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装备1年的制式手枪:中国马卡洛夫59式半自动手枪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只装备1年的制式手枪:中国马卡洛夫59式半自动手枪

null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八百一十三期】(军事系列第329讲)

电影国产凌凌漆中,阿琴曾经向阿漆展示了中国制PPK,所谓的中国间谍专用手枪。这就是著名的59式手枪。这款经典手枪仅仅量产了1年就停止了,又是什么原因呢?听萨沙说一说吧。

null

59式手枪是国军服役最短的一种手枪,前后仅仅有1年时间。现在看来,这是非常可惜的。

59式手枪的原尊就是赫赫有名的苏联马卡洛夫PM手枪。这款手枪从1951年成为苏联军警的制式手枪,直到2003年才被新一代手枪取代。即便如此,目前俄罗斯军警也装备大量马卡洛夫手枪。

一种手枪作为超级大国的制式手枪,使用了68年之久,足可见它的成功。

59式手枪的诞生颇有意思。

五十年代,中国先后仿制了51式、52式和54式手枪。其中51式和54式都是仿造苏军制式托卡列夫军用手枪,52式则是仿造德国PPK自卫手枪。

二战结束后,1948年苏联枪械大师尼古拉.马卡洛夫参考德国PPK手枪,开始研究新一代自卫手枪。

马卡洛夫统计了二战的数据,发现即便是威力强大的军用手枪,实战中也很少有射击的机会。

既然如此,大威力手枪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直接生产德国PPK这种自卫手枪。

null

手枪不需要大威力,也不需要远射程,只需要在近距离自卫就足够了。自然,相比托卡列夫军用手枪,新式自卫手枪需要更好的安全性,更小的体积。

有意思的是,尼古拉.马卡洛夫毕竟是苏联人,他心目中小威力的标准也很夸张。

马卡洛夫手枪的原尊是PPK,而PPK的口径只有7.65毫米,威力确实不大。

然而,马卡洛夫手枪的口径是9毫米。

基本上,采用马卡洛夫手枪这种直接反冲作用的手枪,9毫米口径已经是威力的极限了。

马卡洛夫手枪在1951年研发成功,这就是PM手枪。

在50年代,这款手枪算是很先进的。

null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零件很少,分解不需要1分钟;手枪安全性较好,有手动保险、击锤前方保险、不到位保险3种保险;射击精度不错;子弹停止性较好,远强于PPK的7.65毫米子弹,也强于托卡列夫的7.62毫米子弹;人机功效很好,把握和枪的重心做的很完美;具备空仓待机功能,弹匣还有观察孔可以查看剩余子弹数量等等。

枪的优点众多,按照西方标准这也是一把好枪。

马卡洛夫手枪是一款很小的手枪,空枪只有730克重,装上8发子弹也不过810克,而AK47空枪也要4.3公斤;枪长不过16厘米,和普通人的手掌差不多,宽度才3厘米。

马卡洛夫手枪有效射程只有50米,作为自卫手枪是足够了。

null

从1951年开始,马卡洛夫手枪开始量产,成为苏联军警的制式手枪,一直用到今天。

对于俄国人来说,马卡洛夫手枪也成为苏联时期的一个象征,类似于中国人的盒子炮。

很多俄罗斯的枪械爱好者,对于马卡洛夫手枪都爱如珍宝。

在很多关于苏联和俄罗斯的枪战电影中,都有这种老掉牙的手枪。

null

众所周知,我国仿制52式手枪并不成功。52式手枪是根据中国无数支PPK手枪拆解后,采用逆仿制的方式搞定的。

总体来说仿制还算成功,但缺乏德国原厂的精密加工设备。

依靠50年代中国很弱的加工机械,52式手枪的加工水平和德国PPK有着极大的差别。这导致52式手枪设计没有问题,产品却相当烂。

留到今天的52式手枪几乎全部报废。拆解后,可以看到52式手枪零件加工粗劣,刀痕非常明显。枪身连基本的防锈也没有做好,到了今天每支枪都锈的不成样子。

52式手枪失败了,我国只能寻找新的办法。当时中苏正好是蜜月期,仿造马卡洛夫手枪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苏联方面提供了全部图纸和部分加工机床。

1958年中苏因所谓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闹翻,关系急剧恶化。

此时马卡洛夫手枪还没有完成,苏联方面并没有提供全部设备,将来也不可能提供。我方被迫使用现有的枪械加工机床替代。

这样到了1959年,我国终于仿制马卡洛夫手枪和9毫米手枪弹成功,这就是59式手枪。

null

59式手枪量产以后,优先装备了军方和公安的保密机关。

刚开始,各单位对59式手枪还是有很高评价的。

59式手枪体积很小,性能优秀,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军用和警用的武器。

谁也没想到的是,没多久59式手枪就掉了链子。

1年后,军方反应59式手枪存在各种严重故障。

而且,一些枪支只用了不到1年就报废。

枪支生产厂家非常尴尬,急忙对这些枪支进行检查,很快发现了问题。

59式手枪之所以用了1年就成为废品,故障百出,主要是2个原因。

null

一是原尊马卡洛夫手枪采用9毫米铜壳子弹,而59式手枪用的是钢弹壳。用钢弹壳是因为中国铜矿资源不足,加上铜壳子弹价格太高。

可惜中国的子弹技术也很落后,并不能理解钢壳换成铜壳没那么容易。钢壳子弹的摩擦系数很大,导致严重的故障,甚至出现弹头无法飞出枪膛的致命问题。

按照中国的技术,是无法改变钢壳子弹问题的。吃了这个大亏,后期研究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子弹又换成了铜壳子弹。

null

二是加工的问题。

马卡洛夫的结构简单,不代表加工水平简陋。如零件加工工艺相当复杂,耗费工时也多。再比如,一些弹簧对于金属材料和加工都有较高的水平。

可惜,中国的加工机床很多是自己找搞来的,不是苏联援助。

我国加工水平和材料水平不够,导致59式手枪加工的质量低下,故障自然就很多了。

这个问题,在当年看来也无法解决。

null

无法解决59式手枪的故障问题,最终上面拍板停止了手枪的生产,大部分枪支从现役部队撤装,前后只装备了1年而已。

不过仍然有一些59式手枪留在现役部队。

直到80年代77式和64式手枪大规模量产之前,我国并没有小型自卫手枪。

所以,59式手枪仍然部分装备飞行员、高级军官和一些保密机关。

涉及59式手枪最大的事件,就是谭甫仁遇刺案件。

null

保卫部副科长的王自正,在文革期间被隔离审查。他自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决定杀死时任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以报复。1970年12月17日,谭甫仁和老板在家中被59式手枪打死。

新胸前,王自正的手枪已经上缴,这也难不倒他。文革时期一切都非常乱,保卫部枪械室平时根本无人看守。王自正在保卫部多年,知道枪械柜的锁是假的,用两根铁条就能捅开!一天深夜,他偷偷翻入枪械室,取走了2支59式手枪和20发子弹。

为什么取走59式手枪呢?该枪是仿造苏制马克洛夫手枪,体积非常小,最适合隐藏。

王自正盗枪以后,把枪堂而皇之放在自己囚室的床单下。

17日深夜,王自正用带来的高板凳,翻越了2米多高的围墙,又从厨房打开的窗户翻入谭甫仁居住的小楼内。

王自正将2把59式手枪全部上膛,敲响了谭甫仁卧室的门。敲了半天,谭甫仁的老伴王里岩打开了门,谭甫仁本人并没有睡在卧室。

门一开,一支冷冷的手枪直接抵住王里岩的眉心。王自正认识王里岩,逼问她谭甫仁到在哪里!

王里岩是革命干部出身,经历过战争考验,骨头很硬。她直接回答:不知道!你要干什

么?

null

王自正不愿意浪费时间,立即扣动了扳机。子弹穿透王里岩的眉心,她当场被打死。

天还没亮,这一声枪响是震天动地的。王自正对于谭甫仁家也比较熟悉,他简

单的搜索了一下主卧室,随后爬上二楼去搜。

谭甫仁熬夜办公,正在书房里。

打了这么多仗,谭甫仁自然第一时间知道这是枪声,立即出门查看。

王自正正好爬上二楼,一眼就看到谭甫仁。

转头看到1个持枪戴口罩的陌生男人,谭甫仁立即知道这是刺客,转身就向楼下跑。

王自正对准谭的后背连开2枪,都没打中!

谭甫仁跑到一楼,冲向大门。不过,大门已经被锁住,谭甫仁仓促下根本打不开。王自正追了下来,对准他的后背开了2枪!双方距离几米,9毫米子弹威力很强,穿透谭甫仁的肩胛骨和颈部,后者重伤倒地。

怕谭甫仁不死,王自正又对准心脏部位补了1枪,才离开行凶现场。

59式手枪属于昙花一现的武器,随着64式的大量装备,该枪也就彻底被淘汰了。

有意思的是,59式手枪和原尊马卡洛夫一样,枪把采用红色的塑料,上面镶嵌1个五角星。

少量的59式手枪曾经被大圈帮带到香港,被黑道称为红星手枪。而54式手枪自然就是黑星手枪了。

59式手枪其实是我国军工的一面镜子。直到1959年了,我国枪械加工水平仍然很低下,无法仿造一支简单的自卫手枪。

改革开放以后,北方工业公司生产了一批59式手枪,以中国马卡洛夫的名义销售到欧美市场。现在市面上的59式手枪,大多是80年代以后生产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