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现场。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北京晚报报道,4月1日上午,北京市节地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在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共同缅怀本市历年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共500余人参加公祭。向纪念碑深鞠一躬,致敬生命生生不息;向湖水抛撒一捧花瓣,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至,祭奠、追思逝者,更有着感悟生命内涵的意义。近年来,相比于传统的殡葬形式,生态葬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随着殡葬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以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为代表的节地生态葬式日渐成为北京市骨灰安葬的主流。不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逝者生命融入大自然、生者深切哀思长随,生生不息与慎终怀远,都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节地生态葬?根本原因在于,更多人对于绿色生态殡葬的理念理解得更加透彻,对于生命的意义参详得更加通透。以前,不少人可能会觉得,不建墓地,逝者无法安息、生者不能“厚葬祖先、泽被子孙”,更无法扫墓、祭奠。但生态殡葬,其实与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并不冲突。同样是长眠于地下、同样伴随生者的追思,亲朋随时探望之外,还能享受公祭仪式。想来,这份选择,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超然态度更相符吧。
提到生者,有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不得不提。土地,如今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公墓用地危机频现,导致墓地价格逐年攀升。专用墓穴占地面积虽不超1平方米,但生态葬单份骨灰平均占地仅0.11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同样是安息,选择生态葬,能为子孙万代节约更多的土地。这份选择,无疑是值得感念、值得尊敬的善举。万千生者的敬意,正是对逝者生命最好的凭吊与纪念。
既是善举,自然会得到善待。从2015年开始,市民政局制订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财政全额补贴的方式免费为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提供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服务。这既是一种正向的引导,更是一种充满敬意的厚待。
厚葬逝者,应该“厚”到实处。逝者如何安葬,当然要遵循逝者的遗愿与生者的心愿。但选择生态葬,既为逝者找到最好的归宿,也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无疑体现出对生命更深切的尊重,是值得后人感恩与铭记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