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汉将军李陵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与匈奴数万人遭遇,在箭矢用尽,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李陵不得以遣散步卒,投降匈奴。
▲《大汉天子》中的李陵
李陵所部汉军步卒与匈奴交战十数天,杀伤匈奴上万人,而李陵投降前所说的“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更是让我们感觉到汉军步卒战力之强悍。很多人都会以李陵麾下步卒来嘲讽后世中原步卒孱弱的战力,最常被鞭尸的就是让游牧铁骑按在地上摩擦的宋军步卒。要探讨为何汉、宋步兵在对抗骑兵时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应当回到历史中去,不应以刻板印象将原因归结为汉军强悍、宋军孱弱之类的空话。
▲汉代军服
先来看看汉军方面,据《汉书》记载,李陵麾下皆为“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扼虎,射命中。”这说明李陵麾下步卒与其他军队相比士兵素质更高,面对匈奴围攻,其意志更为坚韧。
作为李广之后的李陵,作战时所采用的战术也很高明。面对突然出现的匈奴,李陵环车为营,以长兵和弓箭杀伤敌军。在匈奴退却后,则沿着山谷、树林等利于步卒作战,且不乏水源的地形撤退。这样的撤退路线,一方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抵消匈奴的骑射长处,另一方面也不会陷入断水的极端情况。而且李陵出关时所带粮草充足,在李陵遣散士卒时,每人仍能分到二升粮食。无水粮之忧,其士兵的战斗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匈奴在此时的作战方式与后世的游牧骑兵有很大差异。《汉书》中记载,“(匈奴作战)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这说明匈奴虽然人人习弓马,但其军队号令不严,组织度低下,不如汉军步卒坚韧。一旦与敌军短兵相接,整个军队很容易被打散。
▲弓箭互射是早期汉匈战争的常态
并且此时马镫还没有发明,匈奴仍然以骑射为主,还没有掌握大规模骑兵冲击战术。后来霍去病和卫青在短短数年内以汉军骑兵横扫北边,主要是因为二者发挥了汉军组织严密的长处,利用骑兵冲击战术与匈奴短兵相接,以弥补骑射方面的不足。战术上的革新带来了战斗力的陡增,否则仅凭两个善于指挥骑兵的将军,怎可能改变整个汉军骑兵的面貌?
在马镫没有发明前,加高马鞍是提高骑手在冲击时稳定性的重要方法,马镫发明后,马鞍高度又逐渐降低两汉以后,由于游牧民族社会组织的进化和其逐渐学习、运用骑兵冲击战术,再加上马镫等骑兵装具的发明,这些原因使得有着先天优势的游牧骑兵的战斗力成指数级增长。
到了宋代,骑兵冲击战术已经成为了游牧民族的看家本领。而步兵的加入,也使其军队中的作战方式也远比匈奴更为丰富。如在三川口之战中,刘平率领2000骑兵与8000步卒与十万西夏军队遭遇。宋军步卒以弓弩抵抗西夏骑兵,而西夏则以步兵持盾牌掩护骑兵突击。在西夏骑兵的反复突击下,刘平手下8000步卒三天后即被全歼,但能在骑兵不断突击下坚守如此长的时间,已然是个奇迹。
更为极端的例子则是在宋金富平之战中,金军以3000骑兵越过沼泽,冲击有乡民聚集的城寨,搅乱了宋军部署,最后以数万骑兵一举击溃了各自为战的十八万宋军。敢以轻骑攻击城寨,可见此时金军骑兵冲击能力的强悍。
▲在西夏、辽、金军队中,金人的骑兵战斗意志最强
总之到了两宋时期,辽、金、西夏军队的作战形式已与之前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语,宋军的步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组织形式和多样的作战手段来对付游牧骑兵。可是以“养兵姑息”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军队,其整体的训练效能和作战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因此很多情况下宋军步卒被游牧骑兵吊打,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有句话说得好,敌人变强不可怕,我们原地踏步才是真正的灾难。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