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绿色金融已进入全球的中心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绿色金融已进入全球的中心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 “双碳”目标。

为积极推动国家碳中和愿景和全球控温目标实现,凤凰卫视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21年9月22日-24日主办2021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主题为“全球碳中和与中国担当”。联合主办本次峰会的有凤凰网、凤凰都市传媒、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英国以COP26联合国气候大会主席国身份参与。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处代表涂瑞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等七十多位嘉宾参与峰会,就全球碳中和、企业气候雄心、绿色金融、能源转型、绿色建筑以及低碳交通等话题进行分享和讨论,旨在集聚各方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为地方政府、企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提供战略规划、技术应用、成果展示、知识分享及国际交流等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绿色金融已进入全球的中心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可持续基础设施处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在主旨演讲中说,绿色金融也就是20年的时间,它已经慢慢从最早比较边缘的现在已经走入了全球的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报告,我们国家也很多,所以从边缘到主流化这是一个关键词,我就不念了。

他还强调,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也跟全球类似,我们最主要从中国举办20国集团(2016年)从那以后发展的非常迅速,那一次会议把绿色金融纳入到20国领导人报告里面去,对这个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部委已经在颁布很多这方面的政策。

以下为吕学都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想我的中文肯定比英文好,所以我讲中文,虽然我们工作都是用英文。

首先特别感谢WWF和其他会议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想就讲一讲亚行在气候金融方面一些做法以及我们的做法对中国推进绿色金融有些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这样我想可能会对我们今后中国在推进绿色发展、双碳目标方面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我有20分钟的时间,但是如果要讲透这些需要两个小时。

首先跟大家回顾一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情况、第二部分讲一讲亚行是怎么做的以及我们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国家推进绿色金融尤其碳金融方面有哪些参考的作用?

我当时在准备绿色金融的时候,想着哪些多讲一点,哪些少讲一点。其实我到亚洲已经十年多了的时间了,我也是做气候变化,亚行虽然说是金融机构,但是金融机构里做金融专家的不是很多,我们有气候变化、交通、能源、农业、水资源的专家,其实我不是搞金融的。但是在金融机构里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

绿色金融也就是20年的时间,它已经慢慢从最早比较边缘的现在已经走入了全球的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报告,我们国家也很多,所以从边缘到主流化这是一个关键词,我就不念了。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也跟全球类似,我们最主要从中国举办20国集团(2016年)从那以后发展的非常迅速,那一次会议把绿色金融纳入到20国领导人报告里面去,对这个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部委已经在颁布很多这方面的政策。

我这里用的是绿色金融进入新阶段,绿色信贷规模很大,从信贷、债券各个方面都会看到量是巨大的,我最近给一些中小银行的领导讲过课,他们也很想知道到底怎么个做法,所以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现象。

再一个是保险业,保险业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其实还不是很多。绿色这一方面,无论你是传统的绿色涉及到环境污染这一块的,以及低碳的绿色,从它遇到的风险更多,风险越多从保险角度来看潜力越大,是正在往上发展的初步阶段。

最近大家会注意到7月22日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权利权益融资工具》,这两个意义很大,这两个可能都会对未来整个绿色金融的发展会起到一种特别重大的推动作用,尤其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这在过去是非常欠缺的地方。这个针对碳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要求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在金融领域这都是很欠缺的,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张是人民银行相关的高层领导,是一个局长,我就不点名字了,他特别提到这个,我觉得这个提的非常的专业,人民银行领导还是非常专业化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三个“可”,可操作、可计算、可认证,我们要提到我们国家绿色金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正好人民银行领导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朝这个方向去推进去,所以我觉得这在朝着非常正确的方向在推进,也期待着在未来,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就能够出台这样的三“可”政策和工具。

这页我把绿色金融的发展总结了一下,这里面面临的问题或者挑战?绿色项目的绿色效益这都是公益的,是缺乏认定和核证机制的,无论你是治理了污水、废弃物了还是减了碳了,还是适应气候变化了?这里缺乏量化的计算、缺乏核准。

再一个是绿色项目的绿色效益评价方法,我们减碳可以很好的去做,但是其他的是没有量化的,所以这些都是问题。

还有是把高碳高污染负外部性并没有反映到投资和产品成本中去,你用低碳、绿色的效益也没有反映在收益里面去,所以你让花了大价钱促进绿色低碳的并没有得到效益,这是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推进绿色金融就很困难。

第一部分就是简单报告了一下亚行做的情况,这里也包括怎么来解决那些挑战和问题。

亚行不统计绿色信贷,我们统计气候金融。按照现在我们国家或者全球绿色来计算,亚行基本投资都是绿的,我们算起来基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就不算这个。但是我们算气候金融,我们有一个既定指标,比如12年自有资金达到800亿美元,这个是给自己定的指标。

我们气候概念用的是联合国气候金融概念,这是标准概念,我们没有创造更多的,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它给算下来。

这个是亚行和世行以及区域多边银行共同编制的指南。这里包括怎么算的,怎么报告的。这里是每年报告一次,这个报告是所有多边银行在一块报告,上面是六国,所以每年发布年度报告。

这个是我们2011年到2019年气候金融计算出来的,2014年多了8亿多美元,我们在中国投资大概是15亿到20亿美元,可以看一下这里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费用。当你讲这个钱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我刚才讲的计算的来,我们不是把投资项目所有的钱都当成Climate Finance,我们只算产生减排效果,因为一个投资项目是2亿美元,只有5千万美元带来减排效应,那只算5千万美元,1.5亿是不算的,所以这个钱是实打实的钱。

这是我们近期在中国的绿色投融资项目,京津冀从2012年开始每年5亿美元,第一、第二项都是属于这个,2019年批的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2020年批的河北邢台银行绿色发展项目、2021年批了陕西省能效的项目,我们就选择几个项目讲一讲。

这个是山东绿色发展基金,这个值得拿来跟大家说一说。我们是从一个概念再变成项目再筹钱来再执行,亚行出了1亿美元和8千多万欧元,法国开发署大概7千万美元还有德储1亿欧元,再从绿色气候基金募集了1亿美元,加上山东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募到11亿美元,总共15亿美元资金用来做绿色发展基金。用这笔钱做减排和适应,减排占75%,适应占25%。用绿色气候基金来评价,亚行对此提供了帮助,而且我自己在管理这个项目。

这个是山东绿色发展基金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城市交通、能效。这张特别突出的是我们把气候绩效跟它的金融激励是挂钩的,也就是说减排越多的项目,我们给的资金的成本就越低,给的期限也长,所以这是这个项目里非常突出的一个点。

这个是邢台的绿色金融发展项目。

这个是2亿美元的贷款,我们主要是帮助把邢台银行通过这个项目来提升整个银行,让它在识别管理绿色低碳项目有一整套可以遵循的方法,然后通过这2亿美元贷款来带动今后整个邢台银行都按这个来做,所以这种项目既有本身项目的作用也解决了整个银行能力的建设问题。

这是项目的分类,包括合格标准等等。

这个是另一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项目,这是2亿美元的项目。这是亚行按照城市绿色低碳来建设的,这个项目在亚行董事会批准的时候叫做没有任何质疑就被通过了,经常很多项目会被提很多问题,但这个项目没有被问任何问题,分项目贷款和政策贷款,5千万美元做项目贷款,帮助河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政策来支持它政策执行。

亚行这些做法最重要的是量化气候金融,无论是投资、效益或激励都量化,投了多少钱是绿色金融的,项目产生多少减排量是量化的,然后金融跟气候效益挂钩,效益好的就便宜一点的钱,适应气候变化的难度依然很大,全世界多边银行这方面都面临难题。

第三部分是对国内推进绿色金融的思考。不一定对,这只是纯粹个人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要体现在经济利益的差别上,一定要有差别化的政策,绿色低碳融资要低成本,高碳高污染项目要成本高。再一个是要量化它,量化金融和量化它的绿色和量化它的低碳包括优惠。进一步完善是方法论,指南是手册。这里需要对整个金融体系,银行保险业有巨量的能力要做,亚行很多职员长期做都觉得很麻烦。

可以用碳金融做气候金融的突破口,碳金融在我们国内做了20年了,这个比较好做而且它也好做,可量化投资项目碳减排的基金,具体减排这里需要方法指南。要量化形成的减排的效益,按照年度减排量应该不是太困难。同时要量化金融机构年度气候金融。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需要完整碳金融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包括碳信用,做碳的可能都很清楚,我们现在无论是分配配额还是碳信用是缺乏一个法律作为它的资产,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说它可以作为资产,只是政府有这么一个政策。这里是缺乏坚实的基础。

再一个是要量化金融所需要的政策标准方法等等。

这里具体到商业银行里面,我们能不能给商业银行规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每年30%的资金投到绿色里面去,到年底就考核,类似这样的方式。给商业银行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工作规程,每个项目里面都要做核算。刚才我讲到了碳信用,能不能用物权法把碳资产涵盖在当中,这样我们无论企业分配到的碳配额还是通过项目产生碳信用它就变成一个真正的资产,我们能不能用法律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能做到,会完全不一样,它会根本上改变整个碳市场的信用程度。

谢谢大家,这是我的联系方式,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