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巴铁稳了?此战曾被印度打掉一半人口
历史
历史 > 兰台说史 > 正文

兰台说史·巴铁稳了?此战曾被印度打掉一半人口

当地时间2月27日清晨,巴基斯坦空军在巴控克什米尔领空内击落两架印度空军米格-21战机,其中一架坠毁于巴控克什米尔境内,另一架则坠毁于印控克什米尔。目前已有两名印空军飞行员被巴地面部队逮捕。与此同时,至少三架巴空军的战机飞入印控克什米尔领空,其中一架F-16战机被印军击落。

被击落的印度空军米格—21战机残骸

此前一天,印度空军刚飞入巴基斯坦领空内,打击位于巴拉科特的穆罕默德军疑似目标,作为对此前印度警察在印控克什米遭袭的回应。穆罕默德军是一个总部设在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其多次对印控克什米尔内的印度军警发动袭击,意在削弱印度对克什米尔的控制力,最终将其从印度手中分离出来,并入巴控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简图,北方为巴控区,南方为印控区。

短短几天内,印巴局势骤然升级,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南亚次大陆上空,短短七十年间打了数仗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似乎又有大动干戈的势头。目前来看,巴基斯坦无疑占得了先机,击落印度两架战机,自己只损失了一架。在保卫领空方面,巴基斯坦似乎是“稳了”。不过从长远来看巴铁并不一定能顶住三哥,三哥曾在一次战争中就打掉了巴铁全国的一半多人口,直接让巴铁元气大伤!三哥用了什么骚操作,效果竟如此之大?

印度和巴基斯坦位置示意图

时间回到1947年,“日不落帝国”英国虽赢得了二战,但其几乎烧光了所有“家底”,国力严重受损。面对风起云涌的反殖民斗争,力不从心的英国愈发难以控制遍布全球的英国殖民地。权衡再三之后,英国只好决定壮士断腕,放弃反抗最激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印度,以此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

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分布示意图(1921年)

不过,英国在撤出印度前使了个绊:由于英属印度内部占多数的印度教徒与少数的穆斯林宗教冲突愈演愈烈,英国在调停两派矛盾无果后,遂声称根据英属印度的“民意”,按照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人口分布,将原先一体的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建立一个印度教主导的国家与一个伊斯兰教主导的国家,史称“印巴分治”。

英属印度宗教地图,紫色为印度教,绿色为伊斯兰教,黄色为佛教,作于1909年。

然而,英属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并不是按不同信仰分开居住的。穆斯林只在俾路支、信德和卡拉特等地占大多数,在英属印度的其他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在旁遮普、孟加拉与阿萨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混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印度教徒、穆斯林与锡克教徒混居的旁遮普地图(1909年)

因此为两个新国家划界便成了个大难题,懒得再操心与自己无关事务的英国人遂在1947年8月粗略地将两派混居的旁遮普、孟加拉与阿萨姆一分为二,与信德、卡拉特和俾路支拼在一起,整合成了巴基斯坦。余下的英属印度省份不管有没有穆斯林,大都归了印度。

这样一来,巴基斯坦的国土被印度分隔两处,最西面的旁遮普与信德等四省与最东面的东孟加拉相距两千多公里,彼此距离遥远,交通不便,只能依靠海空联系。

巴基斯坦领土示意图(深绿色),可见西巴基斯坦与东巴基斯坦中间隔着个体量巨大的印度。

这还不是最糟的,新生的巴基斯坦国家凝聚力堪忧:除了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国民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民族众多、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经济基础不同,缺乏共同历史……举个例子,占西巴基斯坦人口近一半的旁遮普人与东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孟加拉人通话与鸡同鸭讲无异,两者交流都障碍重重,就更别说达成共识了。

达卡的一位孟加拉穆斯林妇女,此画作于1789年。

种种差异使得巴基斯坦在建国后必须着手解决内部整合问题,统合各地力量,因而巴基斯坦一时难以一致对外。印度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好歹其国土连续,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比例较高,且大部分民族有共同历史渊源,因而印度的内部整合问题相比巴基斯坦要小得多。

印度新德里街头的地标建筑——印度门

分治后两个新生的国家谁都不买账英国划的界,印巴政府都想吞下边境上的争议省份,官方场面上敌意渐浓。与此同时,民间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猜忌与仇恨也日渐公开化,由此引发了难以计数的暴乱与屠杀。随着暴力冲突愈演愈烈,不少民众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预估有50万人在印巴分治后的冲突中丧生,1200万人流离失所。

一列开往巴基斯坦旁遮普的火车,满载穆斯林难民,摄于1947年。

正当民间一片混乱之时,才独立了两个月的印巴两国政府就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权撕破了脸皮——克什米尔的王公贵族因信奉印度教想加入印度,而占克什米尔人口77%的底层百姓则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想投入巴基斯坦的怀抱。印巴因此摩擦不断,最后真枪实弹地干了起来,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

行动中的印军士兵,摄于1947年。

在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援下,多支巴民兵武装率先入侵克什米尔,由于土邦自身的军队分散驻扎在克什米尔各地以维持治安,无法抵御巴基斯坦的全面进攻,反而被巴方逐个包围歼灭,克什米尔首都斯利那加由此大门洞开。不过巴基斯坦的民兵武装军纪败坏,许多士兵专注于劫掠财物而非对敌作战,因而巴基斯坦未能及时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攻下斯利那加。

鸟瞰克什米尔斯利那加

这给了印度反扑的良机,在克什米尔土邦王公签署加入印度的协定后,印军源源不断地增兵克什米尔,在遏制了巴基斯坦正规军与非正规军的进攻势头后,印军夺取了人口稠密,资源丰富的克什米尔谷地区。随着天气转冷,印巴双方补给困难,均难以取得进展,战线逐步固化,遂决定于1948年12月31日按停火。抢先进攻的巴基斯坦只拿下了克什米尔的五分之二,而后占上风的印度倒是拿下了克什米尔的五分之三,而且还都是较为发达的区域。

1948年年底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的动向,绿色为巴基斯坦控制区,黄色为印度控制区。

在此后的近二十年间,印巴双方始终未能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达成最终解决协定,停火线成了两国的实际控制线。1965年8月5日,印巴双方再次就克什米尔边境巡逻问题爆发冲突,巴军攻入印控克什米尔,印军审时度势后,做出全面反击的决定。不过在印军挡下巴军的攻势之后,其也未能取得更大进展,最后双方接受联合国斡旋调停,回到第一次战争的实际控制线,因而双方实际上“白打一场”,无领土变化。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被巴军缴获的印军战机,现藏于卡拉奇巴基斯坦空军博物馆。

既然在势均力敌的正面战场上无法取得战果,那就在后方战场瓦解对手。巴基斯坦此时一盘散沙的内部给了印度可乘之机:自立国以来,巴基斯坦的国土就被印度隔成东西两大块,彼此联系薄弱。巴基斯坦当然自知自己的地缘劣势,着手整合东西两块领土上差异巨大的各民族国民。1955年,孟加拉人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博格拉重划了巴基斯坦行政区划,将原西部四省整合为西巴基斯坦,原东部的东孟加拉更名为东巴基斯坦,他希望能借此消除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

整合后的东西巴基斯坦(绿色),橙色为印度,蓝色为缅甸,黄色为锡兰(今斯里兰卡)。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位于西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在划拨预算时自然会倾向于划给西巴基斯坦更大的份额。虽然东巴基斯坦经济总量比西巴基斯坦更大,出口货物更多(巴基斯坦全国70%的出口货物源自东巴基斯坦),但东巴基斯坦分得的投资却极为有限,而且东巴的出口顺差还被联邦政府拿来用来填补西巴的进口逆差。经济上的劣势地位使得东巴基斯坦在1960年至1965年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仅为2.6%,低于西巴基斯坦的4.4%,东巴基斯坦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增长缓慢,其对西巴基斯坦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东巴基斯坦的一处黄麻田,黄麻是东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

此外,尽管东巴基斯坦的主体民族——孟加拉人占巴基斯坦全国人口的55%,但其在国内却饱受歧视:握有政治话语权的西巴基斯坦为了“整合”国民,增强国家凝聚力,时常阻挠在媒体上使用孟加拉语或展现孟加拉文化,如联邦政府就曾下令禁止在广播中引用孟加拉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作品。在政治与军事领域,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也处于“被代表”的地位,联邦政府中仅有15%的职位由孟加拉人担任,军队中的孟加拉人更是只占10%。

泰戈尔与爱因斯坦合影,恐怕大家在提到泰戈尔的头衔时,大多称其为印度诗人,而非孟加拉诗人。

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人口占全国一半多,经济贡献更大,却对国内事务毫无话语权,无法左右自己家园的进程,这自然而然地助长了东巴基斯坦对西巴基斯坦的敌意,最终导致东巴基斯坦自治运动的兴起。1966年,东巴基斯坦人民联盟的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在西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发起“六点运动”,要求联邦政府给予东巴基斯坦更大的自治权,并在经济、政治与军事等领域与西巴基斯坦实现真正的平等。

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与周恩来在东巴基斯坦达卡,摄于1957年。

军队控制下的联邦政府想息事宁人,立刻逮捕了谢赫·穆吉布,结果反而引发了东巴基斯坦民众大规模示威抗议,但联邦政府对东巴民众的诉求无动于衷,只顾着往东巴继续增兵维稳。随着事态升级,多个要求东巴基斯坦独立的孟加拉民族主义团体相继成立,反对西巴基斯坦霸权的东巴民众自发组成游击队,对巴基斯坦军警展开袭击。巴军警遂强力镇压,甚至对孟加拉人展开种族清洗,如1971年巴基斯坦军队就包围了达卡大学,枪击手无寸铁的师生,至少有30万孟加拉人在巴基斯坦军警的屠杀中丧生,约1000万孟加拉人逃往印度沦为难民。

达卡大学大屠杀纪念碑

出乎联邦政府意料之外的是,孟加拉人的抵抗运动在数次镇压后却更为猛烈,巴基斯坦军队中的孟加拉人士兵成建制变节叛乱,与民众组织的非正规军合流,组成孟加拉解放军,对抗西巴基斯坦军警。1971年4月17日,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成立,还在狱中的谢赫·穆吉布被推举为总理,从此孟加拉独立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

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孟(黄色)、巴(绿色)、印(橙色)三军的动向。

印度瞅准东巴基斯坦发生内战的良机,宣布援助孟加拉国解放军,共同对抗西巴驻军,以此里应外合,从内部瓦解巴基斯坦。内部四分五裂,忙着镇压孟加拉独立运动的巴基斯坦此时又要对抗强敌印度,不得不双线作战,既要防卫西巴基斯坦与巴控克什米尔,还要守住千里之外孤立无援的东巴基斯坦,巴军的兵力因此逐渐捉襟见肘。

印军T-55坦克朝东巴基斯坦达卡进发。

经过六个月的战斗,陷入孟加拉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西巴驻军无力回天,最终被孟印联军在1971年12月16日彻底击败,被迫投降,东巴基斯坦由是脱离了西巴基斯坦的统治,正式独立为孟加拉国,孟加拉人实现了民族自决。

西巴驻军在印军将领的注视下向孟加拉解放军签署投降书。

是役过后,巴基斯坦元气大伤,不仅丢掉了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而且还丧失了一半多的人口,其对抗印度的资本大不如前。如此惨烈结局的根源,还是出在巴基斯坦内部,其虽有意识地推动民族整合,增强国家凝聚力,却未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成了西巴一家独大,使得占人口多数,经济贡献更大的东巴人民处于被歧视与被支配的地位,处处受西巴的压迫,离心倾向由此滋长,失掉了民心的西巴基斯坦最终丢掉了东巴基斯坦。

实际上,目前巴基斯坦内部仍未完成民族整合运动,联邦政府对国内边境地带控制力有限,如普什图人与俾路支人等少数民族与部落尚未彻底融入巴基斯坦的经济与政治生活,其仍具有一定的分离主义倾向,因而巴基斯坦边境地带时常发生对军警的恐怖袭击。这也是为何此次巴基斯坦击落印度军机后,巴总理伊姆兰·汗出面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给紧张局势降温,并做出释放被捕印军飞行员的决定。

攘外必先安内,若内部不能齐心协力,谈何一致对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