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一带一路”前,巴基斯坦每天停电12小时
资讯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加入“一带一路”前,巴基斯坦每天停电12小时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举行,全球高度关注,也让人们格外期待。“一带一路”现已成为新时代全球合作的最佳诠释。

凤凰网新闻中心高端访谈栏目《风范Talk》特别邀约了前中巴经济走廊特使扎法尔,聊了聊“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近些年取得的成果。

扎法尔是一个中国通,1976年,他从巴基斯坦到中国来读书,先是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了一年汉语,之后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考到了广州的中山医学院。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中国人会讲英语的不多,外国人讲中文的也不多,扎法尔毕业以后在一家跨国银行找到了一个翻译的工作。他被派到过不同的地方,北京办事处、香港办事处、广州办事处,厦门办事处…一直到1991年,他回到到巴基斯坦,自己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介绍巴基斯坦人跟中国做生意。

1988年,扎法尔报名到北京做商务参赞,2004年,他成为了第一个巴基斯坦驻上海领事。2009年,他辞职回到了巴基斯坦,在一个中国事务局,负责起了与中国各个省份合作对接合作的工作。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瓜达尔港、产业合作为重点,构建“1+4”经济合作布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大和先行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由此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扎法尔成了“中巴经济走廊”特使一职的不二人选。

目前,中巴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中国已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代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同时,巴基斯坦也成为了中国在全球最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之一和在东南亚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扎法尔说,巴基斯坦在短短的时间内,吸引了中国的两百多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这些项目都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了,能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出自己的力量,他感到非常荣幸。

没有一带一路巴基斯坦十年都做不到这件事

“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到底给巴基斯坦老百姓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在接受凤凰网新闻中心栏目《风范talk》的专访时,扎法尔举出了很多例子。

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电力严重缺乏,大城市都每天12个小时停电,就是一个小时有电,完了又没有,要等一个小时才有电。后来有了‘中巴经济走廊’,我们第一个重点就是要开电厂。不到三年的时候,现在我们停电的问题解决了。两亿多人的这么大的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控制电力的短缺问题不简单,没有‘一带一路’这个概念,巴基斯坦可能10年、15年都做不到这个事情,这个就是‘一带一路’一个最典型的好处。”

电厂建起来,有五万多巴基斯坦人找到了工作。“中国可能就派10到20个人作工作指导,其他都是巴基斯坦人在做。对于‘一带一路’,别人都觉得有别的想法,我觉得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而不是某某利益团体的好处。”

除了电厂,扎法尔也特别提到了公路。“KKH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连接的一条公路,原来那条公路非常窄,现在我们扩大了,扩大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来往可以更加密切,更加频繁,全年都能通车了。不然的话,冬天的话我们是封山的,因为海拔4000多米高,喀什到巴基斯坦。现在扩盖了这片路。几百公路公路,3万多个工人,2000是中国人,28000是巴基斯坦人,多少巴基斯坦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建筑的材料都是当地买,没有这个项目可以我们好多人都不行了。有了这个生意,不管是开车也好,卖沙子的也好,卖石头的也好,卖水泥的也好,都有机会工作。你还不用说,卖鸡、卖鸡蛋的都有生意做了。”

近些年来,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耕耘的一片热土,成为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重要的一站。包括中铁一局、中兴能源、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积极在巴基斯坦参与建设。2017年,凤凰网新闻中心去巴基斯坦拍了一系列视频和图集,我们特别推出了一支航拍视频,大家可以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中国总是尽力去帮助别的国家

扎法尔在中国待了很长的时间,对中国的事情、中国的做法很了解。在他看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不一般,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真正的铁兄弟。

“我觉得中国自己很困难的时候,也会去国外帮助别人。举一个例子,坦桑尼亚铁路,那是70年代,中国自己都很困难很困难,你们可能都年轻,不知道70年代中国是怎么过日子的,中国不管自己有多少,都尽量去帮忙别的国家。我小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巴公路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工人联合修的,也是70年代,我们有一个工业园区,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做的,我们有一个电子厂,也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做的,江泽民主席也在那个厂里工作过几个月。”

为什么有些国家要抹黑中巴经济走廊

从去年八月开始,就有外媒文章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建设项目完成率不到一半,“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不可承受的债务负担。对此,巴基斯坦政府特别发表了声明,“这些报道往往是片面的、歪曲事实,他们要么不了解“中巴经济走廊”,要么出于不可告人的动机。”

具体是什么动机?扎法尔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到目前,‘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国外投资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巴基斯坦,所以他们觉得如果报道巴基斯坦失败,就能够说服人家,巴基斯坦和中国政府这么做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其他人就会害怕,就不做了。中国做的项目是对老百姓有直接影响的,而西方做的项目并不是对老百姓有直接好处的。他们看到中国这么做,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就可以发展了,以后就不一定会听他们的了。巴基斯坦有差不多20几个项目已经完成了,效果也出来了,老百姓也看到了好处,别的国家也看到了。中国不加任何条件做项目,没有提要哪个党派上台,或者说电厂要建在某个具体位置为条件,中国没有这些条件,但美国或者西方国家给点钱就给你提很多条件和要求。

说起和各个国家做生意,经验丰富的扎法尔告诉我们,和美国人做生意,他们会说“我们在迪拜开会,你们也可以到迪拜去开会”。但和中国人谈生意,中国会派工人到巴基斯坦,这是中国和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有和平才能有发展

巴基斯坦建国时间虽然短,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在5000年前,巴基斯坦的土地上就孕育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历史上,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本是一个国家,后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印巴分离,分别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扎法尔介绍,自1947年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就没有好过。印度一直没有接受巴基斯坦跟它分离出去的现实,有些心理不平衡。

前阵子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激化,在扎法尔看来,原因主要是因为印度五月竞选,印度现任政府觉得有点紧张,害怕选不上,最好的拉选票方法就是和巴基斯坦打起来或者激化矛盾。

“我们也希望在这个地区里有和平,因为中国就是例子,和平才能够发展,如果老有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一个战争,大家紧急状态,特别是小国家受不了的,中国就是走和平道路,尽量谈判解决问题,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好,老百姓的生活改善,这个是大家的愿望,我们巴基斯坦也希望是这样。”

希望更多的中国朋友去巴基斯坦看看

过去五年,得益于巴基斯坦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积极推动等因素,巴基斯坦的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这个拥有2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正在不断释放潜力。

扎法尔说,媒体总是报道巴基斯坦的负面新闻,其实巴基斯坦每天都在发生很多好的事情。巴基斯坦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巴基斯坦北部和中国边界的地方非常漂亮,绿化非常好,和瑞士一样,有湖、有山、树、水。如果一个中国人去巴基斯坦,街上碰见任何一个巴基斯坦人,你说你是中国人,他们都会向你竖起大拇指。“我们需要努力宣传,希望更多的中国朋友能够到巴基斯坦去看一看。”

而说到中巴文化交流,扎法尔回忆起七八十年代,他在中国读书那会儿,巴基斯坦电影《永恒的爱情》在中国放映,很受欢迎。但现在在中国,巴基斯坦电影就少很多了,都是美剧、英剧、韩剧,还有印度电影。“我觉得印度电影能在中国放映,巴基斯坦应该也可以,我们两国的文化都差不多的。最近有两个巴基斯坦年轻人,他们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做了电影,希望能在中国放映。”

自195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和人民相互理解、真诚相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去网上搜索讲巴基斯坦发展的视频或文章,你总会看到这样的评论:“巴铁好兄弟”、“支持巴基斯坦发展”等等。除了文化交流,扎法尔觉得,中巴两国的国防、经济和其他领域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合作范围,两国的民间往来也可以多一些。

本文来自风范Talk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