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张旺 陈欣】中方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而采取的防疫措施竟被歪曲为“贸易限制措施”。路透社18日称,就中国对进口食品及其包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多国愈发“不满”“失望”。美国农业部17日称,它已通过双边渠道和世贸组织(WTO)要求中国确保其措施“对实际风险进行了适当评估,尤其是在不合理限制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在本月初的一次WTO会议上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本着生命至上理念,着眼于切实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对进口食品采取了有关检测措施,这是完全必要、合理和正当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表示。
路透社18日报道称,根据中方通报,他们在大约20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包括德国猪肉、巴西牛肉、印度鱼肉等。有外国官员认为,中国未能提供相关检验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对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筛查是在“无故损害”贸易活动和相关国家的声誉。在本月初召开的一次WTO会议上,加拿大将中方的举措称为“不正当的贸易限制措施”。据称,这一说辞得到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的支持。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7日称,北京新发地市场6月暴发疫情后,中国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检测力度。本周一,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质疑”中国的检测结果,济南市此前表示在新西兰冷冻牛肉中发现新冠病毒。阿德恩说,她对本国出口的食品中没有病毒很有信心。美国农业部17日称,中国的做法“没有科学依据”,有“扰乱贸易的风险”。有欧洲官员曾称,出口商需要更多有关中国检测方法和结果的信息。
但事实上,在中国多地关于从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病毒的通报中,都列出非常详细的时间、地点、患者基本信息和活动轨迹,甚至还包括涉及商品的数量、所属公司等信息。
针对美国农业部的相关指责,赵立坚18日表示“毫无根据,也完全没有道理”。他说,中方将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和防控需要,适时对有关措施进行调整。
据ABC报道,中方在给WTO的回应中表示,其“临时行动”是“基于科学依据的”,旨在“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从进口的冷冻鳕鱼外包装上分离出活体新冠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证实了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一些外国学者也认为,冷链运输存在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据英国《金融时报》18日报道,今年8月发表的一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染病专家费希尔担任主要作者的论文发现,冷冻食品很有可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控制的地区引发新一轮疫情。新加坡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18日告诉法新社,新冠肺炎通过冷冻食品在各国传播“有可能,但尚未进行全面研究”。
“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贸易活动须遵守防疫和其他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确实也多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冷链食品相关的情况,个别国家和媒体不应把程序方面的问题政治化。
17日晚,天津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一家冷冻食品公司的搬运工,系天津市第9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工友及室友。同一天,泉州和福建通报了在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它们分别来自印度和阿根廷。18日,武汉通报说,该市在巴西进口牛肉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