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金庸与古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者,塑造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仿佛无所不能的武林高手形象。但由此也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中原武林有那么多高手,为何面对异族入侵却显得那么没存在感呢?连《神雕侠侣》中,杨过用石块击杀蒙哥汗,都需要数千丐帮弟子、全真教徒与蒙古军血战,拼消耗。那么,难道是武林高手这种存在,在现实中不适合上战场吗?
▲电视剧08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在研究武林高手适不适合上战场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研究一下什么才叫武林高手。武林高手到底存不存在?确实存在,而且古人也相信武林高手的存在,并且在正史里也有零星记载。三国时代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就是被深感其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的。可以说,一个武林高手就能让鲜卑人晚崛起了上百年。而明朝使臣杨善吓唬瓦剌人:“刺客林立,夜度营幕若猿猱。”(《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可见,在古代,动作敏捷、精于近身格斗的武林高手确实存在。但这些武林高手跟武侠小说里,只凭一双肉掌在百万军中就来去自如的各种奇侠们不大一样。名将戚继光曾经说过:“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也就是说,拳脚功夫就和现在的军体拳、俯卧撑之类的运动差不多,主要作用是锻炼身体灵活性,上了战场上一点用也没有。清代之前,平民武器管制相对较宽松,拳脚功夫可能只在洗澡时被人偷袭,或者吃饭时忽然翻脸动手等情况下才有用,古人不会花太多精力练习这种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技能。
▲先秦刺客
综上所述,本文所讨论的武林高手专指精通兵刃格斗的、主要活动舞台是个人械斗而不是战场的,军队体系之外的那些民间杰出人才。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武林高手群体,应该就是先秦时期齐国的“技击”了:“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杨倞注:“ 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荀子·议兵》)齐人“怯于众斗,勇于持刺”(《史记》),可见当时齐国有一大票爱好单挑的拼命三郎,而且当时也确实人才济济,涌现出很多出类拔萃的猛人,如殖绰、杞梁、华周等人。
▲魏武卒想象图
齐国国君将他们招募过来编入军队,“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圉”(《管子·七法》)。他们实战确实起到了带动士气的作用,如果遇到的是组织涣散的对手,基本上可以做到碾压对方。不过如果对手换成了高度组织化、纪律化、阵型严密的劲敌,这招恐怕就不灵了。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军事定律:“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戚继光练兵
个中道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很清楚:“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也就是说,在古代冷兵器战场上,成千上万军队组成严密坚固军阵,相互挤压、相互冲撞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能不停重复单一战术动作的、充当庞大战争机器中一颗颗螺丝钉的普通士兵,而不是剑术超群、善于闪转腾挪的大侠。大侠们尽管动作敏捷、善于击刺,但他们在整齐划一的军阵中不仅毫无用处,甚至可以说是有害的。除非他们真的能像武侠电影里拍的那样,无视物理规律,能够在敌人头顶上飞来飞去。
▲13版《天龙八部》中乔峰剧照
看来中国的武林高手们上了战场不太好使,那么国外的呢?在文学作品塑造的常见形象中,日本忍者无疑是极为拉风的一种:外形神秘、动作酷炫,举手投足间逼格满满,一看就是不好惹角色。然而现实却很骨感。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征讨六角氏,甲贺忍者为六角氏助战。结果织田信长军大胜,甲贺忍者战死八百人。天正七年(1579年),织田信长率军一万进攻伊贺,结果被忍者以游击战的方式死死拖住,最后不得不撤军。表面上看起来是忍者战胜了正规军,但伊贺忍者用的主要武器是火绳枪,这应该就不能算做武林高手了。就好比如果西门吹雪和花满楼决斗时持枪对射,你还能说两个人是大侠吗?等到幕府时代的岛原之乱,忍者就更丢人了。各忍者家族精选的好手,不仅有的连壕沟、城墙都过不去,连侥幸潜入城中得那些,次日就被人把脑袋从里面扔出来了,连第二天的太阳都没来及看。
▲日本忍者
除了忍者外,日本另外一种强大的高手就是那些剑豪了。明朝嘉靖年前,倭寇日益猖獗。大批日本流浪武士来闽浙沿海,四处滋扰沿海地区。在史籍记载中,这些“真倭”个人武艺极为精湛。“倭喜跃,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纪效新书·长刀解》)。官军“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明世宗实录》)倭寇“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筹海图编》)“双刀上诳而下反掠,故难格。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纪效新书》)
▲明《倭寇图卷》中倭寇的形象
这些真倭来自武士阶层,以习武为本业,而且经过内战锻炼,个个凶悍异常,极其擅长单打独斗,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其因为以往战争规模限制,大兵团作战经验比较少。明军正好相反,除了刚立国的时候流行“斗将”外,其他时候都更强调军阵而不是个人武勇。明朝边防重在西北,南军废弛已久,遇到精锐倭寇自然不是对手。可是戚继光建立戚家军,创立鸳鸯阵后,却经常以接近零伤亡的代价消灭数千倭寇。
▲戚继光的鸳鸯阵
而戚继光手下的士兵并无特别之处,只是苦练一种阵法,不玩什么花活,再辅以严酷到变态的纪律,就成了倭寇的梦魇。不过如果把鸳鸯阵拆开,让士卒和真倭剑豪逐一单挑,戚家军只怕会死的很难看。普通戚家军士兵谈不上有什么高超的个人武艺,只是戚继光战术体系的一分子,可就是这些武艺寻常的士兵按正确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5版《神雕侠侣》剧照
说起来,战场上的军阵千变万化,无非是要尽可能多的扩大接敌面,以利于更多的人同时参与战斗,但又要保持一定纵深,在此基础保持整齐划一的战术动作,一起刺枪、射箭胜过随意乱刺乱射。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战斗效能就会大大提高。而习惯单挑的武林高手们永远做不到这一点。尽管他们个个生龙活虎,可动作总有先有后,冒进者面对的是敌人无数支长枪的攒刺,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要被戳成筛子,紧接着下一个,似此周而复始……
▲马云主演的《功守道》剧照
对此,中国早有“勇者不得独进”的认知了。说到底,人体相对于武器还是非常脆弱的,你武艺再高,承受伤害的能力跟普通人也区别不大。菜刀狠来一下,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大侠都得跪,更别说是枪林箭雨的古代战场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南冠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