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咱们发文谈了中国海军的“一坑四”导弹,笔者大概看了一下,大家的留言主要集中在搞不清楚“一坑四”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搞“一坑四”。
今天,就为大家补充说明一下,这篇文章也有助于大家对现代驱逐舰垂发有更多的理解。
“一坑四弹”的优势
说“一坑四”导弹的优势在哪里,其实如果我们刨除复杂的海上战役与主力驱护舰面临的战场威胁想定,“一坑四”导弹的优势咱们用常识去想都能想明白——相比“一个垂直发射坑一枚弹”这种“一坑一”,“一个垂直发射坑四枚弹”首先会带来什么优势?载弹量多啊!而载弹量多在现代海战环境下会带来什么优势?那当然是抗饱和攻击能力强咯。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054A型护卫舰现在在垂直发射系统里的标准配备一般是28枚HQ-16A/B型防空导弹+4枚Y-8型火箭助飞反潜鱼雷,在战时这28枚HQ-16A/B最多可以同时打28个目标,如果在打击某些高价值/威胁目标时必须双发齐射确保命中率,那最多也就能打20来个目标。
这在现代海战的战场上,差不多也就能对付1到2架B-1B型战略轰炸机携带的LRASM型反舰导弹实施的防区外攻击,整体防空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如果这28个垂发全部使用“一坑四”,那么054A的防空导弹携带量就可以瞬间乘以4,从28枚变成112枚。
在面对美军的B-1B型战略轰炸机或者舰载机联队的F/A-18E/F型舰载机实施饱和攻击时,即使每一个目标都使用双发齐射模式,也可以确保打掉56个目标。对空抗击能力就会立刻从单舰只能防御1-2架B-1B或6架F/A-18E/F舰载机的防区外突击升级成单舰理论上具备拦截1个半舰载机中队或4-6架B-1B实施防区外打击。
对于054A这种我国海军中本来就是作为3级主力舰存在的打杂舰、边鼓舰来讲,“一坑四”对其防空作战能力在理论上的巨大提升绝对不容小觑。
为何要开展“一坑四”技术研究?
当然有很多读者提到,“装备那么多导弹也没啥大用,毕竟现代海战的战场上很多时候根本打不完垂发里面装备的导弹”——这是对于现代舰队决战战场特征与战争形态不了解而引发的典型误解,是一种将现代海战等同于美国使用驱逐舰发射巡航导弹空袭第三世界国家这种低烈度作战的认知误区。
现代海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尽管目前还没人敢下定语,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美苏两国相互之间的海上对抗与主要海军强国内部的理论研究加上实兵推演,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与概念的:由于现代战争“发现即摧毁”的原则,在舰队决战时,双方将尽量做好己方舰队的电磁信号管理与航路规划,在标定敌方舰队具体位置之前绝不出手攻击,也限制己方舰群活动与舰载机的出击架次,避免通过不必要的海空活动尽早暴露自己的位置。
而一旦侦知敌方舰队的位置且舰队机动到攻击范围内,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火力全开:舰载机以最大出击架次出动,驱护舰只实施反舰导弹齐射,争取头几个波次就把敌军主力舰队全部干掉,或者起码做到将敌军的反击能力消减到一个很低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驱护舰上携带的导弹并不是“打不完”,而是只有三种结果:要么防空导弹全部打完,要么反舰导弹全部打完,要么二者全部打完。
在第一种情况下,意味着我军未能标定敌方舰队的位置,且遭到了强敌舰载机联队+陆基的B-1B战略轰炸机数百枚反舰导弹的攻击(按照1架F/A-18E/F型舰载机携带2枚AGM-84H或AGM-158C计算,一个舰载机联队一次出击除了分出一半护航,起码可以打出44枚反舰导弹。而按照美军一般一次出动6架B-1B来计算可以打出144枚反舰导弹,这还没有计算美军核潜艇与驱逐舰可以打出的反舰战斧/舰载LRASM。最关键的是按照美军现有的反舰战斧与AGM-158C的典型射程,完全可以做到在我军舰载机或陆基航空兵的拦截线以外实施防区外攻击,因此我军想通过拦载机去减轻防空压力的做法确实是有些困难的)。
在这种高烈度对抗的情况下,您说咱们不依靠“一坑四”来提升自己主力舰只的导弹携带数量,就靠那一艘054A的28枚HQ-16,一艘052D的48枚HHQ-9。或者按照我军的想定,4艘054A+4艘052D去对抗敌军1个CSG(一共304个垂发坑,理论上可以携带112枚HQ-16A/B和192枚HHQ-9),扛得住么?那明显是扛不住的啊。
一坑四弹技术的限制
当然,“一坑四”导弹也不是万能的。简单来说,“一坑四”作为海战武器装备的一种类型,自然也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技术条件,二是战役战术想定。
技术条件限制
我们先说技术条件,从导弹本身来讲,“一坑四”导弹相比HQ-16或者HQ-9这种中/大型中距/远距防空导弹,其弹体比较轻小,固推比冲、战斗部杀伤力、导引头性能肯定也不如中大型防空导弹。
尽管在理论上能够做到与中程防空导弹同样的射程(比如美军的RIM-162/ESSM在理论上做到了同我国在珠海卖的HQ-16BE同样的50公里+的射程),但是对单个目标的杀伤概率、攻击效果、导弹末端存速、弹道末端机动能力那肯定是无法同HQ-16BE/LY-80或者HQ-9/FD-2000相比的。
再一个我们都知道舰艇有一个火控通道的概念,比如美军在使用SM-6型防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之前,其主要的区域防空武器SM-2MR/ER使用的都是中段指令修正/末端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伯克级驱逐舰上的AN/SPG-62型火控雷达实施末端照射。
而ESSM的早期型RIM-162/Block1也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模式,在特定情况下火力通道数量是有限的,可能会出现“带的导弹很多却拦不了几轮”的情况。当然,ESSM的2批次已换装主动雷达导引头,这一问题不存在了。
战役战术想定限制
而从战役战术想定上来看,从上面对于“一坑四”导弹的技术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也可以算是一种相对特化的武器,主要的作战对象比较特定:
在弹道末端,“一坑四”导弹很难对战术飞机类大小的目标形成有效威胁,而现代海战条件下也基本上不会有敌军的战术飞机抵近到舰队的水天线范围。
因此,“一坑四”导弹的攻击目标只有一类,那就是对从超视距外飞来的各种反舰导弹,在水天线一线实施拦截。所以,这基本上属于一种“为了舰队决战抗饱和攻击而设计的武器”,基本上算是体现了“抓大放小”的战术思想。
拦战术飞机是没有意义的,反正在防区外攻击的条件下,战术飞机基本上拦不住,在高烈度海战对抗时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实施齐射去拦反舰导弹的性价比简直太低,只能用来在海战之前限制敌军战场态势感知的范围。
既然如此,不如把拦反舰导弹的任务全部交给“一坑四”来进行——这就是“一坑四”的设计理念与应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