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衰落的剪影(二)——英日同盟怎么走到了尽头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英国衰落的剪影(二)——英日同盟怎么走到了尽头

前文说过,当杰里科从远东回来,极力渲染日本的威胁,而英国海军部也接受了杰里科的建议,现在就剩一个问题,英国政府到底怎么看待日本?

热衷舰队决战的贝蒂

要想理解英国政府怎么想,首先要解释的问题是,英国准备打一场什么样的仗?

一战后英国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源于刚刚结束的世界大战,彼时英国皇家海军带领着他最大的的战斗舰队迈向日德兰海战,但不鼓励自主精神和过时的信条导致的判断力僵化,极大地限制了英国海军的行动。英国海军中将戈登曾说过:

“日德兰海战一言以蔽之,尽管贝蒂损失了两艘战列巡洋舰,以及一些自相残杀的问题,但贝蒂仍旧将德国舰队引入了大舰队前的死亡区。然而杰里科,在舍尔犯下大错,在每隔67秒一次发报(意为杰里科信息无误),仍未能打破德国行动周期,最终结果就是,杰里科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过歼灭公海舰队的机会,最终放他们首先回家并宣称胜利。”

杰里科和贝蒂各自的作战命令反映出他们的性格不同,然而杰里科为大舰队制定的作战命令主旨是细致的计划性,命令集中统一,以及一个以来期间的指挥系统,贝蒂为战巡编队制定的计划则更少束缚,依赖主观判断,以及旗舰最少发号施令,赋予下级作战主动性。从后来的战争进程与战争结果看,贝蒂的方法似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些饱含经验的教训几乎不可能被忽视,当贝蒂在战后最终统治了海军,改变作战总则似乎既显而易见,也不可避免。

一战结束后,皇家海军开始检视自身的行为,寻找问题,探索各型舰船的教训,并寻求未来海战的作战方法。(大舰队从未如他们引导民众和海军所相信的那样,打一场决定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作为英德两国海军最大的海上行动,既不能说有决定性,也不能接触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威胁)。当然最终日德兰海战从战略上限制了德国海军的行动,将其从某种程度成为了“存在舰队”,大舰队驻守在斯卡帕弗洛的系留地,1917年,德国潜艇部队的行动将英国几乎推入了饥荒的境地。

null

战术高人,战略矮子,坑死人不偿命的贝蒂

根据一战的教训,以及战后反潜战的发展。英国皇家海军则忽视潜艇战与战列舰的发展,而将注意力转向决定性战役,冀以希望不再发生日德兰海战中主力舰陷入糟糕境地的困境。从英国海军战后的调整看,英国海军对杰里科的决策明显不认同。总结皇家海军在战争后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定位,这些直接导致二战中灾难的结局。

因而在对抗日本的战争计划中,贝蒂对抗日本的战争计划聚焦于两处:一是应该在1920——1930年发展一支更为平衡的舰队,同时也需要为小型舰队发展新战术。最急需的并非重演日德兰之战,而是改进火炮,舰船间的通信,发展进攻战术,夜战行动的指导,更多地运用驱逐舰攻击,以及运用刚刚诞生的航空母舰等一系列新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在战争的指导性方案中,也在舰队与军官院校的大量练习中日益深入贯彻。然而舰队决战仍旧是海军思想的核心,当战争结束,一场主要围绕未来战列舰是否是主力舰艇,潜艇(包括半潜艇或者潜水战列舰,应为英国K级潜艇),航空母舰,以及他们已有的陆基航空力量是否能真正能在未来海军中取代战列舰。

无法抵御的美国

皇家海军在未来的应用,哪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将成为英国的对手两个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讨论。皇家海军关于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包含正式与非正式的研讨。美国是一种可能性,他们早在1916年就已经违反形同虚设的战时中立权利,不断追求建造一支众所周知旨在挑战皇家海军制霸四海的海军发展规划。当此前皇家海军的挑战者德国在战争中消亡后,英国海军仍旧占据世界霸主地位。但是美日两国都有建造大海军超越英国海军的计划。于是对英国来说,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到底是与美国结盟?亦或是延续盎格鲁——日本联盟并疏远美国。然而无论是在大战中建立的专业联系,亦或是双方在血统上遥远的亲缘联系,同时,现实也不允许英国再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或爆发新的战争。一份由海军上将威廉•格兰特撰写的报告指出英国放弃与日本的同盟,美国即寻求与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格兰特同时认为英国将会放弃尝试与美国解释他们独特的帝国地位,以避免紧张加剧。他们应当向美国澄清英国大规模的海军是一项最基本要素,不能由任何其他力量决定其安全,包括日本。格兰特建议:

在政策和我们的造舰计划两个方面及时调整最低标准,同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同时澄清这些计划美国正在实施的无严重威胁的计划无关,我们的标准毫无疑问将适用于美国的标准。

格兰特的建议正是1920——1930年代英国政府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决定未来皇家海军的目标,让美国知道英国的目标,以及为什么提出目标。而美国也特别不愿意建造一支让他们满足自身需求而非与英国一较高下的舰队,或者说美国的目标是与英国舰队势均力敌。

英日条约终结与新加坡战略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相信如果在英日同盟和美英协议之间选择,英国最好视美国为盟友,不仅防止了有可能发生的冲突,无论这种冲突是与美国或是在自己统治的地区。同时也可将美国带回国际外交领域而避免其日益严重的孤立主义。

null

劳合乔治与丘吉尔,二人帮助英日同盟钉上棺材钉

如此,则将日本置于仅有的“潜在敌人”位置,只有日本掌握的和正在建造的舰队才是足以威胁英国力量的海上对手。如此一支强大的英国海军舰队就被视为对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然而远东的局势和英国本土完全不同,众多未探索的区域,统治区内广泛分布的人口都需要在一个漫长的海岸线上联络,只有考虑敌对舰队的力量,地理特点和交通线才能构建一条合适的战略计划以及海军战略发展。

日本,这位海军实力世界第三位的盟友,毫不掩饰地开始在远东扩张其影响力与重要性。面对英美舰队建造计划。日本希望继续八八舰队建造计划,8艘战列舰与8艘战列巡洋舰将支撑其舰队并能与英美竞争中分庭抗礼。

尽管这看起来像是共识,但并非每人都同意,在许多方面,日本都被视为英国在中国力量与声望的威胁。远东与环太平洋地区保留盎格鲁——日本同盟被视为控制日本威胁的一种方法。但这引发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印度的不安。1920年,外交部研判,英国和美国对中国利益有着相似的关联,则两国与日本的冲突可能性与日俱增。日本一直强调亚洲和亚洲人运动,鼓动中国和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显然和美日对决的景象相去甚远,,英国留下一支远东舰队作为仲裁者,并未作出任何特殊准备去对抗日本。事实上,日本与英国冲突的可能性在劳合•乔治看来依旧遥不可及。在1921年6月20日举行的帝国会议上,他表示相信日本会坚守同盟条款,将舰队从千里之外的安全水域派来,面对敌对的舰队。这种观点同样被丘吉尔所采用的,时任财务大臣的丘吉尔正在试图缩减海军预算,遭到了大舰队司令贝蒂和第一海务大臣的一致抵制。(屁股决定脑袋)

因之,海军部与日本开战的想法,一开始就是为了自身存在以及维持最大的海军预算的目的。与日本的战争并非此时起意,远在1909年英国已将日本视为潜在的对手,当时帝国议会同意将在远东保留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即使与日本开战也在所不惜,彼时日本仍是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保障。因此,当1921年会议上澳大利亚首相提议政治和战略重心从欧洲与地中海转向太平洋,他的声音表达了自治领与海军的长期愿望。

1919年10月开始,海军基地(新加坡)成为中心议题,海军参谋部询问政府,一旦1922年,盎格鲁——日本同盟终止,海军部相信需要在统治区内设立一个主要的海军基地和一支舰队能以一个基地为核心开展行动。

同时也开始考虑自治领的能力,作为对日本威胁的回应,杰里科领受海军的任务前往那些拒绝参与帝国舰队的自治领巡视。尽管杰里科提出的问题多于解决方法,但他的使命仍旧超越了政府的预期。他越来越觉得英国和日本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没有适当准备的皇家海军将被危险地切割成两部分,大部分滞留在远东,留下空虚的大西洋任由美国横冲直撞。

假使美国在战争中打破中立,支持日本,则大量舰只将前往搜查美日贸易,这将无可避免地推迟将全部舰队派往远东,同时美国的亚洲舰队将可能对英国在中国海附近的贸易开始干扰,甚至当英国将舰队派往亚洲时,将会派舰队封锁英国海岸。认清了这一现实的皇家海军逐渐意识到皇家海军对于两个半球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没有风险,杰里科的解决方方是组建两支舰队,(其中由自治领负担部分费用)因为经费问题,既不为自治领政府所认可,也不为海军部所支持,自治领需要知晓这些船(自治领出资建造)归谁控制。但英国已经不可能提供两倍于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味着海上力量不能独立击败任何一支非欧洲的海军力量。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决定必须放弃一个地方给对手,或者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

笔者复盘这个过程,就是想表明,英国在一战结束时制定远东真正明确的只有一点,如果尝试与美国避免冲突,则日本必将成为潜在对手,英国很清楚,远东所有有价值的殖民地已经瓜分殆尽,大家所能进行的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所得必然以一方失去为代价。美国无疑是无法挑战的,只剩下日本可以当软柿子捏,至少在政府部门层面,各方都接受不能对抗美国的结果。从这一刻起,英日同盟就只能走向末路,美国没必要,也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一战已经帮助美国换来了宝贵的机遇期,通过韬光养晦,以及老二必须得死的原则,德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垫脚石,美国建立起一支与英国分庭抗礼的海军,事实上取得了世界头把交椅。给英国的选择,就只剩下对抗日本,确保能依托新加坡击败日本,保证新加坡以西无战事。所以英日同盟必将瓦解,无论日本是否建造八八舰队,而新加坡海军基地,则是这一切的结果。问题是,一切都能像英国想象的那样发展吗?

null

英国给予厚望的新加坡海军基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