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构建老龄社区、改善医患关系,设计还能做这些……
资讯
资讯 > 大陆 > 正文

赵超:构建老龄社区、改善医患关系,设计还能做这些……

凤凰网资讯讯9月12日,以“做美好生活的设计师”为主题的“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活动由联合国驻华系统指导,凤凰网、碧桂园主办,青春BANG承办,力邀学界、业界精英、百位顶尖高校学子齐聚一堂,展望人类美好未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在现场分享案例:包容性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侧重社会领域。面对中国老龄化的问题,设计领域跨学科的顶尖团队构建新的老龄社区;面对后天致聋,利用生物芯片和基因检测为新生儿开除慎用药物名单;面对残障人士,在高铁、动车设计无障碍通道等。

赵超指出,设计要关注用户,要为真实世界而设计,将严谨研究和感性创新结合,为构建包容发展的社会做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

以下为赵超发言实录:

各位在场的嘉宾、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跟可持续发展主题紧密相关,尤其是中国正面临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包容性发展的社会。而设计其实在构建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设计在当下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和作用。比如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行为,同时也是构建人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行为。当下的设计一定要跟严谨研究和感性创新紧密结合。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全球化。作为设计院校我们如何培养面对未来全球化挑战创新设计的领导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人才培养、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

第一个是我们正在共建全球创新设计。除了联合国十大目标之外,从设计学角度,我们应该划分领域,比如对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贡献,以及面向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变革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我们整合世界上顶尖的几所设计院校和工程院校来建立培养未来设计创新的全球性领导者的项目。这个项目里的学生希望通过作品,把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等转化成产业。

其实设计是跨学科的学科,设计本身是跨学科对话。我们在清华建立了面向中国的健康体系,建立健康产业研究所,这也是设计领域面向健康产业、医疗产业建立的最早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在这里,我们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见证中国目前设计领域、跨学科领域的顶尖团队。我们面向老龄社区,构建大的服务系统和社区构架。在这个构架下面,我们创造了一些中医智慧和西医技术完美结合,对老年人进行慢病管理的社区和服务。比如通过传统工艺和西医的影像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社区里老年人给自己拍四张照片,就可以对糖尿病进行前期诊断。

另外一个针对新生儿基因,大部分的耳聋缺陷都是后天的。他父母基因存在潜在缺陷。我们利用生物芯片和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两百万新生儿进行免费基因测序,测序之后给每一个新生儿开单子,他一生中哪些药物不能滥用,滥用会导致后天致聋。

苹果公司前任副总裁,讲到设计对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对于医院患者来说,如何通过设计干预,构建全新的医患体验呢?我们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通过机器人构建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和护士之间不同的交互方式,从而带来整个医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个维度,设计一定要关注用户。设计师站在用户角度,能够真正体验用户需求。马上要开冬奥会,我们刚刚完成京张高铁无障碍设计,我们把一些盲人、残疾人,甚至我们设计团队自己坐轮椅,年轻人扮演孕妇,反复体验现在高铁存在的问题,最后开发了很多的共情工具。比如在奥运会期间,餐车更多是媒体工作的空间,灵活设计带来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开启互相工作的全新方式。

第四个原则是追随人的体验。我们为哮喘儿童设计新产品,针对哮喘疾病进行管理。我们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更多是构建哮喘儿童跟家长、老师、医生的完整体验,帮助他在一天中面对不同问题时,对他的哮喘疾病进行管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为真实世界而设计,更多是唤醒了社会的设计属性。现在的老龄化如何通过新的技术,人工智能或者是智能家居技术帮助老年人在家里建立一个智能平台,这是我们过去几年完成一个产业化的项目,帮助老人在家里进行独立深入的一个智能家居的平台。

所以说设计其实是区别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第三类科学。其实回到包容性设计,包容性设计面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七个原则:一个是公平使用原则,第二个灵活使用原则,第三个简单依靠知觉使用,第四个信息的可视化,第五个对于错误使用的包容和容错率,第六个尽可能用最低的体力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是空间的包容性。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