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打完第三针就能开国门?最可能是这个时间
资讯
资讯 > 唐驳虎 > 正文

唐驳虎:打完第三针就能开国门?最可能是这个时间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 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将放弃“清零政策”。此前,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也相继放弃了零容忍政策。然而以现在的疫苗接种率和预防能力,并不能满足放弃清零、与病毒共存的安全需求。

2. 如果只是从临床角度和静态视角靠考虑问题,对于mRNA的疫苗接种者而言,新冠已降级成流感。但是传染病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患者个体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层面对社会的威胁。即便新冠降级为流感,如果感染规模太大,对医疗系统也将造成极大的冲击。

3. 当前阶段,“清零”政策仍利大于弊,应该坚决支持。在做出开放国门的决策之前,需要14亿全民完成第三针接种,然后再对国际疫情发展形势做出判断,握有整整一个冬天的观察数据。如果不出现更强变种的话,那么2022年就能看到国际上疫情的真正拐点,让我们静待花开。

这两天,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货场,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货场在对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1天1次常态化核酸检测中,都检出了1位无症状感染者。

但是,显然大部分人对疫情已经疲惫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毕竟疫情到现在已经1年又10个月了。

这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专家都在发表展望未来的言论。

有的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抵抗,走向“与病毒共存”;有的专家在说,“疫苗接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打开国门”。

也有的专家转而承认,病毒的D变异株削弱了疫苗的防感染能力,现在没有办法通过疫苗接种,完全阻挡疾病的传播。

无论如何,已经很多人已经在盼望着,憧憬着,畅想着,不用再戴口罩,国际旅行恢复,一切恢复正常的那一天。

2019年那个生活一切正常的世界,似乎已经变得如“史前时代”一样遥远。

我们什么时候能完全结束防疫状态?还是先来看外部世界的各种实验场吧。

彻底共存的新加坡,病亡人数快速增升

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电视讲话中称:

“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我们将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

我们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因此,几个月前,我们判断, 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我们采用‘共存策略’。”

但是,新加坡其实从来就没有认真清零过,最多只能叫压制。而为什么之前没有彻底爆开,因为新加坡有一个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新加坡有两种人,一种是352万公民和52万永居,一种是164万外籍客工。

外籍客工是新加坡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疫情前,中国在新加坡务工人员约7万名,主要从事建筑、制造、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

对于外籍客工,新加坡无需承担他们的住房和养老;

他们大多数居住在政府或者雇主提供的集体宿舍中,一个房间住12个甚至更多的客工。

新加坡之前控制疫情的“秘诀”,就是把外籍客工批量关进集体宿舍,有了问题再处理。

因为外籍客工都是青壮年,大概率死不了。这就是“低人权优势”的体现。

▎ 新加坡近期疫情统计 图源:新加坡眼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初逐步开放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以来,新加坡的确诊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出现了增升。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通报,10月13日新增确诊病例2932起,目前有1465人住院(隔离病床数1700张),其中310人需要输氧,46人进ICU(开设200张);15人死亡,为单日通报死亡病例历史新高。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新增确诊6.3万例,其中1.2%为需输氧以上的重症,累计0.2%(125人)死亡。

在重症中,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占50%;在死亡中,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占25%(31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需氧重症和ICU危重中,有相当比例是60岁以下甚至40岁以下人群。

疫情头一年半(18个月),新加坡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外籍客工,死亡总计36人。

而最近28天不到一个月,死亡人数已达125人。

新加坡出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疫情波峰,而且感染已经从客工宿舍占绝对比例,转移到本地社区为绝对比例。

根据估算,新加坡目前新冠有效传播率Rt约等于1.36。换句话说,感染圈正在扩大。

新加坡目前已经有超过80%人口接种疫苗,是世界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依然无法阻挡病毒的传播和死亡。

几个国家的对比

疫情一年多以来,在国内进行新冠病例清零的国家,并不是只有中国。

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还像文莱这样的一些小国,一年多以来都是这个方针。

但现在,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相继放弃了零容忍政策。都是因为近来的疫情突破了国内的控制能力,没办法了,才放弃的。

而且不少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不低,但同样无法阻挡病毒的传播和死亡。 这里把以色列、日本等国都拉进来对比。

如图可见,在今年2月,同样在基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同样遭遇疫情波动峰,以色列和日本的病亡率差出了9倍。

这就是公众自觉戴口罩保持距离,与喜欢尬聊、社交的区别。

把时间聚焦到今年3月之后,已经完成初步全民接种的以色列,在炎热的夏季出现了一组堪比去年秋季的死亡峰。

要知道,880万人口的以色列,是全球接种最快的国家,用的是德国BNT和美国莫德纳的mRNA疫苗。

同样,人口只有330万,在4~5月快速完成初步全民接种的蒙古(主要是国药灭活疫苗),已经出现了6~7月,9月至今的两组疫情高峰。

蒙古的疫情峰值是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接种率一度很低的越南。

相比之下,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都算是国际上的“好学生”了。尤其是新西兰,至今的总死亡只有28例,总确诊也只有4831人。

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几个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奥克兰,封锁状态已持续了50多天,甚至100多天,成为全球封锁时间最长的城市。

从今年6月下旬(南半球冬季)以来,澳大利亚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等先后因新冠疫情暴发而实行严格的居家“封锁令”。

但是,悉尼和墨尔本一直未能清零,每天的平均新增确诊人数持续都在千人规模。所以,继续“封锁”早就没有意义了。

悉尼在经历了106天的“封锁令”后,10月11日迎来“解封”的“自由日”。首都堪培拉将于10月15日“解封”。

澳大利亚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顶住了要求“自由”的民众压力,实施了长时间的居家“封锁令”。

但是,澳洲做事情只学到了半套——居家隔离、减少接触——这是武汉在去年1月底做的事情;

没有也难以学到剩下更重要的半套——密接追踪、集中隔离、切断传染链——这是武汉在去年2月初做的事情;

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清零”。

说实在话,澳大利亚莫里森政府虽然反华,但已经是“国际”上手腕最强硬、最坚决和最厉害的抗疫政府了。

而且拥有孤悬大洋地利的澳大利亚,还做了一件中国都没有实施的措施——“封国”。

这不仅包括对外的禁止非公民入境,还包括对内的不许本国公民随意出国。

在疫情期间,澳大利亚公民需要获得内政部的特批,才能出境。

相反,持有护照的中国公民出国一直是自由的,想走就走,就是回国需要完成隔离。即使没有护照,因为留学等必须事宜也能新发护照。

采取类似措施的还有新西兰。一直在实施坚决的对内“清零”、对外“封国”政策。

在全球疫情爆发的2020年3月19日下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一齐宣布,全面进入“封国”状态,仅允许本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其直系亲属入境。

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说:“在历史上,新西兰从未行使过这样的权力,我知道这是多么不同寻常。”

“但是,我们必须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健康作出这一决定,无论他们年老年幼,是新来的还是永居于此。”

此后一年半,新西兰一直在实施坚决的对内“清零”,快速扑灭少数因归国公民突破检测带来的零星疫情。

今年8月17日,由于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报告新增社区新冠确诊病例,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宣布,全国当天午夜进入最高疫情防控等级四级响应模式。

但是,持续了50多天的封锁未能奏效。新西兰的每日新增确诊始终在30人左右徘徊。

最后工党女总理阿德恩说,心累了,不封了。就这么在10月6日突然放弃治疗了(准确说是从4级降为3级)。

10月14日,奥克兰新增71例确诊病例,其中32例是不清楚上家的社区感染。专家指出,病例破百只是时间问题了。

新西兰、澳大利亚考了70分、60分,然后面对奥赛附加题——D株尝试了一会做不出来,最后决定退考了。

你以为他们的抗疫行动是个渣渣?其实70分的成绩已经是地球第二。

实在是其他的参赛选手都太垃圾,连课都没上,1+1=几都不知道,直接退学上街当精神小伙精神小妹了。

两针疫苗降低重症与死亡的实际效果

我们现在来听一听第二名新西兰的退考感言:

“很明显,长期且繁重的封锁并没有让我们回到病例归零的状态。但是还好……消除(新冠)在过去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当时没有疫苗。现在我们有了。所以我们可以开始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了。”阿德恩表示。

但是,现在的疫苗接种率和预防能力,能否满足放弃清零、与病毒共存的安全需求?

2021年8月27日,美国疾控中心发表了超过1000万人的洛杉矶县疫苗接种者与非疫苗接种者的病情比较。

洛杉矶针对2021年5月1日(Delta突变株感染比例<8.6%)至7月25日(Delta突变株感染比例91.2%)的16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数据做了分析。

2021年5月1日,洛杉矶居民有27%接种了疫苗;到7月25日共有51%完全接种疫苗。

其中55.2%的人接种了BNT疫苗,28%的人接种了Moderna疫苗,16.8%的人接种了强生疫苗。

在此期间,共有43127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者以30-39岁成年人为主,占42%。其中25.3%完全接种了疫苗,3.3%部分接种了疫苗,71.4%未接种疫苗。

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

完全接种疫苗者的住院比例为3.2%、入住ICU的比例为0.5%、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为0.2%,病死率为0.2%;

未接种疫苗组的住院比例为7.6%、入住ICU的比例为1.5%、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为0.5%,病死比例0.6%。

需要注意的是:洛杉矶的这组数据是在该地区医疗环境下的结果,包括使用生化克隆抗体和瑞德西韦等治疗;

可见完全接种疫苗者还是有感染病亡的风险,但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比,已经下降了2/3,也就是66.7%。

感染-病亡率(fatality rate)为0.2%。其实新加坡也给出了类似的数字。

在过去28天内,新加坡新增确诊近6万例,其中1.3%为需输氧以上的重症(已完成全程接种的占50%),累计0.2%(109人)死亡。

那么,通过接种疫苗,就把新冠降级成流感了吗?查一下去年就总结过的流感病亡率模型,好像还真是这样:

每年流感的人群平均感染-病亡率大约是0.15%;而目前疫苗接种者的“病死率”已经到了0.2%。

那么,无非就是人类社会又多了一种流感,为何不马上放开?

公共卫生视角下的疫苗

如果只是从临床角度和静态视角考虑问题,那么对于mRNA的疫苗接种者而言,新冠的确已经降成流感了。

这的确是“怎么都想不通”为啥还不可以开放。但是只要复习一下去年武汉疫情期间最重要的科普——

如果只从临床角度,真是想破头都想不通,霍乱这种超级“弱鸡”的病症,为什么能列名唯二的甲类传染病?

传染病的危害,其实并不仅仅在于患者个体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宏观层面对社会的威胁,这也就是公共卫生出现和存在的意义。

而且上述的表格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流感的公卫规模统计数据,是以一年为单位的。 虽然季节性流感主要在冬季爆发,但起码也有持续4个月的高发期。

而以洛杉矶为例的新冠的数据模型,仅仅呈现了2个月,就能搞出相近的医疗负担。

新冠D株的传染力、穿透力可是比流感病毒强太多了。在印度45℃的极端酷热下一样大爆发,已经无视季节和温度,流感行吗?

一般认为流感的R0大约1.5,而新冠D毒株已经公认R0>5。

在指数级传播下,同样1.5%的重症率,医疗系统能勉强承受住流感,未必可以承受新冠,更难想象冬季的流感+新冠。

▎ 2020年1月22日凌晨,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许多患者在通宵排队等待叫号 图源:新京报 记者 向凯 摄

其实,很多人对流感的威力都一无所知。 在很多医院,呼吸科和重症医学、ICU是同一个科室。

在正常国家的正常年份,每年冬季呼吸科床位都会一床难求(还记得3年半之前的爆款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而夏季则常常变得空空荡荡。

即便新冠降级为流感,如果感染规模太大,也是对医疗系统极大的冲击。

用动态的视角(新冠D株2个月就能传播出流感1年的规模),用公卫的思路(降低社会宏观疾病负担),就能明白仅仅静态地看“病亡率”是不够的。

能否彻底回归正常生活,能否真正“与病毒共存”,重点将是在解除严格的公卫管理措施之后,仅仅通过疫苗和药物,能否将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足够低的水平,以避免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小结

避免医疗系统崩溃,这其实还仅仅是公卫应对新冠的一个头等基础目标而已,还有一些需要更专业的阐述对比,但同样与公众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同样重要的目标,限于篇幅,只能改篇再说了。

公共卫生的本质,一部分是日常的预防医学,也就是慢性病、传染病防治与管理;

而另一部分应对疫情,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属性,本质上其实是社会灾害管控,属于应急事务。

所以,涉及的变量,不光是一个“病亡率”就能决定的。简单小结一下:

1. 当前阶段,中国还在充分享受清零的红利,执行防疫措施的综合收益-成本,仍远胜过放弃防疫措施的高昂社会代价与经济代价,应该坚决支持;

2. 中国应该先充分观察并评估其它国家放弃清零之后的疫情和公卫负担。根据评估结论决定下一步动作;

3. 两针疫苗并不足以阻断新冠病毒D毒株的传播,需要第三针疫苗的加强接种,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进一步阻挡病毒的传播,把新冠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水平。

4. 在开放国门这个重大决策之前,必须要有足够时间长度(至少包含一个冬季的半年时间)、充分的数据,证明三针疫苗能把新冠的危害性尽可能降到最低,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影响。

5. 因为如果打开国门后发现有问题,需要重新全国清零,那代价将比去年年初还要大得多,因为涉及全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这件事几乎是不可逆的,必须极端谨慎。

究竟什么时候能真正结束疫情状态,打开国门,逐步恢复国际旅游?

目前的预计,是需要14亿人口全民完成第三针接种(需要42亿支疫苗,直接成本840亿元)。

然后再对国际疫情发展形势做出判断,握有整整一个冬天的观察数据。

所以,这个时间表早就比较明了——2023年春天。

当然,如果不出现更强变种的话,那么2022年就有望看到国际上疫情的真正拐点。

在确定疫情发展趋势之后,选择提前开放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个趋势基本上明年就会比较明朗。

静待花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