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矿的西班牙被钱噎死了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家里有矿的西班牙被钱噎死了

在形容一个人富有,常用“家里有矿”这个比喻。对黄金时代的西班牙来说,这可不是比喻,而是现实。他们的矿也不是普通的煤矿铁矿,而是银矿。

在16世纪的世界,相比于黄金,白银是最流行的货币。黄金太少,其数量不足以在市场上大规模流动,而铜币的价值又太贱。只有银币,是当时世界最合适的通行货币。

正是在这段时期,就如同阿里巴巴口念“芝麻,开门吧”一样。一座座美洲的巨大银山,出现在西班牙人面前。

在16世纪到18世纪的200多年里,白银从西班牙统治下的美洲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西班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成为欧洲最富的一个群体。

1675年,一位西班牙人阿方索·卡斯特罗曾自夸说,整个世界都在为有钱的西班牙工作: “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让西印度群岛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让米兰满意地生产织棉吧;让意大利和弗兰德斯生产它们的亚麻布吧,我们的资本会满足它们的。惟一可以证明的是,所有的国家都在为马德里训练熟练工人,而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无需为任何人服务。”

因暴富而异常骄傲的西班牙人没想到的是,突然有矿最后竟引发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它非但没有令西班牙持续富强,反而在经济上摧毁了看上去无比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玻利维亚波托西一处银矿。(@视觉中国 图)

芝麻,开门吧

玻利维亚的波托西(Potosi),这里曾经是印加帝国的一部分,海拔高达409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直到今天,这里还可以看到一些个体的矿石开采者。1545年,这里被发现储量惊人的白银。西班牙有谚语:“人生要有大价值,就成为一名波托西人吧。”波托西,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银山。

财富就是这样喷涌而出。一年之后,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Zacatecas),另一个巨大银山被发现。财富巨大,被认为实为天佑,西班牙人激动地把城市改名为“圣母的萨卡特卡斯”。

技术也在改变金银的产量。在墨西哥,巴托洛梅 ·德 ·麦地那 (Bartolomé de Medina)引进了一种新的冶金技术“汞齐法”:先将水银和矿石熔合,通过加热混合物,待水银蒸发后,得到纯银。1563年在秘鲁的万卡维利卡发现水银矿藏。由此美洲贵金属的产量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当金银从墨西哥和秘鲁产出以后,它们的下一站是浩瀚的大洋。西班牙有两支固定船队,在春夏两季开往美洲,满载黄金白银返回欧洲。1520年,第一批金银被运送到欧洲,只有148公斤,到1550年左右,每年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的黄金有5500公斤,白银24万6000公斤。到1590年时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公斤。1500-1800年,约有15万吨白银流出西属美洲,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大约80%。

这真是无尽的财富。希腊神话中,一位叫做迈达斯的国王,渴望获得点石成金的能力。西班牙的国王们,就是活着的迈达斯王。

南美洲玻利维亚波托西塞罗里科银矿。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发现白银后,此地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银矿产地,鼎盛时期白银产量占全球一半左右。(@视觉中国 图)

回到当时的欧洲,你会看到这样一幅画卷。黄金白银抵达西班牙,从加迪斯,塞维利亚或里斯本(当时葡萄牙一度与西班牙合并)等港口卸下后,并不会在马德里的皇宫里停留太久。或重新上船,经海路,穿过英吉利海峡,前往西班牙统治下的安特卫普。或走陆路,从加泰罗尼亚,穿越西班牙和法国的边境,抵达意大利的热那亚。从意大利会有两种流向,一种是往北,经瑞士到达德国,最终抵达北欧,还有一种是经过地中海,向东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又可能穿过中亚的群山峻岭和沙漠,抵达印度洋地区,最终的目的地,是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国。

15—16世纪,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即使孤立在远东的中国明朝与日本,也无法脱离这个世界经济体的影响。

白银可以用来支付各种东西,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北欧的毛织品,立陶宛的谷物,法国的奢侈品,还有德意志、意大利和尼德兰雇佣兵的军饷,加泰罗尼亚和热那亚水手或船主的费用……

财富得来如此容易,以至于很多人都投入到这场挖矿的行动中。一个有趣的案例来自1515年,牙买加总督弗朗西斯科·德加拉伊也经不住诱惑,竟然抛弃了牙买加跑去挖矿了。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生产性工作再也提不起兴趣。“今天,在基督教诸国中,西班牙人财富最多、收入最高。但是对奢华的热衷和文明的舒适征服了他们。”1690年至1691年摩洛哥驻马德里的一位大使写道,“你很少发现西班牙人像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热那亚人那样为从事商业奔走海外。类似地,这个国家蔑视社会下层和普通民众从事的手工艺行业,它自视比其他基督教国家高出一等。”

甚至,西班牙的很多供应商接到订单后,几年都无法交货,于是只能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贴牌出售。虽然西班牙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殖民地网络,名义上垄断了全球贸易,但其实,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的商品,只要打上西班牙的商标,就可以进入到这个贸易体系里。《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认为,直至18世纪初,西班牙人始终都在扮演着外国人的委托交易商的角色。腓力二世时期(1555-1598),美洲殖民地进口的商品中有十分之九都来自它与西班牙以外的西欧国家之间的贸易。西班牙从美洲开采的金银,就这样流入了其他国家商人的腰包。

充斥着loser的国家

另一个难以预料的后果是,白银的世界之旅还引发了一次跨度200年的通货膨胀。 从英国的布里斯托到遥远的中国宁波,市场上突然有了如此之多的白银,物价随之暴涨。 200年里,物价差不多翻了6倍。 以至于有了一个专门的历史学名词来形容这个现象: “价格革命”。

尽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通货膨胀只是小儿科罢了。 美国在100年内通货膨胀超过10000%,2018年1美元的购买力仅相当于1918年的1美分。 但是美国的经济并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受损。 甚至很多国家还希望提高通胀水平——如日本。 安倍经济学希望能将通胀水平提高到2%。

但当时,人们并不具备现代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知识和经验。 这场价格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

那些生产者们,无论是意大利的丝绸商,荷兰的毛织品工厂,法国的奢侈品工匠等,都在这次白银外溢中暴富。 还有东欧的大农奴主们,因为能够生产大量的谷物卖给西欧人而发了大财。

2015年2月4日,墨西哥铸币厂铸造的银块。(@视觉中国 图)

即使在遥远的中国也是如此,157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白银与黄金比为12:1,在中国则为4:1。 翻译一下就是,白银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其购买力立即上升三倍。 中国商人欢呼美洲的白银流入,而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则惊呼: “中国的东西便宜得像免费给一样 !”

另一方面,可以想象那些依靠固定年金、租金或工资的贵族、教士以及普通中下层平民们,却因为物价的暴涨而变得一贫如洗。 这其中,以农民和《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这样的退伍军人为代表。

西班牙缺乏工商业资产阶级或市民,在农民和封建领主(贵族)之间缺少一个中间阶层。 乡村人口占西班牙总人口约80%,构成最广泛的社会阶层,他们中绝大多数处于领主管辖范围内,因而在经济方面依赖于世俗及宗教领主。 可想而知,这个群体对通胀缺乏抵抗能力。 正是在这场大通胀中,西班牙国内开始出现各种loser。

“hidalgo”(伊达尔戈),即骑士,可以理解为小贵族,是西班牙立国的核心。 正是依靠成千上万虔诚的“伊达尔戈”们,西班牙才击败了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几百年的穆斯林摩尔人,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典型的hidalgo。 而这个群体在大通胀中损失最惨重。

最富有的国王们,最贫穷的国王们

当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民变得贫穷时,统治者也不会好过。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肯定不会料到,自己金库会如此脆弱。西班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海洋帝国。为了维持这样的地位,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557年,西班牙和法国在圣康坦爆发大战,西班牙大获全胜。查理五世向前线的将士贺喜。然而他的一位儿子回复,“我需要更多的钱。”

这位王子在前一年也就是1556年继承王位,他就是以“伊丽莎白女王背景板”著称的腓力二世。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这对父子性格迥异。查理五世出身在低地国家的根特(今属比利时),并不会说西班牙语,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两个职务,兼顾北欧和南欧的利益。而腓力二世则很少离开西班牙,是一位雍正或崇祯式的统治者,事必躬亲,一年处理10万份文件。和喜欢在欧洲到处走的父亲不同,他长期呆在阴郁的艾斯克利尔修道院(Escorial),身着黑色衣袍,如同一位天主教教士。

腓力二世,这位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君主之一,只在乎保卫天主教世界,心怀宗教慈悲与英雄情结,是一位骑士君主,也是一位教士君主。

但正如他所说的,“我分不清怎样的财务账册或会计报表是优良的,怎样又是拙劣的。而且我并不打算为了理解我现在不懂,而且未来永远也搞不懂的东西想破脑袋。”

腓力二世不善于理财,西班牙可能没有国王善于理财。

账弄不清楚,仗又打得如此多,特别是与尼德兰的八十年战争。尼德兰(包括今天的荷兰与比利时),是当时西班牙最富庶的省份,贡献了40%的税收。腓力二世肯定不能允许西班牙失去尼德兰,但富裕又信仰新教的尼德兰人民已经无法忍受西班牙的统治。尼德兰人造反,西班牙人镇压。维持在尼德兰作战的军队需要1100万杜卡特银币。这是什么概念?西班牙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就是500-600万杜卡特银币。

2010年5月11日,玻利维亚波托西一名矿工展示矿场的银矿。 (@视觉中国 图)

除此之外,维持在地中海的舰队需要钱,远征北非的穆斯林需要钱,在意大利与法国作战需要钱,建立讨伐英国的无敌舰队需要钱。保护从美洲运银的船队需要钱……1571年,西班牙将领唐·胡安取得了勒班托海战的胜利,在战斗中,塞万提斯失去了他的左手,这是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海上胜利,然后这支舰队的消耗也彻底透支了国王的财富。

花钱的事如此多,在大通胀下,消耗的银币远远超越了西班牙国王的征税能力,也超越美洲银矿的开采能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越多的金银流入欧洲,物价就变得越昂贵,西班牙的支出就会越高,国王的欠债就会越多。

历史学家菲利普·路易斯·马丁斯写道:“战争消耗了西班牙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本通常是用来发展的,这就打断了其朝积极方向演变的进程……国债的成倍增长抑制了发展……就西班牙来说,战争对其经济进程有着决定性影响。”

西班牙的国王们做出了两个选择,首先是卖。也就是卖官鬻爵。1543年到1584年,在卡斯蒂亚,有2928个市议员爵位被鬻卖。到17世纪初,国外开始卖掉城镇权,还有所谓的附庸出售(sale of vassals,在欧洲的封建体制下,附庸需要向上一级的领主效忠,包括提供财务和人身上的支持,比如纳税和打仗)。在卡斯蒂亚,差不多有20万附庸(约占当地人口的4%)被出售给欧洲其他的封建领主。

卖官鬻爵对中央管制的能力当然是一种伤害,当英国、法国和俄国的统治者都在加强中央集权时,在西班牙,王权越来越变成一种橡皮图章。

还有就是干脆赖账。腓力二世曾四次停止向债权人偿付债务,这导致了富格尔(Fugger)家族的破产。这个德国的金融家族本是美迪奇家族以后对欧洲影响最大的金融家族。但由于西班牙王室无力偿还欠款,又因为白银溢出导致这个家族在德国南部拥有的银矿不再值钱,而于1607年正式破产。

最后王室也破产了。1557年、1575年和1598年,拥有世界最大银矿的腓力二世先后三次宣布破产。1598年,腓力二世去世了,负债高达7300万。西班牙哪怕不吃不喝,还债也需要15年。这个烂摊子在他儿子那里没有好转,战争依然在不断进行,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1634年,西班牙超过93%的开支被用于对外政策上。

16-17世纪的西班牙是有两个面向的。在A面,此时西班牙流光溢彩,武力昌盛,奢华的围猎和宫廷娱乐,杰出的文学大师与画家,“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语),这个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Siglo de Oro)。然而这又是一幅讽刺的画卷,黄金时代的B面,只是一段落日余晖,塞万提斯的笔下,贵族慵懒,农民愚蠢不堪。金银将西班牙文明衬托到一个巅峰的高度,然而金银也摧毁了西班牙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平衡。

和神话中的迈达斯国王最终因为点金术而饿死一样,在美洲奴隶累累白骨之上开采出的白银,也终结了由伊莎贝拉女王,哥伦布,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唐·胡安等雄主豪杰开创的这段传奇时代。

正如西班牙将领唐·胡安在勒班托海战后望着大洋上的烈火与浮尸感慨道:“我的时间花在了建造空中楼阁上。但最后,所有的楼阁,和我自己,都随风消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