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篪、王毅接连访欧,“无缝接力”背后有何深意?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杨洁篪、王毅接连访欧,“无缝接力”背后有何深意?

杨洁篪

杨洁篪

9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刚刚结束了对欧洲五国的正式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又将于这两日开启对欧洲两国的“接力式”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8月31日发布消息,应缅甸、西班牙、希腊政府邀请,杨洁篪将于9月1日至4日对上述三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国外交的行程前后在欧洲七国无缝衔接,外媒用篮球术语上的“背靠背”(Back-to-Back)来形容安排上的紧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外交两位高层先后“接力式”访问欧洲,这在中国外交史上确实也比较少见,在凸显中方对当前中欧关系重视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客观存在着大国之间博弈的因素。杨洁篪此行选择希、西两国,一是中国同两国之间本身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再者就是中方在疫情当下同这两国都开展了积极的防疫合作。

中国和希腊于2018年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在疫情暴发后,中希两国都及时给予彼此从精神到物质各个层面的支持。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就表示,在疫情过后,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将会有较大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者钱颖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杨洁篪此次访问希腊一是深化政治关系,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二是促进经济合作。中希关系当下在中欧关系中起到榜样的作用。政治上,希腊近年来在我们关切的问题上在欧洲层面替我们发声,推动双方的相互了解。经济上,中希近来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希腊此前遇到债务危机,刚好同中方形成互补。

此外,中国与西班牙之间也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积极合作,中国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向西班牙捐赠口罩等医用物资。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临时代办姚飞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使馆每天都会收到来自西班牙四面八方的民众来信,表达对中国的感谢。”

外交高层接连出访“观望”中的欧洲

从8月开始,中国外交逐渐开始恢复“面对面”模式。此次访问是杨洁篪继访问新加坡及韩国后不到一个月内的第二次出访,也是继王毅出访欧洲五国之后中国外交高层再次赴欧。值得注意的是,杨洁篪此次将要访问的首站希腊同王毅此前访问首站意大利同为最早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

钱颖超认为,杨洁篪此次外访可以说是与王毅形成呼应,王毅访问的是德、法等欧洲大国以及传统北欧区域,杨洁篪则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南欧国家。这应该是一个整体的上层设计,中方后续可能还会去欧洲其他国家进行访问。

9月1日,王毅刚刚结束了对欧洲五国为期约一周的访问,这是中国外长在新冠疫情缓和后对欧洲的首次正式访问。王毅在9月1日同德国外长马斯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介绍了此行中欧间达成的三点共识:坚持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行径;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分裂“脱钩”;维护中欧关系大局,妥善管控分歧。

此外,王毅也强调双方同意要筹办好下一阶段的中欧高层交往以及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而对于此行中所反映的中欧之间目前存在的分歧,王毅则表示,“对于中欧之间存在的分歧,要通过平等对话加深了解,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互信,通过互惠合作实现共赢,通过建设性方式加以管控。”

王毅访问期间,德法领导人都表现出了对于当前中欧之间分歧的关切。据路透社8月29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中欧之间有必要在能够合作的领域如气候变化等开展沟通交流,同时也需要在一些双方有不同意见的领域开展对话。此外,根据法官方披露的消息显示,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王毅时也表达了法方当下对于人权、香港等问题的关切。

此后,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演讲后的提问阶段,也反映出中欧之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误解。比如,据外交部网站9月1日披露的答问实录显示,欧洲议会议员鲁瓦佐在气候变化、新疆和香港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中国官方的看法。王毅在回应时首先指出,鲁瓦佐并未了解到真相与事实。他在介绍了与鲁瓦佐提到的那几个问题相关的事实后指出,极少数反华分子致力于抹黑中国,但谎言说得再多也终将被事实戳穿。

对此,钱颖超认为,中欧之间在一些传统价值观问题上的确存在误解和关切,对此我们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互相之间开展增信释疑的工作,在加强中欧双方官方层面交流的同时,加强企业层面、民间层面等的交流,做到双线并行,利用好当下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快速发展的基础,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逐步改善当下情况。

崔洪建也指出,从欧方这些反应不难看出,王毅此行在推进中欧关系发展与双边重大政治外交议程的同时,也有着两方面考量,一是加强交流,修复此前因为特定议题而受损的中欧关系;二就是美国因素,在美国不断施压要求欧盟在中美关系中选边站队的同时释放出中国声音。崔洪建认为,眼下欧洲整体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持一种观望态度,他们关注中欧之间的双边投资贸易协定究竟能否在今年年底前切实达成。再者他们关注今年11月美国大选的结果,若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上台,是否会像其所提出的一样修复美欧关系,欧洲现在对华关系中存在“结果导向”的心态。

如何平衡欧洲国家的对华“温差”

的确,就像王毅此行前各方所预测的一样,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中欧互动时客观存在的“第三方”。王毅此行在几乎每个国家都被问及了美国话题。欧洲一直希望能够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发出“同一个声音”,但随着美国不断对一些国家施压迫使其选边站队,欧洲国家在对华关系上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温差”。

有媒体将中国开展同欧洲的外交互动评论是“中国向欧洲寻求外交突围的举措”,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月2日回应称,这种说法不准确,更准确地说这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上升下,中国同欧洲国家的一次战略沟通。

《外交官》杂志9月1日撰文称,在中美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欧洲对中国而言地位愈加凸显。华盛顿方面似乎每天都对中国采取新的行动,而中国则希望避免欧洲倒向美国。中国在双边合作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是欧洲合作的重要国家,因而欧盟及其成员国不太可能站到美国一边,但现在欧洲国家对华态度是多元的,在一些国家持积极态度同时,另一些国家则处于下滑的趋势。

欧洲议会交通与旅游委员会副主席伊什特万·乌伊海伊(Istvan Ujhelyi)8月31日也在接受欧洲动态网(EurAcitv)采访时指出,欧洲内部各政治集团在中国以及中欧关系上存在很大分歧。但是在这个日益不稳定的全球政治舞台上,欧洲和中国需要彼此作为稳定的伙伴。尽管双方与美国关系日趋紧张,但中国仍然是欧洲的天然伙伴。不过与此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越来越体现出需要在维护其自身战略利益以及寻求合作伙伴之间寻找敏感的政治平衡。

王毅此行的五国外长普遍在会谈中表达了同中国稳定发展合作的意向,但也有一些欧洲国家的个别政治人物选择在此时采取了“过线行为”。近来备受关注的捷克议会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访问台湾地区就是一例。

据参考消息网9月1日援引外媒报道,捷克内务部长哈马切克表示,维斯特奇尔访台对捷克经济不会带来好处,而且违反捷克的外交政策,影响与中国的关系。然而美国则大力支持维斯特奇尔此行。

崔洪建表示,欧洲国家希望在对华问题上能够有“一个声音”,但当前内部分歧较大,这里面有美国的因素也有欧洲国家自己的原因。中方如果希望平衡这种“温差”,就需要回到欧盟层面解决问题,要做到在处理对欧洲国家关系时平衡大小国,切忌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国家。此外在当前美国因素的干扰下,欧洲一些小国存在从大国博弈中渔利的心态,对于一些投机、打擦边球的做法,我们需要甄别。

钱颖超也认为,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在处理对欧关系时要做好“预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相对友好的国家,我们需要抓住核心关切,有针对性的提升双边合作。对于有现实考量的国家,我们需要加强对话与交流,做到增信释疑。对于当下欧洲对华持负面态度的国家或者说政治人物,我们则需要研判他们的言论是迫于美国或者是国内政治压力,还是本身的态度转变,进而开展应对工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