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化,清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市场和足够的劳动力。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民用工业的举动,引进和推广了机器生产的模式。而这些中外企业的丰厚利润,吸引着一些中国人从事工业投资生产。在这些社会背景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企业,一些旧式作坊、手工工场也开始采取机器生产。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近代中国最早的商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了。
(发昌机器厂)
有学者统计在甲午战前中国的商办企业共计151家,主要是轻工业部门,其中涉及到机器制造业、缫丝业、印刷业、机器轧花业、火柴业、面粉业、采矿业、造纸业等领域。较早创办的是1866年方举赞于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初创之时它不过是一家规模狭小的打铁磨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七页中的主导产业是缫丝业,1873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简村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经过了几年的经营,企业规模达到了六七百名工人,800余部丝釜,这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继昌隆缫丝厂)
近代商办企业在创办之初遭受了许多困难,利益之争和社会舆论都对其发展起到过阻碍作用。如男女同处机房工作,有伤风化;工人操纵机器,技艺不精,容易伤人。
(陈启源)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历经坎坷。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又有联系。在机器、技术等方面需要依赖外国;又要向官府申请庇护,减轻压迫。如有企业设在租界,聘用外国人任经理、董事,或利用洋商名义,减轻政府压迫。有的寻求朝廷的的庇护,捐官成为红顶商人,或与政治人物产生联系,寻求开明官僚的扶植。这也是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李滋阳:《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及相关管理思想探究》,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3、林茂高,唐凌:《也论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