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田艺苗
我小时候弹巴赫的《创意曲》,完全摸不着门道,找不到分句,找不到旋律,一曲弹到头已相当惊险。后来被父亲带到一位老太太家中学钢琴,她命我全部重弹《创意曲》。每次回琴,心惊胆战,一边唱谱一边在心里祷告,千万别熄火啊,一熄火我可就开动不起来了。巴赫的左右手细密衔接,背谱难度极高,而在小孩子听来那简直就像开火车,咔嚓咔嚓,我想不通这有什么好听的。几节课下来,老太太跟着我哼哼唱唱,我开始找到一点巴洛克音乐的喜感。
这些《创意曲》,其实是巴赫写给他的孩子们的键盘练习曲。巴赫的前妻36岁便去世了,给他留下7个孩子,第二年他娶了年轻的安娜,孩子一年一年陆续添加,后来巴赫一共生了20个孩子(有9个长大成人),足够组成一支巴赫管弦乐队了。家里就像个小型幼儿园。超级奶爸巴赫困在孩子堆里,一边在书桌边上写曲,一边哄着膝头的小婴儿;一边换尿布,一边构思他的弥撒曲。难以想象这样的环境叫他如何清净思考。巴赫家的小孩全都学弹琴,下课了一起排合唱,家里天天有欢乐。巴赫的创意曲主要练习孩子们独立的手指头。每个手指都要听从头脑与耳朵的号召,有时候小拇指唱歌,而大拇指要独自大声痛哭;有时候食指和中指开火车,别的手指稍息。一只手有好多使命。巴赫不仅作曲养活了所有孩子,还教会了安娜和所有的孩子们弹管风琴。这些孩子中,有后来的“伦敦巴赫”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和大名鼎鼎的“汉堡巴赫”卡尔·菲利普·埃曼努艾尔(C.P.E.Bach),他们在世时可比老爸风光多了,且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日后的古典主义大师海顿与贝多芬。
熟悉巴赫音乐的朋友会发现,《创意曲》这个标题只有巴赫用过。《创意曲》的本意是指写法比较自由创新的乐曲。这些教学音乐,如今都被当作乐曲来演奏,像古尔德、莱翁哈特等著名演奏家都录制了创意曲专辑。相比之下,我们常用的车尔尼练习曲却不能搬上舞台,其中差异,也许在于巴赫的练习曲在织体中植入隐伏旋律,层次丰富,耐人寻味,不像车尔尼的练习曲只是练手曲。
《献给安娜·玛格达丽纳的笔记本》是巴赫献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的练习曲。安娜是一位宫廷小号手的女儿,比巴赫小了15岁,她是一位颇有前途的歌手。巴赫虽然不是很出名,但当年的音乐家相当于现在的明星,有不少美女想嫁他。安娜嫁给巴赫之后就退出了歌坛,在家操持家务,十几个孩子已经够她操心了。此时巴赫在科滕宫廷得不到重用,又跳槽去莱比锡当教会乐长。他带着安娜和孩子们,还有他那点可怜的家当,全家浩浩荡荡地开赴当时冷清的外省小城莱比锡。为了给安娜解闷,巴赫教她弹管风琴,给她写轻快俏丽的小曲集。闲时安娜坐在八角窗边的古钢琴上练习,孩子们围坐在地上聆听玩乐。她穿束腰裙,弹琴时摇晃着半袖的蕾丝袖口,格外温柔美丽。一年一年,孩子一个接一个到来,巴赫的大作一个接一个公演,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安娜是音乐史上最慈爱的母亲,最贤惠的妻子,她还是巴赫最满意的抄谱员。抄谱并不是把作曲家的草稿抄成美术体就完事,那是很累人的活,需要把乐队总谱抄成分谱,让每一位演奏者的谱架上都有一份。当年没有复印机,没有电脑分谱程序,全都靠人手抄写。安娜的乐谱抄写得非常漂亮。她为巴赫抄写了20年乐谱,以致后来两人的乐谱字体、削鹅毛笔的方式和握笔姿势都完全一致。这些博物馆收藏的手抄乐谱,这些伟大的音乐,也默默纪念着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