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这次为长征五号“发明”了个航天新词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西方这次为长征五号“发明”了个航天新词

多说一句,西方这次“发明”了航天新词——“失控火箭残骸”。老司机咨询了航天专家,被告之运载火箭在完成运送任务后,在大气层外运行的火箭残骸由于本身已经失去动力,甚至可能结构都出现损坏,因此不管是哪国的火箭残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所以说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失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不过火箭残骸的大部分结构会在重返大气层时的高温中燃烧殆尽,剩余部分只有极小的可能对地面造成威胁。但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出现过任何火箭残骸或太空垃圾重返大气层后击中人类的先例。

此外,为防止火箭残骸对地面或其他太空物体造成危害,目前国际通用的做法是钝化,也就是尽量让火箭内部的剩余燃料、高压气体、电池等危险物体释放或消耗掉。可以说,中国航天目前的做法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的,无可指摘。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美国Space X公司“猎鹰9”火箭第一级是“可控回收”,老司机得说,这和我们说的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不是同一回事。因为“猎鹰9”火箭第一级的分离高度还不到80公里,准确的说法是还没过卡门线,因此根本没出大气层。至于进入太空的“猎鹰9”火箭第二级,美国Space X公司早在2018年就明确表示因为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彻底放弃再利用的想法”。按照这次西方媒体的标准,“猎鹰9”火箭第二级也是太空中的“失控火箭残骸”。

美国“猎鹰9”火箭起飞和回收的对比图,因为回收的只是第一级,所以少了一大截——它变成西方媒体说的“失控火箭残骸”了

或许还有人问,那长征五号B的火箭第一级能不能“可控回收”呢?

呃,长征五号B采用一级半构型,也就是用一级火箭将空间站核心舱这样的大家伙直接送入轨道。换句话说,目前说的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其实就相当于长征五号B火箭“第一级”,各国还没谁有能力回收这么大的火箭第一级。

但老司机得再强调一句,虽然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看起来体积大,但它本身结构是“皮薄馅多”,内部燃料在发射过程中消耗后,剩余的火箭壳体质量并不大,而且以铝合金为主的壳体很容易在大气层中焚毁。

所以,西方媒体还是恶意炒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