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斩两万辽军筑京观?盘点大宋骑兵的高光时刻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阵斩两万辽军筑京观?盘点大宋骑兵的高光时刻

null

null

编者按:冷兵器研究所《骑兵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骑兵的这些特长才是最厉害的》一文发表后,有些读者提出,文中列举的宋代军队面对骑兵时的败仗太多,有抹黑之嫌。其实,这并非有意抹黑宋朝。宋朝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骑兵比例最悬殊的一个王朝,所以步兵集团面对骑兵集团时的无奈与困窘,宋朝军队的经历既丰富又典型,所以就被当作反面典型了。同时,也有读者想了解一下宋代骑兵取胜的例子。本文就专门对此做一些介绍。

因为宋代骑兵较少,无法像辽夏那样组织大规模的骑兵集团进行活动,所以骑兵往往是与步兵集团一起行动,在作战中担任侦查、传递情报、掩护己方侧后和打击敌军侧后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一支宋军出征部队中,骑兵仅占全军的15%左右,因此宋代骑兵很少独自活动。

null

这种设置有些类似于西方的“马其顿方阵”,在作战中由步兵集团担任主力对敌军进行牵制成为“铁砧”,而骑兵则负责在步兵牵制住敌军主力后迂回至敌军侧后进行打击成为“铁锤”。所以,在绝大多数与宋军骑兵有关的胜利中,都不是骑兵的独角戏,而是在与步兵的配合中完成的。当然,万事总有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宋军骑兵也会单独行动,并创造辉煌的战绩。

null

太平兴国五年(980),辽朝因为在满城之战中损兵折将,威势大损,便意图在山西方向打开突破口,兴兵数万侵袭雁门关。此时镇守雁门关的是宋朝名将杨业,他在侦知辽军动向后,甚至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便一面向后方的潘美求援,一面率领骑兵走小路绕到辽军的背后,意图夹击辽军。

null

最终,当辽军到达雁门关前的时候,杨业的骑兵和潘美的援军从辽军的侧后出现,向辽军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守关的宋军也杀出城门,前后夹击之下,辽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最后纷纷溃逃。此役,宋军斩杀辽大同节度使萧多啰,生擒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也是在此战,杨业获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null

这种“以步兵和城池关口正面牵制,骑兵迂回侧后突袭”的战法,无论是在之前的满城之战,还是爆发于真宗年间的遂城-羊山之战中,都屡试不爽,多次重创了辽军。在爆发于咸平四年(1001)年的遂城-羊山之战,宋军面对来袭的辽军,在北方重镇威虏军背城列阵,待辽军与列阵宋军交战后,宋军骑兵对辽军侧后发起突击,杀得辽军损失惨重,迅速从进攻转为溃逃,宋军一路追击拦截,最后不仅斩首两万以上,还在宋辽边境构筑京观,以壮军威。

null

《六韬》云:“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可见至少在汉代(《六韬》虽然号称是先秦兵书,但是部分内容明显是汉代增补的)的时候,军事家们已经认识到骑兵迂回机动的重要意义了。一旦成功迂回到敌军侧后,便可以出发动奇袭,在敌方准备不足的状态下先发制人,即使敌军最终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也要在付出相当的代价之后。

null

军事学上,将己方在准备齐全的状态下进行作战的时间称为“有效战斗时间”,而骑兵迂回侧后对敌军发起突袭,造成的结果就是己方的“有效战斗时间”要明显多于敌军,为己方的添加更多的胜利砝码。在这里多句嘴,从古至今夜袭被作为精锐部队以少胜多的重要手段,也是基于类似的军事原理。

null

端拱元年(988),因为君子馆一役后宋军大伤元气,辽军“趁你病,要你命”,大举南侵,一路上攻城拔寨,最终兵临唐河北岸,逼近了宋军的北方重镇定州。定州作为宋朝防务重地,宋军在这里设置了精锐骑兵以应对辽军可能的侵袭。镇守此地的则是宋朝名将李继隆,他当面DISS了拿着太宗“坚壁清野,勿与战”的诏书阻止出战的监军太监,又采纳了定州监军袁继忠重赏骑兵和将骑兵集中使用的建议,在唐河以北与辽军正面决战。作战中,宋军骑兵奋勇冲杀,辽军骑兵被杀得溃败,一路溃败到了曹河,此战宋军斩首一万五千级,缴获马匹上万,宋太宗也降旨重奖。

null

唐河一役,是宋辽战争中宋军少有的骑兵集中使用的战例,促成这一胜利的因素除了主将李继隆能够及时听从正确意见,将骑兵集中使用的关系外,也有辽军的行动太过深入,意图太过明显,行动方向过于单一,以至于宋军得以集中骑兵部队与其决战的关系。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了这场胜利,也注定这样的胜利必然是难以频繁获得的,因为期望辽军能经常犯下独军深入这种兵家大忌,无异于希望兔子能一直撞死在树桩上。

null

(PS:有人可能会对太宗“坚壁清野,勿与战”的诏书和监军太监阻止诸将的行动颇有微词,不过这里要注意,任命李继隆掌管定州防务的,一样是宋太宗,这里面可能包含着宋太宗一个小小的手腕:如果辽军来势汹汹,无法迎战,李继隆可以拿太宗诏书压服众将,事后有人提起,李继隆也是奉命行事,而非“无胆怯战”,不会在军中丧失威望。如果事有可为,以李继隆的脾性断然不会将监军太监放在眼里,必然出兵一战,所谓“不能打我领导给你背锅,能打功劳你得”是也。宋太宗为什么要为李继隆背锅?李继隆是他大舅子!这是真·自己人!)

整个北宋时期,虽然骑兵规模面对辽、夏总体处于劣势,但仍旧获得了不少胜绩,前文介绍的其实也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南宋之后,因为大片领土的丢失和战马获取的进一步困难,宋代骑兵日益衰落,岳飞与他的岳家军成了宋代骑兵最后的辉煌。岳飞在不断的征战中,利用缴获的战马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麾下“背嵬”亲军就有八千多骑,虽然规模不算多,但在当时已是难能可贵。

null

绍兴十年(1140),北伐的岳家军在郾城一带与顽抗的金军爆发大战,此战金军主帅便是著名的“金兀术”完颜宗弼,而岳家军则自然由岳飞亲自率领。战前,兀术获悉郾城空虚,便以一万五千骑兵为先锋,十多万汉人签军为后援,朝郾城冲来。岳飞得知敌情后,深知这一万五千骑兵才是金军战力的核心,只要能将其重挫便胜券在握,于是他一方面命宋军步兵出城列阵迎敌,另一方面命其子岳云云率精锐骑兵出击,并明确要求“必胜而后返”,不要穷追敌军。

null

岳云率军与金军骑兵正面交锋,给金军骑兵迎头痛击,最后逼得金军骑兵全军出击,才能与岳家军相持。战况发展到白热化时,岳飞率领四十余骑亲上前线,左右开弓射死多名金军,进一步打击了金军的士气。原本,金军善用“拐子马”,即利用重骑兵“铁浮屠”侧击敌军,使其崩溃。但岳飞用骑兵不断干扰金军骑兵的迂回侧击,导致其始终无法成功发起对岳家军侧翼的打击,用俗语解释就是:金人:我绕后!岳飞:老子先绕你后面!金人:我侧击!岳飞:老子先侧了你!

null

最后,无计可施的兀术决定用铁浮屠正面冲击岳家军,来个“墙式冲锋”,一举击溃岳家军。众所周知,骑兵的优势在于迂回侧击,正面冲锋在面对严阵以待的敌军时往往是讨不到好处的,于是就上演了著名的“岳家军步兵手持长刀大斧大破铁浮屠”的经典故事,金军尸横遍野,一败涂地。

null

总之,宋朝骑兵因为规模较小,无法像辽、夏军队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机动,但是在战术层面,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机动力成为插向敌军弱点的尖刀,为最终的胜利提供重要的助益。这才有了宋代骑兵那些最辉煌的高光时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正义必胜,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