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投票结束已数天,“默克尔时代”正式谢幕,但默克尔的继任者是谁、新内阁如何组成仍未尘埃落定。在以“可预期”著称的德国政坛,这种情况十分罕见。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全世界的目光正在凝视着柏林。
组阁主动权落在“小党”手里
根据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社会民主党(社民党)以25.7%的得票率领先,并以微弱优势险胜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鉴于两大党得票率均未过半,需要联合其他政党组建联合政府。社民党此前已表示不愿再与联盟党联合执政,因此,综合各党派已公布的联合组阁意愿,各方分析认为,由社民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组成“红绿灯”联盟,或者由联盟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牙买加”联盟,是目前可能性最大的两种方案。如果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成为现实,将是德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三党联合执政。
目前,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均表现出了强烈的组阁意愿,但组阁主动权却被广泛认为掌握在绿党和自民党手中,绿党和自民党在接下来组建联合政府的过程中居于“造王者”的有利位置。
社民党和联盟党正逐步展开激烈的盟友争夺战。现任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朔尔茨9月17日表示,他对社民党与绿党、自民党的组阁谈判持乐观态度,因为三党拥有“共同的发展理念”。不过事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绿党和自民党在环境和财政等议题上向来政治理念相背。矢志推进“绿色社会革命”的绿党认为,国家需要大量出资以促进能源转型;自民党却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鼓吹降税。绿党和自民党将率先进行双边会谈,寻找可以互相妥协的领域,再与社民党或联盟党展开组阁谈判。自民党主席林德纳坦言,绿党与自民党之间的分歧最明显,“我们率先达成一致非常重要”。
组阁谈判形势尚不明朗的时候,大选投票结束后的首次民调结果9月28日出炉。德国最大民调机构“迪麦颇”公司(Infratest Dimap)调查结果显示,55%的民众支持“红绿灯”联盟组成德国新一届政府内阁,支持“牙买加”联盟者仅有33%。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可以直接选举总理,朔尔茨的支持率为62%,默克尔力挺的拉舍特支持率仅有16%。左翼党成员、图林根州州长拉梅洛表示,投票和民调结果都表明,选民们希望由社民党主导组阁,如果最终组阁不是由社民党完成,那将“违背选民意愿”。
德国内政外交均将面临一定转变
就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投票结束的次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月27日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德国的内政外交将发生转变。
内政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德国国民经济已经呈现出多样且长期的变化,例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变化和朝向气候中和经济的转型。面向未来,德国经济政策不仅要应对疫情引发的危机,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德国与欧盟的经济复原力,并增强经济增长潜力。“蓝皮书”将未来德国经济政策的导向归纳为三点:短期导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危机,重振德国经济;中期导向,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实现环境可承受的持续增长;长期导向,完善内部制度,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立足欧洲,构建自由和公平的国际贸易关系。
外交方面,随着近年来德国对外政策日益欧洲化,“蓝皮书”预测,德国在大选后的全球角色,也将主要通过塑造欧盟去实现。德国大选可能导致的“欧洲领导真空”,也引发了欧盟方面的担忧,比如法国政府就希望柏林组阁谈判不要拖得太久。
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学者罗德里克·帕克斯看来,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对欧盟的领导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德国走到前台、拿出更加积极明确的姿态,将利益、价值观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发挥新型领导力。但是,德国却仍然与应对欧债危机时一样,“没有走出舒适区”。
分析认为,这与欧洲内部分歧多、政策协调难度大有很大关系。2020年,德国既未在欧盟外交事务上向多数表决机制更进一步,也未能推进“欧洲军队”的组建,加强欧洲防务一体化。德国在2020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所有重要决策,包括欧洲复苏计划、英欧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等,几乎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达成的。从主观意愿看,历史的经验教训,导致德国至今仍然慎言宏大地缘政治战略和自身雄心;从客观条件看,欧洲内部的表决机制、力量对比等因素,也对德国的领导力起到了牵制作用。也就是说,德国如要在欧盟发挥一些人期待的领导力,仍有很多局限。
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谨慎乐观”
默克尔离任在即,不可避免地,新一届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让人议论纷纷。
外交上的务实主义,是默克尔的重要政治遗产之一。在欧盟对华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制度对手”中,默克尔始终推行以合作为导向的对华政策,反对美国与中国“脱钩”。但是,在默克尔任期的尾声,德国国内一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的声音也开始浮出水面。在德国政府2020年9月出台的《印太指导方针》中,核心思想就是要减少德国和欧盟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对中国的所谓单方面依赖。分析人士由此认为,“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调整端倪已然显现。
人们注意到,虽然几乎所有德国主要政党在竞选纲领中都专门提到了“中国”,但今年的德国大选,外交政策并不是主要议题。分析普遍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无论最终是朔尔茨还是拉舍特接任德国总理,德国对华政策短期内应能维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谨慎乐观、稳中求变”是主流观点。
社民党在竞选纲领中曾提到,德国与中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冲突”正在增多,但是,朔尔茨也曾明确反对任何“脱钩”幻想。社民党主席团成员、莱法州劳动与社会事务部部长亚历山大·施魏策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社民党致力于与中国维持对话。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默克尔的党内接班人,拉舍特9月19日在选前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中曾明确表示,德国必须继续当好“中国的可靠伙伴”。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中德关系的最大变数,可能将来自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虽然贝尔伯克的“总理梦”已经破碎,但绿党极有可能在新政府中分到重要职位,比如由贝尔伯克出任外长。在此前的大选电视辩论中,贝尔伯克主张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宣称德国应对所谓“中国侵犯人权”问题“表明立场”,并以此为由反对欧盟与中国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呼吁欧盟实行“共同的对华政策”。
无论如何,“密切的经贸联系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慕尼黑信使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新的德国政府应该会奉行务实的对华政策。在默克尔担任总理的16年时间里,中德经贸快速发展。2020年,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接近2130亿欧元。西门子能源集团监事会主席凯飒在德国大选投票结束后表示,德国经济界愿与中国拓展未来关系。
中方始终重视发展对德关系,认为中德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9月27日表示,无论德国新政府采取何种执政组合,我们都希望德国各个党派能够延承务实、合作的对华政策。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愿同德国新政府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德关系,维护中德对话合作,继续以互利开放精神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原则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3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