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这个英雄的城市吧!” 10月28日,作家、瑞丽前副市长戴荣里发表《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为瑞丽发声,瞬间在网络刷屏,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天,凤凰网《正面FACE》独家对话戴荣里,他解释了自己发文的初衷,并客观分析瑞丽防疫陷入困境的原因。
戴荣里表示发布求助文章是希望全国关注一下瑞丽,没有其他目的。他说这是出于公心,“我心胸坦荡,对事不对人”。他最痛心的是看到大批瑞丽老百姓有怨言,认为当地应该反思一下工作是否做到位。
在谈及如何理解瑞丽防疫困难时,戴荣里对凤凰网解释了瑞丽的特殊性:瑞丽不同于内地城市,紧邻缅甸,有绵长的边境线;“弹丸小城”承担了过多国家职能,需要更大的相应支持;大批人员回来自首,长期巡守对防疫人员造成了一种疲塌心理。他认为瑞丽防疫目前有三个错位:地域错位、边境线错位和思想错位。戴荣里直言“换人”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办法,防疫措施要充分考虑瑞丽的特殊性和区域性。
以下是凤凰网独家专访戴荣里实录:
发文基于对瑞丽人民的情感
凤凰网:您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心情去写这篇文章的?
戴荣里: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这一段(时间)群众的呼声比较高,他们希望有一个比较圆满的说明。因为我毕竟在政府工作过,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方面是让百姓知道政府工作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希望全国人民理解一下瑞丽现在确实很难。瑞丽的防疫工作,一茬茬领导安排得确实不错,但是瑞丽在疫情的压榨之下,原来的生机气息确实是不存在了。原来瑞丽我刚去的时候,那个城市是花开四季,作为一个北方人,(看到)独树成林,一棵树就那么大,太漂亮了,她与现在疫情之后的境况形成强烈的反差,给我一种情感的刺激。
另外一方面,毕竟(我的)很多朋友在瑞丽,我和他们朝夕相处,我感觉应该表达一下对瑞丽人民情感上的一种思想。大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出于这种心态写的那么一篇文章,也没有过多想其他的。但是这篇文章引起了这么多人关注是我始料不及的。
凤凰网:您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写这篇文章的?
戴荣里:很多新闻媒体在转发的时候,把我列为瑞丽市副市长,或者常委,这些名头。首先我要做一个澄清,这种由头是不合适的,因为我已经回到北京了,何况我在那里做副市长只是挂职锻炼而已,并没有干什么。
我写这篇文章的定位,我是一个作家,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还是出于对朋友的友情,还是对过去政府工作人员也好,就是顺便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我现在已经退出领导岗位。
凤凰网:现在回想起来,在瑞丽任职的那段时间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戴荣里:我是个较真的人。我是山东人,是1981年参加工作的。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喜欢做每件事相对踏实一点,相对对得住人的良心一点。因此到瑞丽去工作的那一段时间,一些少数民族的风情,包括孔雀舞,还有珍稀动植物,都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了。特别是到莫里瀑布去,那个蝴蝶就站在你的手心里不跑了,你在其他地方见过吗?你看到那个孔雀看着你马上开屏了,而且那个大树几个人抱不过来。你没有到过那个地方,对当下的疫情你没有强烈的反差。瑞丽是个多么美好的城市啊,也是多少人向往的城市。
这里的民众对人对物都非常朴实,言语也踏实。为什么我和好多人结成了朋友?不是我好,而是他们太好了,这是心里话。比如说中秋节我没法回家,他们就拉着我到勐秀山顶上去过中秋节,在大自然之中听着天籁之声,那种感觉太美妙了。感觉这个地方的大自然之美真是能催化你的心灵,太好了,我已经把她当作比第一故乡还厉害的故乡了。
凤凰网:基于这样的情感,看到他们现在所经历的,您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
戴荣里:说句良心话,他们小店的老板经营不下去给我发信息,我就感觉到是我的弟弟妹妹受到难为一样,他们的一个孩子上不了学,我心里也就好像我的孩子上不了学一样。我觉得善良是人间最好的通行证,善良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说我觉得谈起瑞丽来,真是割舍不了。
也许别人会拿我这篇文章说事儿,说我是不是有其他目的。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真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我觉得瑞丽这个地方确实值得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去游览一番,但遗憾的是疫情吞没了那个地方的美好,让那个地方停滞下来,静默下来,简直是罪过。
凤凰网:您在发表这个文章之后会不会感到一种压力?或者担不担心自己受到一些压力?
戴荣里:我觉得不会。首先我是出于公心,虽然我是自媒体发出来的,但是我的心情很坦荡,对事不对人;第二这个事情是一个阶段性的陈述,也可能以前没有现在确实有了,是也可能现在处理好了将来没有了。从我观点来说它对民众或者对政府都是一种促进或者心理补偿。我想这种客观它就表达了一种真情实意的东西,不是一些噱头,或者在胡吹海捧所带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本身对我没有什么。
最痛心的是有大批老百姓有怨言
凤凰网:从疫情初期到现在,最让您感到痛心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戴荣里:最让我痛心的就是百姓的压抑传递给我,老百姓如果偶尔说一句,发个牢骚是可以的,但是大批的老百姓都有怨言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政府和民众心理是一致的。当然,瑞丽各级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我有一个在瑞丽工作的同事,几个月都不能回家,而且夜晚值班要全面巡逻,他们这种苦难可能外人没亲身经历,不好提,也不好去说。
为什么我发声?我觉得我是站在中间状态的一个人。
凤凰网:对于现在的瑞丽,您最担忧的是什么?
戴荣里:这篇文章的初心是什么呢?就是反映一下老百姓当下的客观情况,因为瑞丽防疫和别的地方最大的不同点是绵长的边境线,这个边境线防控起来是非常难的。一茬一茬的公务人员他们老来微信,说很累,有些人好长时间不能回家,有些孩子不能上学,到时间不能谈女朋友,还有些生意没法做,这些都是客观事实,都是经过无数资料进行佐证的。
发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们也可以看看后面的留言,我想除了极个别的是挑拨离间之外,更多百姓说的是实话,我这篇文章说的也是比较客观的话。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引起我们祖国四面八方的人民对瑞丽进行关注。
瑞丽是个“弹丸小城”,尽管那个地方有美丽的珠宝和红木等特产,但瑞丽是藏富于民的一个城市。疫情发生之后,或许会给瑞丽的公务人员,包括瑞丽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困难,从疫情防控上,我觉得全国也应该伸出援手,包括一些慈善组织。
凤凰网:您的朋友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状况?
戴荣里:有一个内地的(朋友),他有两个孩子,他原来经营一个小饭店,是租人家的房子经营的,现在小饭店开不了了,他要交租金,现在想回来又回不来,类似这种情况我想在瑞丽也不是绝无仅有。
瑞丽防疫的地域性和特殊性
凤凰网:您有没有客观地分析过,为什么是瑞丽?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戴荣里:瑞丽不同于内地城市,她紧邻着缅甸,有绵长的边境线,也用了很多铁丝网把她封锁起来,但是铁丝网这种隔离是物理性的隔离,真正要挡住的是人心。
第一,这个地方支援相对难一点。
第二,瑞丽承担了更多国家职能。让一个“弹丸小城”承担过多的国家职能,就要有相应的支持,这里可以有些科技方面的,比如大数据的布控,能使边境的防控更强一点。
第三,就是医务人员,因为当地医务人员临时的抽调和成批次的规范抽调不一样。疫情的叠加,人们的心理要不要疏导啊?
第四,他们经济几乎停滞,要不要给予物力或者财力上的支持啊?
凤凰网:您觉得民众心理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戴荣里:我觉得起码现在存在几个错位,一个是地域的错位。内地防疫信息公开,为什么瑞丽不公开?当然当地政府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种地域的错位是不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二点我觉得有边境线的错位。这里边你看有外国进来的一些民众,我们牵扯到国际关系的处理。还有口岸开放不开放,我们珠宝市场如何有序地(开放),让民众回归一定范围的生产生活秩序,我觉得这都是值得严加思考的问题。如果真正实行系统的关停这种方式,可能不是太理想的一种状态。
还有一种错位就是思想认识的错位,民众的思想和政府的思想实际上应该统一在一起。瑞丽是个“弹丸小城”,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大家庭,工作尽管难做,但是政府和民众的心互相融在一起,对一个城市的防控还是有利的。
凤凰网:从疫情之初至今,您感受到了瑞丽哪些实际的变化?
戴荣里:我觉得换人不如换办法。瑞丽的第一任市委书记龚云尊同志已经换掉了,第二任书记翟书记也因病休养了,现在是第三任毛晓书记。你就算把这些书记都换掉,最后方法不改还是没有用的。我觉得换人不是一个根本性的办法,尤其对瑞丽这个具有自己特殊角色的城市而言,要充分考虑她的特殊性和区域性。
同时,我感觉瑞丽的科学防控相对滞后一点,内地应该派一些懂科技的医务人员、大数据人员、心理疏导人员到瑞丽去,支持边疆重返生机,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考虑。
曾经有一个瑞丽市市民这么说,别的地方发生疫情的时候,我捐了三四次款,现在我们没有得到一点捐款。当然,这话带有一点情绪,但是客观地讲,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引起全国人民对瑞丽的关注,希望用我们真诚的、到位的行动来关心他们。
为什么同样是云南,瑞丽出现了这么多疫情事件?我觉得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大批人员回来自首,那个地方是一个通道;第二就是长期的巡守造成了一种疲塌心理的形成,如何改观,我在文中也提到了。
凤凰网:关于瑞丽,后续您还会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发声吗?
戴荣里:如果客观公正报道的话我会,但如果有些不适合说的那我也不说。但是作为一个作家而言,有社会良心是写作的动力和基础,因为我不可能见到一些问题不写。作家既然选择了写作这个通道,就像你们搞新闻一样是会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这也是人的一个精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