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公开”谈增加1000个核弹头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比起“公开”谈增加1000个核弹头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个

《环球时报》的胡主编前几天就中国的核武库发表了一番见解,并且提出要增加部署100枚东风-41导弹和1000个核弹头,当然关于东风-41能携带多少弹头,中国又是否只需要东风-41这一种核导弹之类的细节本可以商榷,胡主编的核心观点“扩核”则毫无意外成了一个全民热点话题,其影响甚至引发了BBC记者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提问……对于平时少人问津的核战略和军控话题,这样的“全民参与”算是罕见的盛况了。

▲ 天安门广场上16辆东风-41就已经够棒了,100枚……无法想象

不过赞同胡主编的人赞同的理由大抵相似,反对的人则是各有各的理由。有当年曾参与军控谈判的老外交官就觉得当年谈判如此辛苦,一字一句都是国家利益,都要与对手反复拉锯,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容易,身为宣传部门的重要官员在这样的问题竟然“信口开河”,这么说也太不严肃了;好些研究军控的学者们的话则天然带着知识分子的傲气,觉得这么复杂的话题需要仔细研究,怎么能跑火车说啥是啥?当然更多的人反对的原因要么是核武器费钱这样的现实理由,要么就是心系苍生:你这是搞战狼啊!反人类啊!像话嘛像话嘛像话嘛……

▲ 在中国国力远不如现在的时代,沙祖康这样的外交官在军控领域为中国守住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当然作为一件某种程度上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却又神秘而重要的事情,核战略本身也容易成为大家完全谈论起来没有负担的话题。这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算是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的特殊“权利”,而这种权利带来的就是国人们可以在乘坐出租车、与退休老职工下棋聊天,与中年亲友吃饭闲聊等各种场合发挥自己的想象,调动自己的学识来探讨这一话题。当然就像军控学者们说的那样,核战略问题错综复杂,普通人依靠“常识”做出的各种论断最多也就做到个“方向正确”,胡主编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其知识水平固然高过普通人,但也不宜在这样的问题上对他苛求,至少他对于中国核武库的认识上,一定程度上也做到了“方向正确”。

▲ 在这次的争议中,反对扩核的大有人在,单方面缩减核力量的天真怪……倒确实是不多见

从核战略研究这件事情上,全世界有9个有核国家是能像模像样搞研究的,这其中五常算一档,其他国家要么干脆不想说自己有核弹这茬,要么就是习惯性保密,要么就是因为核武器档次普通干脆被核大国在多数时候无视——毕竟拥有热核武器和裂变式核武器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 “印度洲际导弹已能威胁邻国”这样的段子,说明大多数人真的不在乎它的核武库

在五常中,美俄继承了美苏谈判签署的一大堆条约,被迫按要求公开本国的核武库规模;英法各自的核武库也主动公开,而且由于相对纯粹的对俄目的,其核战略本身也相对简单;唯独中国虽然明确承认“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但一来目前仍在积极更新和升级本国的核武库,二来又对列装的现役装备的数量高度保密,对于喜欢挑战的探索者,这种探寻未知的刺激也许会有些快乐,但对于中外正经搞核战略研究的学者而言,这种连基础数据获得都难上加难的研究,那真的就是痛苦了。

▲ 这样半推测半猜测的东西,已经算是比较高水平的研究了

正是因为这种体制上的特殊,导致中国本国和外国的核战略学者在研究中国核战略的时候一直处于“参不透”的状况,自然也让他们无法像美苏冷战时期核战略研究那样建立准确的模型,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推算,而只能依照有限的开源情报进行粗略的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中国核战略和研究朝鲜在难度上真的是难分伯仲(在2017年朝鲜的“火星-12”和“火星-14”两款弹道导弹出现以前,整个西方对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判断都被证实是严重翻车)。

▲ 施佬手里2016年版的西方对朝导弹研判材料现在都只能当笑话书看了

考虑到中国国防工业更加齐全,技术实力更强,加上中国核武库的规模和种类也更加丰富,在核战略上可能采用具体战法和策略种类也就更多更复杂,不少资料不够新甚至“翻车”的学术成果也就免不了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也正是因此,相比中国核武库规模的变化好坏,学术界更加看重和期待中国在核政策中有关透明度和公开性的部分有更多有利于研究的“进展”。

▲ 西方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中国核力量的了解达到了高峰,随后就一直“连蒙带猜”

当然对于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而言,当年的一句“保密就是保落后”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一句玩笑。在核弹总数有限,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不足,大量导弹性能有限,且海基战略核力量因为技术和经济原因长期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情况下,中国的核力量一度连“最低核威慑”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国核战略采取类似《左传》中“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策略,通过对核力量的保密和核战略的不确定性,来增加面对美国时本国的核威慑水平。

▲ 所谓“不可测”也仅仅只是增加了不确定性,其最大的威力则受限于中国当时核力量投送能力的上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近年来随着之前大量中程导弹核弹头的退役,中国核武库在总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总算是在结构上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增加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导弹部队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可投掷的弹头数量,有效增加了核武库对美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不过尽管美国国会在2017年的“战略威慑力量需求的军事评估”听证会上承认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对于中国而言完全足够,有实力在遇到他国挑战,不得不使用核武器的时候“消灭挑事者”,但随着美国反导作战能力和新一代核武器带来的打击能力的双重提升,现有的核武库能够在未来美国核武库实现更新换代后继续满足“最低核威慑”的需求,比起中国核武库和核战略的公开性而言,无疑是更值得学术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