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中东瑞士” 黎巴嫩深陷经济衰退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曾被称为“中东瑞士” 黎巴嫩深陷经济衰退

黎巴嫩可能是一众中东国家中最特殊的一个。它的历史悠久,宗教和民族成分也格外复杂,近百年来各教派之间的不断竞争加剧了其复杂程度,并影响到了它政治力量的变化,以至于陷入长期内战,引来外国干涉。

黎巴嫩国家不大,但国内地理和族群关系复杂

旁边两个邻国叙利亚和以色列

一个正在战乱,一个是中东第一军事强国...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近年来黎巴嫩的情况也并没有太多改善,政府高负债,货币长期贬值,幸而没有发生饥荒。

然而当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时,黎巴嫩也未能幸免,自知家底有限的政府较早出台了隔离政策,目前在有限的检测能力下,确诊病例并不多。但是相较于新冠带来的恐惧和疾病的直接影响,隔离带来的萧条似乎成了压垮黎巴嫩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民众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再次走上了街头。

疫情来袭

2月21日一位曾去过伊朗什叶派圣地库姆的黎巴嫩女性确诊新冠。3月6日,黎巴嫩在尚未出现死亡病例的情况下关闭了学校和娱乐场所,并建议公民避开人员密集的场所,3月15日黎巴嫩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及至21日,安全部队开始封锁全国,而当时黎巴嫩确诊数仅有200多例。

虽然黎巴嫩的确诊病例至今还没突破1000例

但鉴于黎巴嫩人口不足700万

700例+已经相当于意大利的7000例感染了

何况700+可能还是被低估的数字▼

但因为每天仅仅检测500例,官方数据很难反映黎巴嫩疫情的真正情况。

目前黎巴嫩拥有160余家私立医院,25家公立医院,且分布相对不均,经济条件较好的贝鲁特与黎巴嫩山区医疗资源相对充裕,但是南部地区医疗资源薄弱,目前黎巴嫩依旧有150万人无法保证医疗。

黎巴嫩主要城区分布

人口、城市、工业设施基本在沿海

南部条件相对较弱一个原因是与以色列接壤

而巴以冲突导致南部成为武装分子潜在的避难所▼

这些现存的医院也未必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因为黎巴嫩财政长期吃紧,政府近年来拖欠了私立医院的会费,进而导致部分医院经营困难,采取了裁撤医护人员,减少公共服务的方式自保,如果资金依旧不能到位,会有15家医院关门,无异削弱了抗疫的能力。

如果放任新冠病毒在黎巴嫩广泛传播,以其现有的医疗条件能否应付峰值就是个问题了。

各种物资突然紧俏起来

(黎巴嫩艾因萨德-3月29日)

(图片来自@Erich Karnberger / Shutterstock.com)▼

相较于其他国家反应的迟钝或有意为之的佛系,长期处于动荡与纷争之中的黎巴嫩则是反应迅速,甚至有些过激。加上黎巴嫩医疗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北部逊尼派受美、沙特的援建),及早应对可以避免类似南欧国家那样的极端困难局面。

考虑到黎巴嫩周边环境,早做准备是明智之举

战乱的叙利亚若爆发疫情,检测和控制都很困难

而南边的以色列虽然经济发达,确诊也已突破1000

北边的土耳其更是达到了100000+(110130)...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在确诊新冠病例的诸多城镇中,诗人纪伯伦的故乡,一个名为巴沙里 (Bsharri)的小镇成为疫情重灾区,5500名居民中确诊60人,占据目前黎巴嫩确诊病例的近十分之一。

其实是一座很小的城镇

但由于是旅游胜地,人员往来就频繁和复杂得多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Sirio Carnevalino )▼

这里是黎巴嫩最著名的旅行胜地之一,拥有雪松林、卡迪莎山谷、众多教堂、纪伯伦博物馆和几个滑雪胜地,黎巴嫩红十字会急救中心也在这里,同时也是马龙派基督徒聚居区,经济上比较富裕。这在疫情期间意味着较高的检测和医疗水平,可以推断这里的检测水平是相对充分的。

“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宗教建筑

(图片来自@Kristhai /shutterstock)▼

参考这个经过相对充分检测的小镇,黎巴嫩疫情的实际状况可能比表面上的数字更加严重,而放眼联系紧密的整个地中海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这场大规模传染中幸免,但各国用以抗击传染病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经济资源各有不同,这也是黎巴嫩在这场风暴中的软肋。

自救者,神救之

(图片来自@Sergey-73 /shtterstock)▼

结构导致的经济危机

黎巴嫩曾经是中东最开放,最富裕的国家,被称为中东的瑞士。

但它在独立之前,殖民统治就为日后教派间的嫌隙与对抗埋下了伏笔(各教派背后都有大国做后台)。黎巴嫩的宗教群体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主,这其中又可以细分出众多分支,如基督教下的希腊天主教、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正教等等。

不光复杂,而且在人数上往往旗鼓相当

中东各国也往往以教派为抓手在黎巴嫩施加影响▼

北部的基督徒聚居区传统上工商业较强,与欧洲经济联系紧密。而南方的穆斯林聚集区以农业为主,长期相对贫困且难以获得政策扶持,经济问题再加上宗教纷争,导致了黎巴嫩严重的政治问题——宗教宗派主义。政党不再以纲领划分,而在本质上以宗派划分,控制自己的聚居区,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视中央政府的强弱而尽量扩大自己的自治权。

黎巴嫩主要教派地域分布示意

下图较为简略,实际上各派之间往往重叠,错综复杂▼

这些矛盾重重的政治势力容易为境外势力所影响,甚至是操控,而吸纳巴勒斯坦穆斯林难民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力量对比,并导致极端思想的传播。最终,黎巴嫩经历了漫长的内战和邻国以色列、叙利亚的驻军,留下了一地烂摊子,时至今日各个族群间依旧矛盾重重,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严重。

正因为经历过战争,所以时刻珍惜和平的可贵

(图片来自@Masser/wikipedia)▼

即使你的经济再繁荣,一场内战下来也能回到解放前

叙利亚、利比亚都是明显的例子

(图片来自:google,com)▼

黎巴嫩国土面积小,50%以上是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地,这为山麓地带带来了相对丰沛的降雨。但是,这个国家的平原相对狭小,地中海气候适合水果蔬菜的生长,所以黎巴嫩农业中较为突出的是经济作物,水果、蔬菜、葡萄酒都是黎巴嫩重要的出口产品,而大部分的粮食需要进口。

但随着很多难民的涌入和疫情的加压

出口停滞的黎巴嫩不仅经济受损

连很多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2017年出口比例-图片来自@OEC)▼

黎巴嫩已探明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在中东也排名靠后,再加上工业基础较弱,长期的内部纷争与路径依赖使之没有走阿拉伯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制造业和重工业并不发达,以加工业为主。

比较发达的是第三产业。黎巴嫩有悠久的商业传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也支撑了发达的旅游业。

很多人把中东国家都简单贴上伊斯兰文化的标签

但其实这里历史悠久的基督教遗址非常多

(图片来自@Sergey-73 /shtterstock)▼

这让黎巴嫩经济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空中楼阁,抗风险能力差,不论国外的贸易伙伴出现经济问题,还是国内出现动荡,都会带来经济波动。

2019年10月黎巴嫩的进口商发现银行的美元外汇储备不足,进而引发银行美元挤兑,在黑市上黎巴嫩镑对美元贬值,自此黎巴嫩镑一路下跌,至今黑市价格已经贬值了50%。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粮食、原油进口提供汇率优惠,依旧没有挽回颓势,反而等于确认了货币的贬值。

抗议者带着面具走上街头

表达对货币贬值和政府的不满

(图片来自@Karim naamani / Shutterstock.com)▼

另外,黎巴嫩的经济是高度美元化的,如今新冠导致全球贸易受阻,国内大规模隔离导致经济停摆,这对于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可以忍受,对于经济强国来说可以多发救济,但是黎巴嫩经济问题已经持续了10多年,2019年末出现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经济危机,新冠的影响是火上浇油。

首都贝鲁特仍然是封锁状态

而美国的疫情过于严重

对于货币高度美元化的黎巴嫩算是双重压力了

(贝鲁特-4月3日)

(图片来自@Hiba Al Kallas / Shutterstock.com)▼

财政同样不容乐观,目前黎巴嫩的公共负债高达895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70%。政府迫不得已,暂停偿还12亿美元的欧洲债务,这样的操作直接表明了黎巴嫩政府正在经历债务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黎巴嫩今年的经济将收缩12%,这是迄今为止是中东最严重的衰退,也是世界第三大最严重的衰退预测,仅次于委内瑞拉和乍得。

政治危机被疫情加剧

在矛盾重重的国家,危机当然不仅仅止步于经济。

2019年10月,政府为应对财政危机试图对烟草、汽油、语音通话APP征税,民众的不满被点燃,最终一百万人走上街头(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表达对于腐败、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物价飞涨的不满。民众甚至跨越了以往的宗派之别,呼吁一个技术专家主导的独立、非宗派的政府。

2019年黎巴嫩的人均gdp达到了近10年来最低

经济的衰退让大家都不好过,只能走上街头寻求改变

(图片来自@diplomedia /shtterstock)▼

今年1月,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

而新总理的内阁这时还没组建好,一时也难以解决民众的诉求

(图片来自@Hiba Al Kallas / Shutterstock.com)▼

示威最终导致总理萨阿德·哈里里辞职,继任者是教育部长出身的哈桑·迪亚布 。但是政府重组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新政府不但继承了种种需要改进的旧问题,还要面对新冠病毒带来的新挑战,这对于治理能力长期较弱的黎巴嫩政府是个考验。

但新旧两任总理都是逊尼派穆斯林

黎巴嫩政府选举的前提是,总统必须是马龙派基督徒

而总理必须是逊尼派穆斯林

这也说明了,在这个国家,仍旧是教派对立

(萨阿德·哈里里 图片来自@Alexandros Michailidis / Shutterstock.com)▼

事实上黎巴嫩政府在防疫方面足够果断,隔离保护了民众的生命安全,却会带来收入减少甚至坐吃山空的问题。

黎巴嫩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还生活着150万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难民,手停口停的他们需要粮食援助才能渡过这段困难时期。根据该国社会事务部长的说法,75%的民众需要援助。

难民在疫情之前的生活过的已然艰难

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图片来自@Catay / Shutterstock.com)▼

宗派主义的负作用再次显现,政党将世界银行的援助视为对本宗派民众的收买手段,以至于政府不得不计划让军队接手援助工作。

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政治与医疗危机,黎巴嫩议会讨论了数个有争议的法案,其中包括向世界银行借款以缓解经济压力。

而真正的重头戏,4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的议案未能表决,就因为议员离场而搁置,毕竟解决重重危机难以一蹴而就。

但民众已经没有耐性了,2020年4月民众因反对隔离再次走上街头。这一次民众诉求已经从公平和世俗化变成了获得生存权益,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