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七普这些亮点,给中国经济“建言”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外媒关注七普这些亮点,给中国经济“建言”

【文/观察者网 诺亚】5月1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多项最新人口数据透露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未来中国人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起外媒的广泛关注。

之前,由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没有按原来的时间表公布,曾引起各种猜测。但此次最新人口数据公布后,让一些传言“不攻自破”,大部分外媒也将目光聚焦在数据本身。

“增速最慢”、“生育率下降”......不出所料,外媒在报道时普遍将数据中的负面因素提炼到标题,但这些报道也多注意到几个亮点。

如路透社提到,相比于2010年的普查数据,少儿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有所增长。彭博社则建言,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能让中国经济在人口达到峰值后继续增长。中国未来要大幅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并加大对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才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印度不可避免地被用来和中国比较。但彭博社分析说,尽管印度人口可能在未来十年里超越中国,但中国的经济规模仍将更大,因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更高。

去年10月,山东省进行人口普查 澎湃影像图

数据公布,某些传言“不攻自破”

此前,关于中国人口数据发布时间的主要争议,来自于英国《金融时报》上个月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援引所谓“消息源”宣称,中国政府将在人口普查数据中披露60年来首次人口同比下降。

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人口普查人口增长率对比图

这些数据,也与《金融时报》的报道相左。但这家英国媒体仍旧在11日的报道中仍旧援引所谓“消息人士”宣称,最初的人口数据不到14亿,但经过了“向上修正”。

不过,针对外界的种种猜测,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其实也在11日的发布会上有所解答。“原定的普查公报发布时间是一个计划的时间,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普查结果的强烈需求,我们这次丰富了发布内容,增加了大量的分结构和地区分布方面的数据,所以数据准备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他解释说:“今天我们一共发布了8个公报,与前几次普查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详细。每一笔数据都经过了反复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曾玉平 澎湃影像图

虽然有着这样的“插曲”,但更多外媒还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数据本身。不可避免地,“增速最慢”和“生育率下降”等成为报道“热词”,而人口数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被广泛关注。

例如,彭博社就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去年中国的人口为14.12亿,比10年前增加了5.38%。过去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截至2020年,劳动人口(15岁至59岁)所占比例已从10年前的70%以上降至63.4%。2020年,60岁及以上的居民占总人口的18.7%,高于2010年的13.3%。

彭博社预测称,人口增长放缓意味着人口增长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顶峰。

《卫报》则关注到,2020年官方公布的新生儿数量为1200万,比2019年减少了265万,下降了18%;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8.9%上升到13.5%,儿童比例增长了1.35%。这表明劳动人口比例保持稳定,但也突显出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关经济问题。

“报告中的放缓并不出人意料,事实上比一些分析人士的预期要好,但这也表明,中国尚未充分解决导致少生孩子的社会驱动因素。”英国《卫报》如此分析称。

外媒关注到积极面,并建言...

不少外媒认为,中国人口增速的放缓,可能将影响到经济。路透社就写道,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降至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让人们对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产生怀疑,因为中国正面临着困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趋势。

但路透社也注意到数据中的一个“亮点”,即少儿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

彭博社则更深入地分析了人口和经济的关系。过去10年,中国新增城镇居民2.3亿人,去年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9%,高于2010年的49.7%。这使得中国城市居民的比例接近1950年美国的水平,表明中国还有很大的追赶潜力。

另一方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这一趋势有助于经济增长。2020年,15.5%的人拥有职业学院或大学学位,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为9%。

彭博社援引人口统计学家预测,印度人口可能在未来10年某个时候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的经济规模仍将更大,因为中国的工人生产率更高。

这家财经类专业媒体因此建言称:“过去10年,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这一趋势应该能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口达到峰值后继续扩张。为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将需要大幅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支出,并加大对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高生产率。

美联社也注意到,虽然在过去十年之间,中国放开了生育限制,但生活成本的提高、住房问题,以及对于产妇的工作保护,还是让很多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报道援引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份报告说,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将限制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但这也是“引入提高生产率改革的强大动力”。

人口增速放缓,是世界趋势

彭博社的中国方面经济学家埃里克·朱(Eric Zhu)分析说:“我们认为,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口趋势接近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中预测的低生育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人口将在2025年前开始下降。随着人口增速的加快,特别是工作年龄人口增速的加快,需要出台更加紧迫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生育、推迟退休、通过户籍改革提高劳动力流动性等。

当时,这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预计全球人口将达到85亿,2050年全球人口有望达到97亿。印度预计会在2027年前后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与此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十年人口增长将呈总体减缓趋势。

当然,类似的趋势已经发生在了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内。韩国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去年出生率下降了11%,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日本人口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减少,去年出生的约87万名儿童,是189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数字。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出生和移民人数的减少,人口增长速度降至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观察者网表示:“我的观点是千万不要陷入到‘人口决定论’的陷阱。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要素,但绝不是国家兴衰的根本性或决定性因素。”

他解释说,看2018-2020年全世界国家创造力的指数,会发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比较靠前,但它们的的少子化、老龄化水平也很高,老龄化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这两个指标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中国,很多人说少子化和老龄化使得科技创新能力弱了,这有点双重标准。少子化会影响整个国家未来的人才规模,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每年出生1200-1400万人也不少,少子化是相对于14亿人口基数来说。”

原新表示:“我觉得教育科研的发展,要看科教兴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也要看人口整体的健康素质改善。健康中国战略能够很好地落实中国人的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素质的改善承载着教育、科技知识,专业技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