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涵养区:北京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生态涵养区:北京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北京由山区、浅山区构成的生态涵养区的发展历程,成为“两山”理念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从地势上讲,北京三面环山: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北部和东北部为燕山山脉。处于山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的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北京将这部分地区划为“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三分之二。全北京约 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都位于该区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的大部分也都在这里。人们把这里称为“首都的大氧吧和后花园”。

近年来,北京推动生态涵养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的功能定位。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生态涵养区要把守护好绿水青山当作头等大事、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功能导向,并持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京西的门头沟区,煤矿开采有上千年历史。如今,最后一个煤矿已在去年9月停产,今年下半年正式关闭。煤矿土地变成“京西林场”,过去是漫山遍野找矿、开矿,现在是漫山遍野找地儿、种树。林木多了,环境好了,褐马鸡、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了山上的常客,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生态涵养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把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相关产业发展。北京市为生态涵养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绿”与“富”同兴,生态涵养区的农户也过上了好日子。还有更令人惊艳的变化,雁栖湖国际会都、怀柔科学城、冬奥会和世园会相继选址在生态涵养区,使之成为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地,一个个重大活动在这里令全球瞩目。

今年8月,“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北京由山区、浅山区构成的生态涵养区的发展历程,成为“两山”理念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