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空军新闻发布机制正式运行5周年当天,“空军发布”微博连发两幅宣传图片进行庆祝。歼-10、歼-16、歼-20战机首次同框出现,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不过,第一张图片却明显是一张经过PS后的图片,也引发议论。而仔细观察第二张图片,或许就能看出第一张图片使用PS作品的原因。此外,此次三代机同框,也为三代机与四代机协同作战留下了广泛的猜测空间。今天,看空天就来说说这件事。
这是一张经过PS处理的图片。这种编队形式为梯形编队。图片来源见水印。
23日,“空军发布”微博连续公布两幅宣传图片。第一幅宣传图片以沙漠为背景,歼-20、歼-16和疑似歼-10C战机以梯队编队(也就是横向和纵向都有一定间隔和距离的编队)飞行。下载原图后发现,这明显是一副经过PS处理后的图片。当然,有人对于使用PS图颇有疑义。不过,看空天认为,除了稍显粗糙以外,此举并非原则性问题。毕竟,微博并未明确说明为此图为照片,而展示经过PS处理的宣传作品,在各国军方来说并非个案。并未违反什么真实性的原则,因为宣传本身也是有控制的释放信息。
第二张图片是一副摄影作品,三机以楔形编队或者叫航路队形飞行,其中以歼-16打头,歼-20和疑似歼-10C分居左右。这张图的分辨率较大,仔细观察发现,飞机下方的地形地物还进行了“打马”处理,似乎是为了避免暴露具体空域。这两张图片清晰地显示,歼-16战机可收放式加油管已经处于打开状态。
此图似乎是摄影原图,三机以楔形编队飞行。注意,飞机下方的重要地形、地物打了马赛克。图片来源见水印。
再仔细观察,第一张图很肯能是将第二张照片中的战机更换不同地形背景,并对队形重新排列后制作的宣传图片。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基于保密需要,原图片很可能处于比较敏感地区上空,另外从拍摄的地面景物来看,似乎并非最近拍摄。另一方面可能是让歼-20战机位于编队最前方,更具有代表意义。
25日“央视军事报道”微信公众号题为《大国新佩剑助推空军战略转型》的文章中,这三机飞行的图片,地面打码情况更为严重,进一步说明其飞行空域或时间标志比较敏感。
第一张图的局部放大。
三种不同战机编队出现在一幅图片中,也引发外界关于这三种飞机是否在协同训练的猜测。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支空军的战斗机机队全部换装四代机(国外称五代机)。即便是美国空军,也是同时装备F-22A、F-35和F-15、F-16战机。四代机和三代机相互协同作战时现实情况,无法改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近些年的“红旗”军演中,美国空军除了进行三、四代机之间的对抗演练之外,也进行了广泛的协同训练。例如,以F-35与F-16“组队”,突破另一方三代机的防御,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由于目前F-22的数据链无法有效和较老式的三代机的数据链兼容,为了更好地加强协同,美国空军还为部分F-15战机加装了与F-22兼容的数据链系统,作战时,F-22先将相关数据传递给这些F-15,再由后者与其他三代机进行“沟通”。
第二张图局部放大,歼-20战机下方的地物被打马。显然是经过了精心考虑。
那么,三代机和四代机协同作战,应该如何协同呢。四代机与三代机协同作战,首先要发挥各自优势。四代机的最大优势是隐身性能,能够杀敌于无形。另外态势感知能力更强,而且重型四代机通常可以超声速巡航,对三代机和现有防空系统具有带差优势。但是,由于采用内埋弹舱,无论是制空作战还是对地打击,载弹量都相对较小。尽管四代机也可以通过外挂形式携带更多弹药,但是这将牺牲其隐身能力和超声速巡航能力,相当于降级使用,得不尝试。另外,各国四代机数量普遍不多。
央视军事报道的图大马更严重。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三代机,特别是改进的三代半重型战机,通过外挂方式可携带更多弹药,充当空中的武器库。三代机中的轻型战机虽然单机载弹量不多,但是这类数量较多,能较大规模的使用,维护使用也相对便宜。另外,一些改进后的三代半战机,通过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等航电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已经接近四代机。
要想充分发挥四代机与三代机和其他空基、地基和海上平台的协同作战效能,首先要以技术上兼容为基础,实现武器的互操作。例如F-35通过数据链可以为海军的标准-6防空导弹提供制导,以拦截地平线以外的目标。中国的四代机和三代半战机的研制时间相当,理论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应该做得更好。
央视军事报道的图大马更严重。图片来源见水印。
具体协同作战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实施。最简单的情况是先由四代机消灭关键节点,例如防空雷达、防空导弹系统或者预警机,再由三代机、三代半战机等平台实施更为广泛的攻击。这种协同,甚至不需要两者间具备兼容的数据链系统。更高级的协同,可以在相同的空战情景下,四代机探测目标,分发目标情况、三代机发射导弹,或者三代半战机用先进雷达探测目标,隐身机突前攻击目标(因为导弹的射程通常远小于雷达探测距离)等,或者由四代机先进机载系统打击压制对方空基、和地基武器系统,三代机对地攻击。这样,四代机和三代机将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出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