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借香格里拉对话会之机阐述的所谓“印度洋-太平洋战略”非但没有消除外界的疑虑,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不安与忧虑。
当地时间2019年6月1日,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举行,美国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出席。 视觉中国图
在6月1日上午的首场大会发言中,沙纳汉表示,“也许对本地区各国切身利益的最大长期威胁,来自那些企图破坏而不是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行为体。”沙纳汉进而称“有能力赢得战争是阻止冲突的最好方式”。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重大的现代化项目,以创新、实验和新技术为支撑,使我们能够应对新的威胁,强化我们的联盟,并通过及时沟通和分享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沙纳汉暗示美国国防预算足以支撑这一战略的推进,“国防预算占到了我们可自由支配开支的60%。我们的政府正在为此项任务投入大量资源。”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在现场听完演讲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沙纳汉的发言主体基调非常强硬,是美国防长过去10年在“香会”上最具体、最系统和最直接地“呼吁地区对抗崛起中国”的讲话。
演讲同样也让在现场的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政治学教授蒂提南•蓬苏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震惊不已,“他在暗示中国在做这个、做那个,主张要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但他压根儿没有谈到(地区)态势在发生变化,规则由此也需要做相应的修订,他没有为规则的修订留出空间。现实已经不一样了。”他告诉澎湃新闻。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亚洲事务专家葛莱仪(Bonnie Glaser)坦言,与中国竞争但不走向冲突,并希望支持该地区的安全,这种平衡很难把握。“美国明白,安全不仅是军事安全,也是经济安全。”她在听完演讲后告诉记者。
在演讲中提及中国时,沙纳汉称,在两国利益一致的地方,中美仍能展开合作,从军事对话,到解决海盗等跨国威胁,再到加强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而在必要时也展开竞争,但竞争不意味发生冲突。
6月1日下午,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邵元明中将代表中国代表团回应说,对美方继续发展稳定的中美两军关系的愿望表示欢迎,“但坚决反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上老调重弹,发表错误言论。”
邵元明中将澎湃新闻记者谢瑞强图
直接给亚洲盟国提“要求清单”
沙纳汉1日上午的演讲重点围绕美国对所谓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构想展开,五角大楼同日发布了一份立场强硬的所谓“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副题是“准备、伙伴关系和促进网络化区域”。
沙纳汉在演讲中说,美国不会接受任何威胁或破坏国际秩序的政策或行动,因为基于规则而建立的国际秩序使所有国家受益;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也不应该单独主宰亚太地区,合作共建共享未来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这比任何一个国家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沙纳汉随后抛出了“能够应对新的威胁”的重要军事现代化项目,“以创新、实验和新技术为支撑”。他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国防预算占到了我们可自由支配开支的60%。我们的政府正在为此项任务投入大量资源。我们的地缘政治重点,我们战略的优先战区(theater)就在这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
这位五角大楼的代理“掌门人”进而直接要求亚洲盟国增加安全开支,具体列出了效仿美国的要求。
“美国将履行我们的承诺,我们需要我们的盟友和伙伴贡献他们的公平份额。我们需要你:
•充分投资于你自己的防御;强化威慑力。
•建立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力;有助于扩展网络。
•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保持公平竞争。
•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途径;使我们的反应更加迅速。
•加强联合行动性,仔细考虑国防销售的影响;购买的是长期关系,而不仅仅是平台。
•扩大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的信息共享,确保自己的网络安全可靠;使我们保持联系。
•为共同目标聚集资源;分配权重。
……”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教授认为,在所谓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推进上,沙纳汉较为系统地提出一些具体主张,包括美国国会直接拨款,加大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投入,并强调美国所谓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核心是对“挑战国”的军事威慑和战争准备。
“更重要的是,沙纳汉发言中强调‘经济安全同样是国家安全’,提醒美国的亚太盟友要像美国那样,把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同所谓的对中国的安全防范要直接挂钩。”朱锋提醒说,值得警惕的是,“这是第一次。沙纳汉的演讲有意给‘中美对抗’降温,但美国国防部今天发表了战略报告……报告的基调或许才是沙纳汉的真实想法。”
新加坡尤索夫东南亚研究所专家特姆萨克•查勒姆帕拉努帕(Termsak Chalermpalanupap)在会后告诉澎湃新闻,所谓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一直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经济成分,“这一直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区别,”他说,“在东南亚和东盟,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对抗。”
“没有说服力。美国战略,资源缺口仍然是大问题。”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汤曾德(Ashley Townshend)在听完演讲后评价道。
“美国怎么负担得起他所说的所有这些计划,即便背后有预算,我们如何知道这是可靠的、长期的?特朗普不会一天一变?”泰国政治学教授蓬苏迪拉克也告诉澎湃新闻。
问答环节与中国少将互动获点赞
对于第一次以代理防长身份与会的沙纳汉而言,问答环节是对他政策阐述能力的一大考验,而超过一半的问题都涉及中美关系。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埃斯堡(François Heisbourg)提问说,中美对峙(face-off)的关键是缺乏互信,美国能做什么来建立或重建与中国的互信,或这完全取决于中国?
“(美中)在对峙吗?”沙纳汉反问道,“贸易谈判仍在持续,我们(美国)也在和中国军方建立关系。”
沙纳汉试图淡化冲突的色彩,称中美对峙的风险始终存在,信任需要时间建立,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达成协议。
针对沙纳汉在演讲中提及了个人的职业经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徐辉少将向他抛出问题:“如何运用他波音公司的经验来推进双边关系的改善?”
“我是工程师,我喜欢解决问题。”沙纳汉回应说,“中美需要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竞争,同时竞争需要根据规则与规范进行,如此才能抓住实现经济繁荣的机会。”
沙纳汉用自己在波音的经历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客户,也是最大的竞争者——赢得了当天演讲环节少有的加分。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Ei Sun OH)评价说,他用自己的经历展现了“如何在顾客和竞争对手之间达到平衡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Rory Medcalf 认为,这是沙纳汉参会为止最诚恳、最有说服力的回答。
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Nick Bisley则认为沙纳汉在问答环节的表现无法给听众以“信心”。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在看完沙纳汉的问答环节后评价说,演讲和问答环节总体略显生硬,提及中国正面和负面都有,强调了竞争不一定意味着冲突,“四次提到了和魏凤和国防部长的会谈。”
此前一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沙纳汉举行了20多分钟的会谈,在中美关系总体态势趋紧的背景下,受到各方的极大关注。双方会后一致对外表示,会谈是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在演讲结束后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沙纳汉演讲比较平衡,但接下来仍要“听其言、观其行”。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