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8岁的陈小雨,我焦虑,我不配,我该怎么办?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我是18岁的陈小雨,我焦虑,我不配,我该怎么办?

陈小雨,《奇葩说》00后选手。她在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举办、青花汾酒首席赞助的《2020与世界对话·太平洋未来论坛》青年分论坛发表了「我眼中的未来十年」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Hello,大家好,我是陈小雨。今天很高兴能来到这个场合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首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谁?

很多人是通过奇葩说认识我的,所以今天在开场我想先做一个奇葩说式的自我介绍。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雨,00后,ICT全球前3%,今年拿到了世界第一哲学系的offer,还拿到了百万奖学金。

在奇葩说讲完那一番履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不敢看微博,不敢查微信。在节目播出之后,我大概有三个小时是与外界完全封闭的,我陷入了很深的焦虑。我特别害怕别人跟我说,特别是身边的留学党跟我说“陈小雨,这么稀松平常的东西,你怎么还好意思拿出来炫耀,你看我们平时都不讲”。

其实刚才那些tittle一个一个分析确实也没有那么酷。如果你有了解过留学圈的鄙视链的话,你就会知道其实我最后去的那所百万奖学金的学校Skidmore College是一所30多名的文理学院,不是美国Top30,所以它其实处于鄙视链的末端。而ICT全球前3%,听起来很厉害,但在北京的资源堆砌圈里,其实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成绩。

今天,我不想再这么介绍自己,我想要走下微博给我封的“00后学霸”神坛,给大家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我,就像朋友唠嗑一样,给大家看一看在过去3年里,我的高中、我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想第一个跟大家谈论的问题就是:焦虑。我焦虑,我不配,我该怎么办?

这种焦虑其实不仅出现于奇葩说播出之后,那段被大量曝光的时间。其实它开始于我的高中,是一个旷日持久的焦虑。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理工附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所北京海淀很好的学校。我进学校的时候,它的一本上线率大概是98%,相当于100个小孩98个都可以考上一本。但凡有手基本就能上。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数据很好?其实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弊端。因为在这个学校里面,基本上也就只能学习,每天枯燥的重复前几日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常常也会觉得很无力。而且我初中的成绩很好,一直是年级第1、第2,进入高中之后,第1次考试,我的排名是470人中的第350名。然后我当时就觉得:天哪!我的人生完蛋了,怎么办?我的焦虑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着补成绩,不要让自己落下,但怎么也没能追上去。之后,我就开始玩儿了。我参加了各种社团,各种学生组织,也是在这个阶段,我参加了一次改变我人生的商赛。

当时和现在这个场合很像,我们在台上做着商品宣讲,而我是我们团队的主讲人。我发现我的学习不拔尖,但我的公众表达好像还不错,也是在那之后,我开始尝试走上了公众表达之路。

这个是当时商赛的证书。我还记得在拿着那个奖杯和证书回理工附中的路上,我特别开心,拿着奖杯颠颠跑,因为我突然感觉好像在长达一年的焦虑之后,最终我终于获得了证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同时我也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说真的,我仍会感到自卑,但我会意识到那份自卑并不是必要的,它只不过是竞争的产物,而且是单维度的竞争。如果我想摆脱它,就需要一个更多元的环境,如果没有,我就自己创造一个”。

当时,我对商赛的另外一个反思是,这个东西是其他几个国际学校、国际部的同学组织的。他们跟我年龄差不多,16、17岁的年纪,我想为什么国际化的高中可以办这样的活动?而一个本土的内陆高中不能有这样的比赛呢?难道就因为我们要高考,我们就必须与此类的活动绝缘吗?

其实我当然知道,在一个框架内,要想改变一件事情是很难的。但我想,即便我能在这件事情上尝试一点点的可能,我也觉得它是有价值的。

我走出的第一步,是一个扔鞋比赛。我在奇葩说上有讲过这一段,我当时特别想用荒谬去对抗无聊。当时整个学校的氛围就是严肃,我想做一个纯粹荒诞的事情,什么事情最荒诞?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让鞋在操场上满天飞更荒诞了。

接下来,我想的是怎么去合理化这个内容,这个目标呢?我就去跟学校领导交涉,我说我们可不可以给山区的小孩们捐一些闲置的鞋子,因为山区的路况比较差,对鞋的损耗大,而同学们多余的鞋,可以通过慈善组织帮到山区的孩子。最后学校同意了这个想法,所以我很开心。我觉得在做了一件好事儿,同时也可以让应试环境里的同学放松一次,这是一个双赢的事。

这是我们当时写的一个推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公号叫“阿秃比”,当时我们有一个团队名叫AntwB,这个是高一时年轻气盛,起的一个特别中二的名字,还是一个无聊的谐音梗。

第一个意思是一个二逼,这是我当时对自己的形容,因为我就觉得我跟环境格格不入。我就觉得我这么酷,他们这么不酷,我觉得二逼是一个特别朋克的词。

第二个就是Anti-Bias,对抗偏见。很多学校成绩好的小孩先选座位,成绩不好的小孩后选座位。我一直感觉我生活在巨大的偏见之下,我为什么350名我就要后选呢?我感觉我低人一等。

第三个意思是Anti-Bore,对抗无聊。因为我觉得太无聊了,大家都无聊,大家都学习,我就想我要对抗无聊,用什么?用荒谬对抗无聊。

第四个意思是And to be,然后去成为。所以我觉得什么事情都要落到实处上嘛,还是要开始做的,所以最后一个梗稍微上升了一点哲学价值,“然后去成为”,还不错。

有了这么朋克的队名,怎么让大家知道我们,知道扔鞋比赛呢?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第一个预热活动是找鞋子。我们把一些同学不要的运动鞋扔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然后让大家去找,为了让大家参与,并对这件事情有一点胜负欲。我们设置了一些烂梗谜语的找鞋线索,比如,贞观盛世就是李唐,对应的是礼堂;郭碧女stop,少一个亭子的亭,就是亭子……那些鞋子就扔在对应的地点,等待同学们去发现。这个活动当时学校里参与的同学还挺多的,也确实证明学校没有什么别的活动可被大家喜欢了。

第二,我们设置了很好的奖品。我们从网上买了一些T恤,当时本来想打印的,但是打印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我就自己在拿马克笔手写:“我是×××,我听说×××夸我前途无量,大有可为”。第二个空填的可能是我们的校长,或者学校某一个流量老师、人气idol的名字。第一个×××就是找到鞋的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一个比较无聊的小奖品,但大家还是很喜欢的,很意外。

为了让这个小奖品看起来更好一点,我们还精心做了一波宣发。我们在一个中午拉了十几个同学到操场去穿着这些签名T恤拍照,晚上就可以发公众号,让全校的同学看见。

此外,我们还希望我们公众号的订阅量更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活动里,那怎么能增粉呢?我想了几个小妙招:第一个,我们经常发一些推文让大家转发到朋友圈,集齐五个不同颜色头像人的点赞就可以多获得一条寻找鞋子的线索,比如刚才的郭碧女stop的线索。第二,如果同时5个人向后台发送某个口令,就可以多获得一条线索。第三,每日早午安,这是比较personal的,让好朋友帮我转发公众号。后来,我们公号的粉丝大概有四五百人,而我们年级一共就有四五百人,所以普及率还是野蛮高的。

到了当天,扔鞋比赛被我们扩展为一个更丰富的活动,我们在操场的不同地方开了不同的小据点,还以此画了一张通关地图,在不同的位置上写上这个点是干什么的。

比如这个,我们联系了学校音乐社来做卖唱活动,音乐社在这边唱歌,下面的同学点歌,点完歌的善款是要捐赠的。这些同学平时也没有什么表演的舞台,因为我们学校的社团庆大概是一年一次,他们也很愿意过来唱,同学们也很想过来点,最后大家还捐了钱。

这是在搭一个鞋塔,搭得高的人获胜。

我们还搞了一些很ins网红的小框,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合照。主要是想要搞宣传,得让大家有一些美美的照片,他们才愿意发朋友圈。我们还顺便黑了一下北大附中(BDFZ)和人大附中(RDFZ),因为平时我一直很羡慕这两个学校有很多改革,但我们学校没有。所以我这次搞出来一个活动来,就特别想暗戳戳的cue一下它们。

这个据点是在海洋球里抓一些关于球鞋的谜题,我们高中的男生有很多是“鞋狗”,当时我们就找好朋友写了一些关于詹姆斯、乔丹他们的战靴,或者是一些关于球鞋的基础知识问题,有很多男生过来答,可能因为他们想在女生面前显得自己博学多才。

这是我当时和联合创办人在签名板前的合照。在这个大签名板上,大家会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觉得还是一个挺有意义的活动,想让大家签个名纪念一下。

这件事情是在2018年12月18日发生的,我很喜欢当时自己在手机备忘录里写的一段话:真的希望自己,也希望我们,能一直葆有今天的这份勇气和热爱,去试,去硬刚,在一次次笨拙的试探里面终身学习。能够在十七岁前干一件能帮助到别人的事儿,真好。

做这样的活动会上瘾。

之后我又办了一些别的小活动,比如“夸夸节”。我在我的高中里是很少受到赞赏的那种,如果我可以办一个活动,让我和像我一样的不被赞赏的同学,得到更多的赞赏,看到自己的价值,应该也是一件好事。

这是当时做活动的word文档,请夸夸×××,后面是同学的名字。文档打印出来后剪成小条,放在一个大盒子里,每个人上去抽,抽到谁,就写下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放回盒子里…… 那个盒子叫“甜点杯”,我们对待身边的朋友、同学,也可以偶尔可以当一把小甜心,小甜点,给别人的一些善意或一句夸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小甜点。

我是一个资深梁静茹歌迷,我记得她一有句歌词是“我想说其实你很好,你自己却不知道”。那天的Slogan我写的是“我想说其实你很好,我也希望你知道”,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多好。

这是另外一个夏日联盟捐赠活动。在第一次捐完鞋之后,我们一直和那家公益组织有联系,他们说到夏天可以再捐一场衣服或者其他的物料之类的,我就想怎么能把这件事办得有趣呢?我就找身边一些在校园内比较火的KOL式的人物,让他们帮我做一些图。

比如这个男孩儿叫黄炯驰,他在学校里属于历史、政治大拿,他打算捐一本《共产党宣言》,这是他在社交媒体上放出来的图片。我当时捐了一条穿不进去的牛仔裤。

这是那一次夏日捐赠之后,我们获得的环保证书,“您此次的物品将减少126-720kg的碳排放”,我觉得还挺好的。

最后,我还想分享的是“评选神奇宝贝”。不知道大家在高中时会不会评三好学生,我在想为什么只有学习好的能得奖?我觉得别的好的也应该奖励。所以这个神奇宝贝的评判标准就是找出你这一年觉得最迷惑、最好玩、最奇怪的同学,把他的事迹投稿到我们的公众号后台,我们会给他发一个奖状。

最后,讲完了我在高中阶段做过的事,我还是想回到这一句话,We can‘t help everyone. But everyone can help someone,We shoed do that. 这个shoed不是应该的/should,是鞋子的shoe后面加一个d,又是一个谐音梗。

但重点是在前两句话,我们不能帮助所有人,但是我们可以帮助一些人。其实这就是贯穿我高中三年的感受,在前两年里我一直觉得很无力,我在这个框架里跳不出来,我每天必须接受这样的生活,但可不可以在一些程度上让这件事情有所改善?我帮不了所有人,但我至少可以帮助一些人,我做不了所有事,但我可以做成一件事,一件事我就觉得足够了。

做成一件事,比如对抗偏见,对抗只有学习好的人才能获奖的偏见,所以我要做一个“狗年神奇宝贝”,让其他所有人都有可能获奖。比如对抗无聊,为了不让我们只有成绩、只有学习,我想让大家去找鞋、扔鞋、搭鞋,用荒谬去对抗严肃和正经。

最后,“然后去成为”,就带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我眼中的未来十年。好家伙,快结束了终于讲到今天的主题。

那天我收到“与世界青年对话”的offer,我整个人傻掉,我觉得我不配。但今天如果我有任何一点底气让我敢在这里讲话的话,就是我觉得我很年轻,我能传递给大家的就是一点年轻的生猛和一点跳出框架思考的勇气。

未来的十年也许会变得更撕裂,也会更卷,我们几乎都没办法逃脱,也没有办法对它避而不谈,假装乐观。但是我觉得热情和勇气是我们最缺的东西,正好我有,至少现在18岁的我有,我希望能够把它带给大家。

And to be,去好好地活,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