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波:一切艺术发展都应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使命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鲁晓波:一切艺术发展都应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使命

11月2日至3日,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科学家、学者、高校师生、媒体人士等数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AS-Helix: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这一命题展开多元对话和思考,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融合、创新协同,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永续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时表示,艺术学科在当今面临重大挑战,危机感更强。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观念不断涌现,艺术虽然更加多元,但似乎失去了原来共有的范式——对美的追求、对艺术本体价值的坚守。在探索新方向的过程中,人文精神尤为重要,一切艺术发展都应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前提,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使命。

以下为专访实录:

凤凰网:这两天的活动给您带来了哪些感受?

鲁晓波:我感受很多。首先,我确实又一次感觉到盛况空前,大家的气氛非常热烈,从演讲者到听众,互动得也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昨天(编者按:11月2日)一天的论坛下来,我们看到演讲者来自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现在处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家从不同的学科背景领域的高度和角度,分享了很多思想、观点,甚至一些实践,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语境和话题下,全球各种产业、学术机构、研究机构、政府,都在积极应对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面临机遇和挑战。演讲嘉宾们对我们的认知方式、艺术范式、科技创新,以及科学和艺术融合,协同进行创新来改善人类社会和谐永续的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所以我觉得,这次研讨会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

凤凰网:您认为在未来,艺术和科学的融合可能会有哪些方式?您觉得促进融合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鲁晓波:融合的方式我想一定是非常多的。但是我有这么一个观点,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它们应该融合,但是各自应该保持自己的学科特色和特点。本体价值的坚守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我们在生产实践当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很难用单一学科解决,他一定是多学科的融合。因为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按照学科划分的。

所以我想,面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研究领域,融合的方式、深度,可能都不一样。但总之,我觉得大家应该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多角度审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设定我们发展的目标,这个是很重要的。

今天科技当然是很强势的,我们也看到,我们面向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需要从社会学科来给予支撑,或协同解决。艺术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国家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从过去的规模和速度转向一个高质创新的发展之路,创新则需要想象力,需要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情怀和理想。人文艺术在这里,是要扮演很重要的作用的。

另外我们也知道,我们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也非常快,规模也很大,但是我们如何建立、构建众多的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品牌;我们如何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引领世界,这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这都是我们要着力的地方。当然,在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当中砥砺前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国家政策和社会要包容创新,包容失败。因为创新肯定是有风险的,会经常遇到一些挫折,要产生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现在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成果更合理的配置。另外要提升我们国民的幸福感。我们生活水平确实提高得很快,但如何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这就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是什么?从产业来讲当然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多的还需要有人文艺术、内涵的注入,这样才能使产品有更多的附加值。

同时,人们在工作生活当中,能够真正体验到一种品质生活,一种优雅的、合理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实现的,一定是多学科,全社会的参与。各个岗位、各个产业,或者各个学科立足自己学科优势的前提下,多一些综合性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我想这会有利于我们协同的创新。因为重大的创新,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跟过去的时代不一样了。

另外,艺术和社会学科在今天,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挑战是危机感更强,为什么?我们说艺术是社会的一种认知形态,是一种观念,是人们生活的反映。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新的科技,新的观念不断涌现,人们好像无所适从,被技术所引导着,被各种信息、纷乱的各种流派冲击,尤其是在艺术领域。艺术虽然是多元的,但似乎失去了原来固有的一种范式——对美的追求、对形式法则、对绘画、对造型艺术本体内力的坚守,人人可以是艺术家。但艺术应当是有一定品质的,一定有它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性,同时一定有它美的形式,来使人受到熏陶,境界得到提升,或者助人思考。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艺术的乱象,这体现出我们正在寻找一个新的方向,但还没有完全明了,这是历史所赋予的一种责任。我们如何创造符合今天这个时代的新的、多元的艺术范式?这种艺术范式一定是引导人们从善、从真、善美,而不是反过来的。

所以这对我们来说,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可能会涌现一批新时代的艺术家,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创新的时代。同时对世界整个文化的多元性、建立我们的范例做出贡献。当然,这要落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任务更为坚决。因为大家现在的思想是比较多元的,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在创作、研究、实践当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在不断运动的时代,如何坚持自己的定力?都很重要。总之,一切都要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前提,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使命。我想,有这一点,在今天多元技术的支撑下,丰富思想的涌现、创新概念的涌现,一定会前途光明。

有人说人工智能时代完善之时,就是人类社会终结之日。这个话有点夸张和过于悲观了,但多少也体现了很多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忧虑。其实大家有一种担心,技术无制约的发展,它的双刃性,我们已经逐渐开始体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发挥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的作用,推动新时代社会协同创新、致力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文/凤凰网 宋东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