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就是一种态度
资讯
资讯 > 正文

玉渊谭天: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就是一种态度

通话,来了。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了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

通话,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这是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第一次正式交流。第一次聊,聊什么?

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这是共识。

共识,可以从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说起:今年一季度,被普遍认为因贸易纠纷会陷入低迷的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73.1%

这个数,还是第一

一季度,中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当中,中美进出口额增长远超其他三方。

关系趋冷的背景下,这种增长怎么解释?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钢和谭主分享了自己的答案:

这种增长首先说明,其他国家能够替代的中国产能,是非常有限的;其次,双边发展当中,企业界、消费者都有合作的意愿。

▲ 海外网友评论: 希望在处理分歧的同时能找到一些有意义的 共同点 。 期待着有一天,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敌对的和政治化的,两国都能履行对人类的责任。

中国美国商会刚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提到,三分之二的美国企业表示,计划2021年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许多美国龙头企业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中国。

这份报告的背景,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美关系遭遇寒流,即便遭遇双重打击,中美货物贸易总值在2020全年仍实现了同比8.8%的增长。

一片寒意下的增长,更能说明一个问题,经贸合作在为中美关系托底。用李钢的话说:

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美国主要提供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飞机等科技产品,中国主要提供消费类的轻纺产品、机电产品以及通讯等科技产品。

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结构上高度互补,即便原有的互补削弱,新的互补也会同时出现。一句话,合作潜力巨大。

潜力的释放,需要共识,更需要务实。

怎么叫务实,可以从这次通话的时间说起。如果按照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每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贸易框架小组会议,这次通话原定的时间,是今年2月。

对话,迟到了。其中,有客观原因,美国贸易代表戴琪,3月17日才上任。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正在受到美国国内极端声音的裹挟。

戴琪上任后,美国政府进行了包括供应链风险在内的一系列评估,美国国会,也接连公布了一系列阻华遏华法案。一些美国政客,几句话不离中国,假以“国家安全”之名,将中国,树立为“假想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告诉谭主:

经贸关系不受政治影响是不现实的,但在处理上需要智慧。双方要去遵守现有的国际规则,而不是某一方确定的规则。换句话说,美方要遵守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不是出现政治问题,就滥用“国家安全”的概念。

这样的智慧,其实就是务实。不要让零和博弈的思维影响了互利共赢的中美贸易。

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逐步落实,中美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01.7亿美元,据测算,这为美国增加了177900个就业岗位。

按崔凡的话说,经贸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利益关联,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合作共赢。

美国税务基金会最近就发表了分析文章,文章称,额外关税为美国制造业平添了高达8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务实的考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才会在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回应: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整个世界。双方应共同努力,创造氛围和条件,推动协议落实。

厘清分歧,创造解决分歧的条件,最好的方法,还是对话。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之后,中美沟通的渠道也在陆续连接。

在安克雷奇,中美就各自内外政策和双边关系进行了坦诚、建设性交流;

在上海,双方达成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重启中美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渠道;

这一次,中美经贸领域牵头人的通话,也重启了中美经贸领域的高层次沟通。

可以明确的是,用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向而行,成本最低。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面临巨大调整

背后的原因,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也做了解释:

美国新任政府把战略竞争放在对华竞争的头等地位,为了推动战略竞争,在诸多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局面。现在,美国又把重点放在拉拢盟友上,目的,依旧是对抗中国。

不管美国怎么想,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中国的外交辞典里没有“胁迫”“霸凌”这样的词汇,中国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但中国的辞典里,也不会有“被胁迫”和“被霸凌”。

中美关系还是那句话,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