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岭之战,日本名将之花毙命太行山上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黄土岭之战,日本名将之花毙命太行山上

1939年11月21日,日本东京广播电台播送了一条令中外震惊的消息: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于本月7日在黄土岭战斗中被八路军击毙。次日,东京《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详细报道了阿部规秀毙命的经过。对于阿部的毙命,日本军界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朝日新闻》更是煽情地写道:“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

阿部规秀,1886年生于日本青森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在日本关东军服役。1937年12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39年6月调到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任旅团长。同年10月2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刚获荣升的阿部规秀于10月下旬即率部参加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的冬季大“扫荡”。

10月30日夜,正在河北阜平县参加会议的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忽然接到敌情报告: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一部,连同伪军共千余人已进抵涞源,有分三路“扫荡”第1分区的迹象。杨成武立即将有关情况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作了报告,建议分区打一仗。聂荣臻同意,并将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等叫到一起,征求他们的意见。

当时,贺龙、关向应率第120师刚从冀中转移到冀西。他们来阜平是应邀参加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活动的。贺龙听了杨成武的敌情报告和作战设想后,幽默地说:“送上门来的,打嘛!打一个胜仗,庆祝军区成立两周年!” 关向应等人也同意打。

聂荣臻当即令杨成武赶回分区,组织指挥这次战斗。11月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个大队的兵力,在雁宿崖一带被杨成武指挥的晋察冀军区第1、第3军分区部队歼灭。战后,杨成武令部队连夜打扫战场,迅速转移,以防敌人的报复。

对此,将军在其回忆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日军作战有个规律,每次失败,必然出兵报复,失败得越惨,报复得越凶,而且常常是败兵刚刚归巢,大队人马就立即扑来,妄图趁我们'消化'胜利果实时,打我们一个猝不及防。”

情况果然不出杨成武所料。次日凌晨,阿部规秀亲率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余人,乘卡车由张家口疾驰涞源,准备进行报复性“扫荡”。杨成武接到日军增援涞源的情报后,立即报告聂荣臻,建议在银坊镇以东的黄土岭一带再打一仗。

黄土岭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的一座岬口,四周有许多深沟大谷和一条不宽的河滩,是打伏击的理想场所。聂荣臻与彭真、贺龙、关向应商议后,同意杨武成的建议。

为打好这一仗,贺龙、关向应还令第120师特务团由神南庄赶到黄土岭,归杨成武指挥。11月4日,阿部规秀率1500余人由涞源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急进,企图寻歼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主力。在离开张家口之前,阿部曾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我今天去南方战斗,“回来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三四日”;“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

轻狂自负的阿部绝没有想到,他再也没能回到张家口,等待他的不是中国的投降,而是其自身的灭亡。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诱击下,阿部所带人马于7日进入黄土岭,而此时八路军已集结了6个团的兵在黄土岭东北上庄子至寨头之间的狭谷周围布好了口袋。

下午3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突然枪声大作,埋伏在此的八路军从四周猛烈开火。敌人欲逃无路,只能就地抵抗。不久,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团长陈正湘从望远镜中发现,在黄土岭以东的一座独立院落的平坝前,有一群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正用望远镜朝山头了望。他急忙把目标指示给炮兵连连长杨九秤。随着几声巨响,敌军官立刻倒下一片。这其中就包括阿部规秀。

战至当夜,被围日军大半被歼。次日,日军从保定、大同、张家口等地集结重兵,向黄土岭增援。聂荣臻接到报告后,为避免不利作战,令部队撤出了战斗。

黄土岭一战,八路军歼敌900余人。特别是击毙日军中将级指挥官阿部规秀,令国人振奋不已。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各界人士纷纷来电致贺。

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指出:日本陆军省发表阿部规秀中将被我军击毙。此消息八路军总部应向各方公布,广为宣传我八路军游击战争的威力,粉碎对我游而不击之诬言。

蒋介石在一份电报中指出:黄土岭战斗击毙阿部规秀,“足见我官兵杀敌奋勇,殊堪奖慰。希饬将上项战斗经过及出力官兵详查具报,以凭奖赏,为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