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本次洪峰顺利过境武汉,有惊无险。但如果不是三峡拦蓄了每秒1.5万方上游来水,武汉将出现直逼1998年的过境洪峰。
2、退一步讲,武汉江段的堤防标准相当高,即使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过境,也有能力迎战。但三峡分担防洪压力,能够确保江汉平原大量河堤民垸渡汛。
3、武汉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要数1931年洪灾。新中国已成立就筹划开工荆江分洪工程,力保武汉扛过了1954年最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冲击。到1998年,在荆江不分洪的情况下,武汉又一次成功抗洪。
4、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之后,彻底解决了上游川江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胁。武汉的防洪设施也得到升级加固,6个分蓄洪区陆续启用,安全系数非常高,困扰城市的内涝问题也逐渐可控。洪水肆虐的巨灾已逐渐成为往事。
7月12日晚上23时,长江洪峰在夜幕中静悄悄抵达了武汉,汉口站水位定格在28.77米(上海吴淞口基面高程系统),位列历史第四。
这个水位持续了10来个小时,到13日下午15时,水位开始回落到28.76米。到14日下午16时,继续回落到28.61米。
由于近期长江中游还有一轮降水,武汉水位回落到28米以下,预计要到18日以后;退出27.3米的警戒水位预计要到23日前后。
现在虽然洪峰已通过,但退水较慢,警戒水位以上的水位还会持续10天左右,江堤易出现小险情,仍应保持重视。
三峡发挥的作用
而此前的预测是:14日凌晨水位达到29米,16日水位达到29.2米,接近1998年,成为历史第三高水位。
之所以少涨了0.5米,主要原因就是三峡拦蓄了每秒1.5万方的上游来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从7月2日的长江1号洪水形成开始,三峡就在削减出库流量。
当时上游川江有一轮降雨,入库流量达到了每秒5万方,出库流量控制在3.5万,消减了1.5万。
而后,随着上游来水减少,下游降雨增多,三峡的出库流量不断调度减少,从3.1、2.8、2.5、2.2,一路降低。
11日12时,按调度指令,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减至每秒1.9万方。此时上游川江又迎来一轮降雨,消减量逐渐扩大到每秒1.8万方,这轮平均削减量在每秒1.5万方左右。
这次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水位也从150米上升到155米。
▎本轮三峡削峰示意图,绿色线为入库流量,蓝色线为出库流量。蓝大于绿意味着减少库容,为黄色色块;绿大于蓝意味着蓄水削洪,为青色色块;消减调控影响三峡水位,为红线。
如果没有三峡拦蓄部分上游川江来水,把三峡这削减掉的平均每秒1.5万方流量,叠加在洪峰过境的5.64万方流量之上,长江干流流量将达到7.14万方。
武汉地区的确切水文记录从1865年开始,此前的1849、1860年洪水为回溯调查值
毫无疑问,武汉的过境洪峰将赶上1999年的7.11万方、29.11米,直逼1998年的7.23万方、29.43米。
这也就是之前预测水位29.2米的由来。
▎武汉堤防示意图 长江日报马超制图
当然,即使是29.43米、29.73米,武汉也完全有能力迎战设防。
1954年,武汉在简陋的条件下就战胜了29.73米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现在武汉江段的堤防,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再加高1~1.5米修筑而成。
但是,在高标准设防的武汉之外,江汉平原大量的河堤民垸就会相当吃力紧张了。
现在,仅靠三峡大坝拦截,分担防洪压力,就能确保下游轻松度汛。
这次下游大堤上只需要少数人值班监视,剩下的都是来看风景、自拍的民众。
▎13日,武汉汉阳门码头附近,市民争相拍摄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两岸大堤岿然,洪峰平稳过境。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摄
三峡工程建成后,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使下游荆江地区能够轻松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更大规模的洪水通过调蓄,也能平安渡过。
现阶段,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41座大型水库相协同的联合运用调度体系,总防洪库容达598亿立方米,共同为长江流域安全防洪度汛提供基础保障。
为什么武汉要防洪?
武汉三镇,属于古云梦泽的东缘,因水而生,地势低洼,水域面积占到全城的四分之一。除了两江交汇、大江大湖,还到处都是水凼湖荡,到处是苇塘土墩。
在塑造浩渺水景的同时,也造就了相伴相生的洪涝灾害风险。武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斗争的历史。
特别是最近五百年来在冲积漫滩上自然形成的汉口,海拔高度25~27米,只是略高于长江常年水位23米。
汉口不仅地势低,还四面环水,数百年来能够存在发展,全靠堤防。
▎7月12日的武汉 可以明显感觉汉口比武昌、汉阳地势低一截 摄影:XM
当长江水位25米时,已与老汉口路面的最低处相平齐,而涨到27米时,意味着长江水位已经比多数城市道路高度还要高。因此,武汉的警戒水位设在了27.3米。
旧汉口地势最高的汉正街海拔高程为28.24米,比历史最高洪水位29.73米尚低1.49米。也是说,如果决堤,汉口将尽为鱼鳖。
尤其在汉水入江处,两江汇合,堤防直对长江水流冲击,为最薄弱的要害(上图白框处)。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此处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是“长江三大庙”之一。
龙王庙落成后,尽管每年香火很旺,但由于两江洪水频发,汉口堤防仍多次崩岸决堤。1930年拆庙修建沿河马路,但龙王庙险段名称就此留了下来。
历史大洪水
堤防能在平常年份拦阻洪水,但一旦遭遇肆虐的特大洪水,传统堤防也将无济于事。
就拿近代来说,1849年,长江中下游洪水,汉水位29.11米,为清代最高值。
1860年,长江上流爆发200年一遇洪水,主要来自川东和鄂西的连续暴雨,洪峰形成,滚滚向东,汉口水位超过28.5米,又是一次巨灾。
▎武汉地区的确切水文记录从1865年开始,此前的1849、1860年洪水为回溯调查值
1870年,长江干流更是爆发千年一遇,有详细文字记载的最大洪水。
这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叠加江汉暴雨的特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圩堤普遍溃决,江汉平原80%以上的面积沉入水中。
由于江汉平原大量溃堤,构成了分洪作用。这次汉口水位27.36米,受灾相对较小。
1931年,中国发生全国性的大洪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大气环流严重异常。
从前一年冬季开始就雨雪不断,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大洪水。6~8月珠江、长江、淮河乃至松辽流域持续降大暴雨。
于是,南起百粤,北至关外,东起江苏,西至巴蜀,“大小河川尽告涨溢”,形成了20世纪中国最具毁灭性的水灾,“空前未闻之大浩劫”,“堪称是民族大灾难”。
但“在这次全国大水灾中,遭难最烈,受灾最甚,而损失最大的,恐怕要算扬子江流域中心的武汉了。”
1931年7月29日深夜,汉口水位仅涨到27.21米,汉口铁路大堤丹水池段出现大面积浸漏。因事前没有任何准备,现场又无人指挥,以致浸漏很快变成管涌。
而当市民辗转上报时,主政湖北的省主席何成濬正和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在水电公司经理家打麻将正酣。
听闻报告,何漠然视之,淡淡一句“不要紧,看着办吧”,仍继续搓麻。至30日早晨,路基崩溃决口。8月2日,第二道防线又被突破,汉口即成一片泽国。
8月15日,更加肆虐的洪峰再来,水位涨到27.57米,19日水位达到28.28米,汉口全境尽入水中,市区平均深度3米,最深的地方达到5米。
汉阳铁厂只剩烟囱矗出水面,就连地势最高的武昌也淹了一半,省政府水深2尺。
直到9月,水势才逐渐退去,这一年武汉三镇被淹达100余天之久。在洪水进市的三四天中,街道上不时有死尸漂过,捞起的浮尸便有1000多具。
事后瘟疫又迅速蔓延,死亡达3500人,大批饿死、病死的灾民来不及掩埋,便挖几个千人坑、一层一层往里堆。
至于江汉平原,那就更是烟波浩渺、茫茫一片,死亡至少14.5万人。迷信的人们只能把原因归咎于前一年拆掉了龙王庙,龙王爷震怒。
▎左起:何成濬、夏斗寅、徐源泉
事后,何成濬又与警备司令夏斗寅等官员(上列三位全都是湖北新军的青年军官,辛亥立有战功)互相攻讦,竞相推卸责任。
蒋介石不由得大骂:
从前,北洋军阀把湖北省当做殖民地,任意宰割,你们湖北人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现在,把省政府交给你们湖北人自己管理,你们不但不好好干,反而相互攻讦……
怪不得人家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真是难缠得很!(九头鸟旧为贬义,指狡黠强悍、刁蛮好斗)
抗战期间,李宗仁谈及湖北,也有这么一番评价:
湖北自民国十八年到抗战开始,七年之间竟五易主席(计有夏斗寅、何成濬、杨永泰、张群、黄绍竑)。
湖北可说是我国各省中先天条件最好的之一,交通辐辏,物产丰饶。这五位省主席中,除夏斗寅外,都可说是当时政坛上第一流的人物,为蒋先生所倚重。
但是七年之内,湖北省内可说是贪污成风,建设毫无……成为国内最糟省份之一。
抗战以前,鄂东、鄂北是武汉两道门户,甚至连一条公路都没有,其他建设也就可想而知了……
1935年,长江中下游再发大洪水。江汉平原死亡8.2万人。
这一次,年仅32岁的汉口市长(原财政局长)吴国桢日夜上堤巡视检查,组织抢险,此前3年主持修筑的堤防发挥了作用,7月14日汉口最高水位27.58米,低于31年最高水位0.7米,但最终在汉阳被淹的情况下保住了汉口。
吴国桢防洪有功,显示出的为人与才能也为各方所赞赏。历任抗战中的陪都重庆市长、抗战后的上海市长,1949年再任台湾省主席。
大治水
新中国甫一成立,就开始筹划荆江防洪问题。本着“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原则,1952年4月荆江分洪区建设开工,包括水闸、安全区围堤、转移道路在内的工程在一年内就全面建成。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荆江分洪工程仅建成一年,便遭遇百年未遇的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1954年,雨带长期徘徊在江淮流域,大范围暴雨达9次之多。
1954年7月18日,汉口水位就已经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28.28米,一个月后的8月18日,又猛涨1.5米,达到29.73米,超过1849年,成为有历史记录的最高洪水位。
武汉市组织了一支30万人规模的大军,不断加高加固江堤,并保证大小江堤不决口,提出“可以有1931年的洪水,不许有1931年的武汉”。
城防部队的士兵,国营纱厂的工人,商店杂货铺的店员,政府机关的基层干部,有的一个多月吃住都在堤上,打桩筑堤,有的一边坚守工作岗位一边轮换上堤劳动。
在“堤在人在,堤毁人亡”悲壮口号的感召下,他们于7月20日完成把江堤加高到28.50米的第一期防汛工程,紧接着又完成了第二期29米加高工程。
最后全民奋战,终于抢在29.73米的最高洪峰来临之前,完成第三期把江堤加高到30.50米的超高防汛工程,抗御了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冲击。
在远超1931年的洪水浩荡之下,武汉的江堤始终没有被冲溃,几十万普通人以大无畏的精神保护了武汉,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家园。
1954年的洪水,是荆江分洪工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启用,在史无前例的肆虐洪水面前,荆江适时开闸分洪,分洪区的民众作出了牺牲,从而确保了荆江大堤和武汉的安全。
1998年,长江再次爆发全流域大洪水,持续近两个月。
1998年8月19日,第六次洪峰通过武汉,汉口段水位29.43米,为历史第二高水位;仅低于1954年0.3米、高于1849年0.3米,超过1931年1.15米。
这一次,在荆江不分洪、民垸基本不溃口的前提下,又一次保住了汉口。另外,在前后的1996年、1999年,洪水位也分别达到过28.66米、28.89米。
至于最近的一次洪水为2016年7月7日,汉口水位达到28.37米,这个记录排在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5位,超过1931年的最高值,但仅仅在互联网上溅起了几滴口水。
洪水肆虐的巨灾成为往事,这是新中国持续数十年全面治理长江的结果。
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三峡的防洪库容,彻底解决了上游川江洪水(一般占洪期来水60%以上)对江汉平原的威胁。
而对于荆楚江汉平原强降雨造成的洪水,武汉的长江大堤、防洪墙也得到全面升级加固,周围还有6个分蓄洪区可供分蓄洪水,保证武汉安全。
6个分蓄洪区按启用顺序分别是:杜家台、武湖、张渡湖、白潭湖、西凉湖和东西湖。
汉江中下游河道弯曲,河面收窄,防洪矛盾突出。杜家台是唯一经常使用的分蓄洪区。
杜家台分蓄洪区自1956年建成以来,共分洪分流运用21次,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用一次,对汉江中下游防洪意义重大。
而其它5个至少几十年都没用过,1998年也未用过,可见备用容量极大。
▎今年洪水来袭前,武汉市民到江滩游泳 摄影:XM
武汉的安全系数是非常高的,唯一的麻烦就只有内涝了。
武汉市内河网湖泊密布,随着市政工程能力的提升,排水防涝工程也在不断改善。
1990年,全市排水泵站总抽排出江能力为每秒307.6立方米。2002年增加到714立方米。
2016年增加到980立方米。而按照新一轮防洪排涝建设要求,又先后投资300余亿元,出江泵站能力将猛增到2284立方米,内涝问题将从力不从心到应对可控。
其中,2017年已建成1470立方米,2018年达到1872.6立方米,有了显著改善。
2019年6月21日,一场小时降雨量达到82.1毫米的特大暴雨(小时降雨量50毫米)袭击江城,中心城区共有20处道路出现较严重渍水,3小时内消退了90%,6小时内全部消退。
现在,随着三峡大坝筑成,长江最大水患川江来水得以从源头上获得控制,荆江分洪区的启用几率也从二十年一遇降低到百年一遇,也希望能够永不启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南方持续暴雨引发洪灾”专题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