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移民换新安江水库,值吗?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29万移民换新安江水库,值吗?

程勇刚: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

自5月29日入梅以来,新安江流域已经连续遭遇八轮集中降雨过程,新安江水库(也就是著名的千岛湖,农夫山泉的水源地)的水位持续上涨。截止7月7日水库开闸泄洪前,水库水位达到107.24米,超过汛限水位0.74米。7月8日上午,水库水位达到历史最高位108.43米,高出警戒水位近2米。

为了缓解浙江、安徽两省的防汛压力,消减下游因降雨导致的洪峰,新安江水库在时隔9年之后再次开闸泄洪。7月7日,开3孔泄洪,后因水位持续快速上涨,当日又两次各增开2孔,达7孔泄洪。7月8日9时起,新安江水库建成以来首次正式9孔全开泄洪。此后,水库水位开始回落,7月14日中午12点,新安江水库水位回落到106.35米,下降到警戒水位106.5米以下,水库泄洪结束。

新安江水库泄洪后,下泄的洪水对下游建德、兰溪、桐庐、富阳、杭州等地,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组建德市主城区泄洪前后的对比图就引起了相当的热议。不少人对水库的运行调度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新安江水库的建设意义。下面笔者来简单谈一谈新安江水库。

建德市主城区泄洪前

建德市主城区泄洪后

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

新安江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项目。该江段位于钱塘江水系干流的上游,发源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向东进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成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再向东北流入钱塘江。作为钱塘江正源,新安江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

1956年6月,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新安江水电站得到国务院批准建设。50年代中叶,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新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下,电力供应是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当时,整个华东地区的电力装机容量仅有不到80万千瓦。当时最大的电厂是上海的杨树浦发电厂,1949年装机容量仅为19.85万千瓦。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上海、南京、杭州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用电日趋紧张。整个浙江省,只有杭州、宁波及一部分稍为“发达”的县市,夜晚才有昏暗的灯光闪动,其他地方只能被称作电力的荒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事实上,兴建新安江水库的最早构想产生于1936年,但当时的“国民政府”腐朽无能,一直未能将其付诸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后,新安江水库工程才有条件正式上马开工建设。对这么一个兼具防洪防旱功能、可以解决下游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供水供电、辐射周边苏浙皖的宏伟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可以说新安江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由毛主席亲自决策、周总理亲自关心指导的工程。毛主席曾对新安江工程的设计草案做出批示:“新安江上要建大型水力发电站,我支持。……(工程)不能仅想浙江,要为上海、江苏、安徽作贡献。那将是对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业一个大推进。”

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在建德市岭后的新安江干流上开始动工建设。1959年9月水库建成开始蓄水。建成后的拦河大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全长465米,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在河床部位的坝体上设置了9孔开敞式溢洪道。通过大坝的拦截,大坝以上形成了地跨淳安县和建德市的新安江水库,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千岛湖风景区。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约为10442平方公里。水库水面面积约为580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内最大水库丹江口大水库的二分之一。水库平均水深34米,总库容216.2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02.66亿立方米。在正常高水位海拔108米时,库容为178.4亿立方米,相当于丹江口水库库容的三分之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库。

九孔泄洪前 已经默默发电、防洪六十年

1960年4月22日,电站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向浙西地区110千伏系统送电,同年9月26日,并入220千伏系统向华东电网送电。工程建设速度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当难得。其工程造价包括30万人的移民费用也没有超过预算。1977年9月,电站9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6.25万千瓦。新安江水电站具有较大装机容量和水库多年调节的能力,担负了华东电网主要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任务,对保证华东电网的稳定、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起到了显著作用。

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 图自:中新网

新安江水库的建设对于钱塘江流域的防洪抗险、航运及农田水利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钱塘江水系位于新安江下游,新安江水库所在地原是一个非常平缓的地方,也是江南的鱼米之乡。但是在水库建成前却是水患频发,大大小小的洪水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建库以前,新安江下游的桐庐和建德两地几乎年年受洪水危害。水库建成后,起到了重要的调蓄洪水的作用,提供了约5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自新安江水库建成以来,共抵御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的洪峰30余次,4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更是数以百计。如1983年新安江入库洪峰达到了10200立方米/秒,经水库调蓄后最大下泄流量降低到了5000立方米/秒(包括电厂发电流量在内),大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灾。

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新安江水电站结合防洪措施,可以消除下游30余万亩农田2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当遭遇千年一遇洪水时,经水库调蓄,可使洪峰流量由27000立方米/秒,削减到10300立方米/秒。此外,电站建成后,在改善上下游航运条件、增加灌溉水源、顶托钱塘江河口的海潮倒灌、保证杭州市用水质量、以及促进水库周围城镇工业的发展、库区渔业副业生产发展和水库区旅游事业发展等方面都起了良好的作用,对下游富春江水电站也起到了良好的径流调节作用。

1952年刚刚成立的华东水利学院汇聚了一批当时国内水工界的专家学者,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援。从体量上讲,新安江水电站无疑是人民共和国自主设计水电站的长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也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大型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建设经验。两院院士潘家铮、以及柴松岳、葛洪升、孙华锋、苏立清、钟伯熙等一批水利专家,就是在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此后的葛洲坝、隔河岩、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关键性数据,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新安江水电站。

移民搬迁与电站效益,两者如何抉择?

凡事有利必有弊,大型工程建设在发挥其正面效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不可避免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尤其以移民问题和环境问题最为突出。

在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库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水库蓄水之后,原淳安、遂安两座县城、49个乡镇、1377个村庄、30余万亩粮田和27余万间房屋沉入水中,成为水库的一部分。近29万移民离别故土,外迁到浙江、安徽、江西等3省50余县,背井离乡,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工作绝非易事,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移民们可以说是真正的“舍小家顾大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建国初期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移民工作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很多遗留问题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2000年以后才解决。但是,这个问题要考虑到时代的不同、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那个时代的工程与现在的工程关注的要素完全不同。脱离了时代背景是无法理解和正确评估任何一项决策的。在50年代的中国人眼里,6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值得付出这个代价,虽然这个代价在今天看来太大。从综合效益上来看,电站建成后的收益也是远超于移民成本的。电站的综合效益,包括水力发电、调蓄洪峰、提供水源、改善航运条件等功能对区域的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也是超过移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新安江水库的移民工作也给后面很多电站移民打下了良好的工作经验和基础。在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移民工作已经摆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很多工程中移民安置费用可以占到工程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如目前在建的白鹤滩工程,工程总静态投资约1400亿,移民费用占到了600多亿。有些专家也提出,我们要调整高坝大库的建设思路,通过若干低坝代替高坝,减少水库淹没面积以及淹没带来的移民和环境问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