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讲坛|鲍鹏山:理解诗歌,需要智力和情怀的双重优越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酒城讲坛|鲍鹏山:理解诗歌,需要智力和情怀的双重优越

10月9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三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酒城讲坛”在泸州南苑宾馆举行,著名学者鲍鹏山带来《作为诗人的孔子》主题讲座,与近千位文艺界人士、诗歌爱好者及泸州市民交流。

鲍鹏山,文学博士、著名作家、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等栏目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鲍鹏山从《论语》说起,带领观众认识一个富有诗意的孔子。“‘乘桴浮于海’,这样的毫无现实感的浪漫想象,是天风浩浩烟波渺渺的超现实之境。此刻,孔子眼中看到的是烟波浩荡、气象万千、无边无垠、直达天际的大海;此时,他心灵中不是人生的规划,而是精神的飞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对现实人生中某种珍贵品性的感概和赞美。但孔子没有说人,没有说道德,没有说社会,他说岁寒之时——季节,说青青松柏——植物。这是一种疏离化的表达,通过拉开与具体所指的距离,不仅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还达到了对无限内容的最大包含,更重要的是,还升腾为一种人生的诗意:用如此感性的句子,表述对人生如此理性的领悟。”

“美是什么?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诗是什么?诗是不现实的现实性。”鲍鹏山指出,思维太拘泥太实用的人,很难理解诗歌,理解诗歌,需要智力和情怀的双重优越。谈及“诗言志”,他说到:“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诗’来言我们的‘志’呢?我的回答是: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志’有些弹性,尤其是在面对现实坚壁时,能转个弯,不至于撞墙。当‘志’中有了‘诗’时,‘志’就由质实变得空灵,由坚硬变得柔软,由单向变得多元。这不是‘志’的改变,而是‘志’的回旋与柔韧。”

鲍鹏山出版著作二十多部,其中多部与孔子有关:《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传》《孔子如来》《论语导读》等。对于“作为诗人的孔子”,他评价称:“比起老子孟子,孔子多了一些诗意,于是,他的世界就多了一个维度,他的人生就有了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无路可走时的周行不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