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凯驻美八年白首离任 外交老将为何超期服役?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崔天凯驻美八年白首离任 外交老将为何超期服役?

历任驻美大使中,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即将离任回国。从2013年4月至今,崔天凯在驻美大使的位置上,足足待了8年。排在他后面的,是任职5年的李道豫和周文重。

崔天凯是第十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前,新中国驻美国历任大使分别为:柴泽民、章文晋、韩叙、朱启祯、李道豫、李肇星、杨洁篪、周文重、张业遂。

6月21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发布崔天凯大使致全美侨胞的辞别信。在信中,崔天凯颇为感慨地说,“这是我外交生涯中最长的一次驻外任期”。如无意外,这也将是这位将近七旬老人的最后一次驻外工作。

从2013年到2021年,这八年,无疑是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最为风云激荡的八年。作为中国驻美大使,这八年来,崔天凯经历了中美关系由好到坏,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的历史性改变。

对于这种转变,他比谁的感受都更为强烈。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历经美国三任总统,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持中美基本盘。这位外交老将,游走在华府两党高层之间,频繁在美国媒体上露面,向美国民众介绍中国,勉力修补日益破碎的两国关系。他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在群起的战狼中,依然保持着中国最优秀外交官的风度。

今年崔天凯69岁,早已过了63岁的副部级官员退休年龄。之所以超期服役,显然是人才难得。驻美大使这个岗位,不可能尸位素餐。没有出众的能力,无法让美国人信服,也无法让高层放心。现阶段的体制内,很难找到一个资历和能力都和他相当的人选。在中美合作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崔天凯以娴熟的技巧和强大的人脉,帮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行驶过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

如今已是白发满头的崔天凯,曾经也是个翩翩少年。他从小就是按照外交官的标准来培养的。

1952年,崔天凯出生于上海。13岁时,他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这所中学大有来头,被誉为“新中国外交官和外语人才的摇篮”,进来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由此可见,崔天凯在少时的优秀。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急缺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与陈毅要求“学外语要从娃娃抓起”,倡议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培养外语人才。1959年,北京率先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四年后,分别在上海、广州、重庆、长春、西安等地各创办一所外国语学校。杨洁篪和王光亚是创始届学生,他们比崔天凯早两届,但都住过同一间宿舍。关于三人是否一个班,瞭望东方周刊另有说法——“据当年的班主任回忆,崔天凯的同班同学中有8位外交官。其中包括国务委员、前任外交部长杨洁篪和外交部前副部长王光亚等人。三人住在同一个宿舍,王光亚和杨洁篪住上下铺。”崔天凯比杨洁篪王光亚小两岁,所以最大可能还是学长学弟的关系。

2009年11月,上外附校1966届校友、时任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回母校看望师生时曾说:“如今在外交部工作的上外毕业生已达127位。”

1969年3月,17岁的崔天凯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爱辉县当知青,在北大荒的农村里,种植大麦和小豆5年多。从1968年到1977年,北大荒共接纳了8万多名北京知青和11万多名上海知青。崔天凯的黑河“荒友”有王毅、王勇、姜大明、聂卫平、梁晓声、姜昆、濮存昕等知名人物。

1974年,崔天凯结束了知青生涯,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之后留校任教并攻读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同传译员,崔天凯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第一期联合国译员培训班顺利毕业后,来到联合国总部秘书处会议服务司中文处任译员,这是崔天凯接触外交事业的起点。

1981年第一期联合国译训班毕业合影。三排右六为崔天凯。

2020年,崔天凯曾告诉美国前财长鲍尔森,他一直对国际问题、世界局势以及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去考联合国译员培训班,“或多或少与好奇心有关”。

当时,联合国翻译司中文处占据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整个23楼。崔天凯和后来任国侨办副主任的何亚非是这个“中国城”里的两个年轻译员。何亚非翻译速度快,被称为“快手”,崔天凯则长于推敲词句,两人的字都写得很好。今年4月,上海原市长杨雄逝世,崔天凯曾发来悼念信,确实是一笔好字,让人印象深刻。

在联合国工作,崔天凯每月薪资3000美元起,这种收入如果放在当时的国内,那是不可想象的。但工资需全部上交使馆,每人每月只能领取几十美元“置装费”。

他们住在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内,每人一个带独立卫生间的单间。早晚餐通常在领事馆吃,午餐则和中外同事一起在联合国大楼的餐厅用餐,可向领事馆报销。

在纽约待了三年后,1984年起,各方面素质优异的崔天凯进入外交部工作,从此开启了长达37年的外交生涯,历任外交部发言人、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亚洲司司长、驻日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多个重要职务。他也是唯一一位既担任过驻日大使也担任过驻美大使的中国外交官。1986-1987年,崔天凯还曾留学美国,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并且获得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学位。这一年时间,崔天凯近距离接触了美国人民和社会,学了一些经济学课程,对他整个外交生涯都十分有益。

崔天凯曾经总结自己的这些经历,“当过知青,来美国上过几天学,土插队和洋插队都插过。”

外交部的人爱在本系统内结亲,这也跟外交工作的性质有关。比如,前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的岳父是陈毅;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岳父是老外交官秦力真;前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的岳父是黄镇。不过,崔天凯的家庭很少见媒体报道。

崔天凯很低调,据说他有时去外交部开会,站岗的武警都不认识他。

2011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来北京上任,因为乘坐经济舱受到不少赞誉。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崔天凯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骆家辉有作秀的成分,但外交官“作秀”并非一无是处。“我跟骆家辉当面说过,星巴克我自己去过无数次,花自己的钱,以后也拍张照片放网上。外交部周边快餐店我了如指掌,每家我都吃过很多次,都是自己花钱,加班自己跑去吃快餐,只是没到网上说而已。他(骆家辉)的有些手法我们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中国外交官在美国,也注意节约、环保,做了很多好的事情,我们觉得是应该的。其实有时为了让大家都能做好事,有更多影响,可以宣传一下。

因为他对美国的了解,以及在各个岗位上的优异表现,崔天凯成为第十任驻美大使。即将赴美前,他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去了美国后要多见媒体,广泛接触各界,“只要有时间,就跟他们多交往”。具体来说,“到了美国,第一条就是‘混个脸熟’,要不人家连你大使都不认识,怎么认识你的国家。再说国家派你去干什么?就是要见人,面对面接触,否则在电视上、在网络上见,在国内就可以。”

他甚至表示,可能会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来拉近与美民众距离。“我到了美国会考虑,在国内不敢用。一是没时间,二是(我的)身份会惹出很多事情,到底是代表你自己还是代表外交部?到美国我会考虑用,跟美国人联系可能方便一些。”

在美八年时间,崔天凯在辞别信中说,“留下了很多终身难忘的记忆”。事实上,他的个人魅力,也让很多人终身难忘。

《中国日报》的记者曾撰文表示,崔大使发言和写文章擅长用英文短句子,善于利用美国的元素讲中国的话题。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曾评价称,崔天凯总是别具一格:“他很讲究策略,总是能拿出解决方案,从不慌乱。”

2010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后,崔天凯主管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经常往返太平洋两岸。2010年,坎贝尔在自家农场里举办活动,邀请了正在美国访问的时任副外长崔天凯参加。当天,坎贝尔从其他渠道获悉崔天凯曾“上山下乡”,还开过拖拉机。于是他把自己的老式拖拉机开出来,“问我会不会开,我就给他开了一圈,割了一圈草。我俩都非常开心,还在拖拉机跟前照了相。”后来,崔天凯再次访美时,把中国“东方红”拖拉机的模型作为礼物送给了坎贝尔。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当年4月,崔天凯应邀访问哈佛大学,在演讲中,他说:“从1981年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至今,我作为留学生、联合国职员和外交官,已先后在美国生活了11年……然而近来,我却开始感到困惑。我问自己,现在的美国还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开放、自信、乐观的美国吗?我在华盛顿找不到答案,于是今天我来到了哈佛大学,相信你们会给我一个答案。”

美国的变化让崔天凯很困惑,他在哈佛大学有没有找到答案,媒体没有报道。

因为对美国太熟悉,崔天凯在各种场合都呼吁中美不能搞对抗。

2013年4月20日,崔天凯赴美上任不久有过一个讲话,“在外交上,最应该做好的就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如果稳定了,外交大局总体上就稳定了;外交大局稳定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有了很大保障,就有更大可能、更多条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因此中美关系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大量投入的对外关系。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4月10日,崔天凯在一次活动的开幕致辞时指出,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他说,50年前的乒乓外交,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创造性地为隔绝数十年的两国人民开辟了独特的交往方式,向两国和世界发出了中美改善关系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直至中美建交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序幕。“我们要向中美老一辈领导人的非凡战略远见和高超外交艺术致敬,也要向所有参与这段历史的人们表达由衷感谢。

《纽约时报》曾刊文称,崔天凯是最了解美国的中国外交官,他曾在无数国际会议上与美国外交人员展开较量,而且总能消除差异

确实如此。崔天凯驻美八年,时间最能证明他的工作成效。中国需要他,中美关系需要他。

按照惯例,驻美大使都是由现任的外交部副部长担任。崔天凯的继任者,如无意外,将从现在的几位副部长中产生。

不管继任者是谁,再想在驻美大使的位置上一做8年,都不太可能。崔天凯是独一无二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0月开始,美国驻华大使就一直缺位。拜登上任后曾连续任命7位新任驻外大使,但一直没有确定驻华大使的人选。大半年没有驻华大使,这在四十多年中美关系中,是前所未有的。美国长时间不任命新大使,崔天凯超期服役,目前中方也未宣布新的驻美大使人选。这种状况,其实也是双方现实关系的写照。

中美关系再复杂再难,也不能让一个69岁的老人无限期干下去。从青丝到白发,崔天凯为中国外交奉献了一生。现在,他可以回上海,和张文宏把酒言欢了。

去年3月底,崔天凯曾手写致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感谢他在网络上向海外华人科普抗疫知识。

一个位高权重的副部级官员对于一名医生的尊重和推崇,亲笔写信是其一,还能体现他老派知识分子风格的是文末那段话——“等疫情过去后,争取有机会回家看看,到时候希望能来拜访您,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讨教。”就像邻里闲话,既温和亲切,又谦逊有礼。

张文宏在回信中写道:“待世界抗疫胜利之时,请您一定要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在小酒馆把酒言欢。”

某一天,在上海的某个小酒馆,说不定能见到崔天凯和张文宏相谈甚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