暴露出许多企业的严苛考勤机制。难道,只准公司要求员工加班,不许员工上班时间摸鱼?实际上,把员工和固定办公场所绑定,且要求长时间绑定,不一定能带来效率提升;解决摸鱼现象更好的办法,是注重员工的“价值输出”,而不是他们“在工位上的时间”。
国美通报员工上班“摸鱼”事件,引发的舆论关注仍未退潮。11月17日晚,国美官方在正式声明中“对内部通报违规外泄追责”等表态,为此事的舆论热度又添了把火。由该事件衍生的员工摸鱼、职场潜规则、数字监控、企业管理方式、劳资博弈等话题,引起了无数人的讨论。
也是在这几天,IT企业浪潮集团在办公室悬挂加班标语——“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等,同样受到广泛聚焦。
批评员工上班摸鱼,鼓励员工“自愿”加班,这是“一体两面”,它反映了不少企业管理的鲜明取向,也呈现了劳资关系内在紧张的外化场景。透过这些景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摸鱼的本质是什么?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边界又在哪里?企业对员工的数字监控是否正当合理?
▎ 网络流传的某集团办公室花式加班语
摸鱼是对系统的迂回反抗
开小差、打瞌睡、刷手机、玩游戏……在当下,摸鱼成了许多上班族的日常。今年3月,某招聘网站发布的调查结果就显示,仅12.3%的职场人不“摸鱼”。
对不少摸鱼党来说,工作是铁,摸鱼是钢,一天不摸堵得慌;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不曾摸鱼的日子,都是对自己的辜负。有些人还根据“瑞思拜”对象刘慈欣上班写科幻小说的经历,总结出了“一时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雨果奖”的梗。
摸鱼有理,划水有理,很多摸鱼党一到办公室,就开启“一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模式;一有点空闲,就切入聚众唠嗑节奏。带薪聊天、如厕、打盹,丝毫不含糊。
摸鱼的代名词是偷懒。这难免不被企业管理者和HR们待见。但从管理心理学上讲,摸鱼也算是人的天性——摸鱼的快乐是即时反馈,比起延迟满足,更能给人迅速带来爽感。
但若是只将摸鱼视作惰性使然,那未免有些简单。其实很多打工人摸鱼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无意义的事务制造出很强的倦怠感。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在现实中,很多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聊,所以,某些会议中高频出现的“赋能、闭环、拉通、对齐”等黑话,已然成了许多摸鱼党打盹的召唤信号;
二,现有工作时长跟既有激励不匹配,给员工带来了极强的受挫感。加班躲不过,待遇给得又不够。何以平衡?唯有摸鱼。
进一步讲,这类摸鱼是对系统的迂回反抗。系统就是规训框架,它既是风险管理理论学者塔勒布所说的现代大公司创造出的“员工心甘情愿接受的‘奴隶制’”,也是当代摩登时代工厂里的生产关系。被困在系统里的,不只是外卖员,包括更多打工人。
▎ 网上流传的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文件《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和国美11月17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国美控股集团关于内部处罚通报的声明》。
如果说“卷”是系统的出厂设置,那么996、007、715就是系统的自动生成目录。系统会将一套内生于资本本位逻辑的“现代工作伦理”,贴在每台机器上,上面写着“work hard,play hard”“努力打工,方为人上人”等,还会描绘出一张福报梯度图——“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前些年,在“努力就有回报”的明确预期下,在商业意识形态将高压、超时长的工作模式与“奋斗”、“成长”等字眼关联的语境中,很多人还乐于打拼。可如今,随着传统的“努力奋斗→获得回报→再次投入精力奋斗”的逻辑链条在反馈阶段上被隔断,努力的边际效益在降低。
不少上班族的内卷感越来越强烈:“内卷”外源于努力的成本收益倒挂,内显为遇挫后的躺平。从“IT民工”“社畜”式的自我贱格化,到“佛系”、“摸鱼”、“糊弄学”式的生活虚无主义,成了他们应对结构性压力的方式。
其外在体现就是,对老板们的动辄谈理想、卖情怀、画大饼、熬鸡汤越来越不感冒。最近网上流传的那道梗——“近现代有四大名画,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张大千画的虎,你老板画的饼”,就是印证。
不仅“不感冒”,他们还会“软抵制”:只准公司要求员工加班,不许员工在公司摸鱼?不,你占用我的私人时间资源,我就占用你的公司资源。在这样的自我补偿心理下,摸鱼也就成了对“卷”字诀的隐性反叛。
▎ 只准公司要求员工加班,不许员工在公司摸鱼?资料图:视觉中国。
工作应该是“卖能力”而不是“卖身”
对许多企业来说,“混日子”式摸鱼都是难以容忍的事。如今,“公司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是很多领导的通用语录。
究其原因,他们得对企业效益负责,而摸鱼风气难免会降低“把员工产值最大化,同时将用人成本最小化”的管理能效。
所以,防止员工摸鱼,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通行做法。这无关“资本压榨”,而是企业在自生长诉求与增长压力下常见的用人思维。企业不是养老院,要养活那么多员工,就必然对员工贡献度提出要求。
美国的AI监工软件Enaible之前的统计显示,在8小时工作制中,美国人有产出的只有3个小时,每年有4000亿美元被员工们摸鱼摸掉。这也表明,员工摸鱼摸来的“快感”,对应的往往是企业的损失。
但就算是要防止员工摸鱼,企业也不该是总想着把员工绑在椅子上,把工时人为拉长——那样没准是逼着“高效率”员工摸鱼。
许多企业的严苛考勤机制,最大作用就是将员工跟固定办公场所绑定,而未必能带来效率提升。这仍是种相对滞后的管理思路。而随着在线上协同办公与灵活就业模式越来越常见,将员工从工位上解放出来,更注重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把他们困在“按部就班”节奏中,成了部分企业的新用人理念。
它反映的,是对强捆绑型用工模式的“松绑”。
这背靠的也是两种用人逻辑:到底是让员工“卖身”给老板,还是让员工“卖能力”给企业,也就是只对工作职责负责。
前者是往后退,如白岩松说,“一个单位到了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后者则是超前进,它强调的是细粒度管理与效率导向。
如今,随着BSC、KPI、OKR、KSF之类的绩效考核工具频出,MBO(目标管理)理念越来越受推崇,超前进是大势所趋。有些大企业也正调拨用人观念指针,更注重员工的“价值输出”,而不是“在工位上的时间”。
当此之时,企业显然应该拿捏好管理分寸,用人逻辑也不妨从“卖身”到“卖能力”转变。
▎ 白岩松说,“一个单位到了强调考勤、打卡的时候,一定走下坡路。”资料图:视觉中国。
数字监控扑杀“摸鱼现象”:
现代企业当切忌变成“数字圆形监狱”
把员工绑在工位上,让他们无度加班,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滞后。但由于管理上的方便,很多企业都对此高度依赖。
非但如此,有些企业还会采取数字监控手段。这次国美通报员工摸鱼,不仅点出员工姓名、所属部门、楼层工位,还将员工“非工作流量信息”全抖露出来——谁用了什么APP、用了多少流量,都悉数标出。这就展现了数字监控的威慑力。
国美绝非孤例。此前南京某区环卫工被配发智能手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就会收到“加油”提醒,杭州某企业用智能坐垫监测员工在工位的时长,还有企业在员工座位下方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在厕所安装自动感应计时器,也如出一辙。
不单指国内企业。英国数十家企业利用Isaak人工智能程序监测员工工作状态,日本企业用AI空调防止员工打瞌睡,美国企业开发的Enaible软件用AI给员工工作效率打分,都是用数字监控方式消灭“摸鱼现象”。
更典型的是亚马逊: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用AI监控员工,“AI监工”可以跟踪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精确计算工人消极懈怠的摸鱼时间(Time Off Task)。更牛掰的是,这套AI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生成在线解雇指令,直接绕过主管开除工人。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
▎2019年4月,亚马逊被曝用AI监控员工,“AI监工”可以跟踪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精确计算工人消极懈怠的摸鱼时间。AI系统能根据实时数据生成在线解雇指令,直接绕过主管开除工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数字监控,无疑是从技术层面扼杀“弱者反抗”的可能——以往员工还能用摸鱼去消极反抗“资本盘剥”,那现在,算法已经用精准计时系统、技术化监控措施、实时任务进度汇报制度等,从技术上对此进行了点杀。
这样一来,你想趁机偷个懒,却发现只要老板有“芯”,哪里都是格子间。就算你熟练掌握切换桌面和关闭浏览器的快捷键,也敌不过老板拿起的“AI新皮鞭”。
这看起来是技术进步,却是技术伦理的退步。本质上,它筑造的,就是数字化“圆形监狱”。如福柯所说,圆形监狱的全景敞视主义,会把“传统的、仪式的、昂贵的、暴力的形式权力”换成了“一种微妙的、有计算的服从技术”。
结果就是,我们失去的不只是摸鱼的机会,更是基本的隐私。被戴上“AI枷锁”的我们,已无隐秘可言,连“打工人”里的“人”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工具人。从“人是目的”的维度讲,这类举动已经越过了企业管理应有的边界,变成了“数字奴役”。
尼采曾说,沉迷工作的现代人都是奴隶,但这终究是形而上的说法。作为现代企业,绝不能真把员工当奴隶对待,而应把人当做人,保障人的权利,呵护人的尊严。这是底线,不可逾越。
佘宗明,“数字力场”主理人,曾任新京报评论副主编,南方周末评论写作课导师,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跟流行性谬误为敌,坚信文字是生活不被现实闷死的“深呼吸”。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