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2021-06-16 13:22:57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近来,读学者刘擎的一篇文章,其中在谈到“忍受枯燥”这种能力时指出,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年轻人对“枯燥”的忍受力非常低。

确实,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人们热爱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所“喂养”,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学习越来越依赖如社会学家伯格曼所说的各种“装置范式”,这些阅读装置以友好而人性化的方式帮你消除各种“枯燥”,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这些让你从枯燥中解放的学习装置,实际上已经不是学习,而是让学习成为一种信息消费的景观。这种“学习景观”生产着让人躁动和焦虑的欲望,而不是用厚重的知识思想去驯服欲望,并让人安静下来。

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燥,投入深度注意力。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一个被动获得的结论,不是让别人“喂养”,一下子就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习得新知,解开困惑。

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上一门好课同样需要忍受枯燥。判断一门课的好坏,绝不能以“能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我”的消费傲慢为标准,那是对好课的侮辱。课堂学习应该是一个把身子往前倾、主动致知的过程。

专业训练的过程,哪一个不是克服枯燥的过程?弹钢琴、学历史、读哲学、写论文……每一个让人景仰的专业成就,每一个受到业内外肯定的专业人士,都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有趣好玩,那是别人专业积累之后游刃有余的从容驾驭。创新,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起来继续干的产物。

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适应,从这些品质中都能看到对枯燥的超越,接受和越过枯燥,才能养成这些让人受益终身的好品质。

(作者:曹林,系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

为您推荐

“花漾贵州”邀世界共赴春日之约

贵州日报2024-03-28 22:47:51

【海报】云南产业崛起:迈向繁荣之路

中国日报网2024-03-28 19:22:26

已显示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