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在谈判桌上反复无常、胡搅蛮缠的美国人终于老老实实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协议签订的这一刻。
相比以往庆祝战争的胜利,此次的失败让美国显得格外冷清。 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这样描述这一重大事件: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
另一边,中国人民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是一场异常尖锐的、复杂而长期的军事与外交交织的斗争。
没错,停战谈判从来就不是一项孤立的外交斗争,而是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紧密交织的国力与智慧的较量。抗美援朝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被志愿军赶到“三八线 ”以南,美国政府为了争取喘息时间,一方面加紧扩军,另一方面则打出“先停战,后谈判”的幌子——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所谓的“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要求停战谈判。
这场谈判自1951年6月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开始。
傲慢的美军并没有从战争失败中得到教训,在谈判桌上诚意全无。关于停战后的军事分界线问题,我方提出以原“三八线”为界。这本是一个各方可接受的合理建议,但美军谈判代表竟提出一个所谓“海空军优势补偿论”的要求,他们要把停战分界线划在我军的大后方。这个荒谬的主张,理所当然遭到中方的拒绝。
后来,美军又提出所谓 “三八线不宜防守”必须“给联合国军以适当的防御阵地”的谬论,这同“海空军优势补偿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自然也不能被我方接受。此时,美军自以为经过几个月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占有优势,继而又发起“大炮与机关枪的辩论”,蓄意挑衅。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不会得到。那就打,打到敌人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前为止。毛泽东毅然下定决心:“美国人大概以为我们不敢再打下去了。这些帝国主义者不知道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
很快,志愿军确定了立足于打、以打促谈的作战指导方针,决心丢弃对美军所有的幻想,坚持要以战场上的胜利作为停战谈判的后盾。
面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美国人企图扭转战争局势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在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狠狠打了美军耳光,使其颜面扫地。即便如此,美军依旧不甘心,直到金城战役,“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才使得他们彻底清醒过来。
而战场上的胜利,也结束了谈判桌上的较量。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终于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崛起的中国人民对一切敢于挑衅的侵略者发出的最强音。能战方能止战,是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有充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硝烟早已散,但砥砺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不会湮灭在如烟的岁月中。我们无比怀念无数像黄继光、邱少云一样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我们也需要关怀那些依然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他们身上革命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山西大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员 聆听老兵讲述抗美援朝事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
前进征程上,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将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