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园”里人老戏不老
资讯
资讯 > 正文

“甲子园”里人老戏不老

人艺老艺术家排演新戏《甲子园》。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记者 牛春梅

上午9时35分,当《甲子园》的女主角王姬匆匆走进北京人艺一楼排练厅时,桌上新沏的茶已经温热,先到的蓝天野、朱旭已经对完了一场戏的词。

排练厅南侧的墙上写着“戏比天大”,北侧的墙上写着“继承发展”,排练厅里同堂排练的几代人恰恰映照了这八个字。朱旭、郑榕、蓝天野、吕中、徐秀林、朱琳几位老艺术家秉承着“戏比天大”的精神加盟《甲子园》,让年轻一辈亲眼看着他们演戏,“继承发展”人艺的优秀传统。

昨天,除了吕中老师因病没来,朱旭、蓝天野、郑榕、徐秀林都早早地就到了排练厅。

剧中蓝天野饰演的老设计师有一句台词说:人就和房子一样,建筑的结构再好,也架不住金属疲劳……但他们的表现却恰恰表明这句话并不准确,4个老人年龄加一块300多岁,可一排起戏来那精神头儿就跟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似的,简直就是“逆生长”。85岁的蓝天野,不光戏份很多,还承担着艺术总监的工作,别的老人都是每周来两天,唯独他一周五天像上班一样按时报到。他说:“这戏可不是说说台词就得了,好多地方都得反反复复地‘磨’出戏来。”

对词时,朱旭和蓝天野都是坐在椅子上的,但他们却没把这当成单纯的对词,身上都带着戏,坐着也演得有声有色。朱旭饰演的“半仙”,有些神神叨叨,也颇为风趣幽默。他对词时不仅脸上表情丰富,身子也是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一会儿又扭过头来思量,已经完全进入角色。而蓝天野突然高八度的声音,把走神的年轻人都给吓了一跳。他们对词一结束,周围的人就“扑哧”一声,把憋了很久的笑声放了出来。

几位老人的身子骨也不像是80多岁的样子。昨天“下地”的第一场戏,“半仙”朱旭要从二层的平台上来下去地折腾一番,台底下的人看着揪心,生怕他磕着碰着,可他却“胜似闲庭信步”,一边说着有滋有味的词儿,一边踱着步就下来了。一场戏演完,年轻人们冲上去要扶他下来,他却摇着手不让扶,嘴里还叨叨着“我健步如飞”。蓝天野不光在楼梯上,一会儿坐一会儿站,还要跟徐秀林饰演的“金奶奶”学习一段民谣健身操,吕中也要在台上来个差点闪了腰的“卧鱼儿”。

88岁的郑榕是几个老人里身体最差的一位,平时他不是拄着拐杖,就是扶着轮椅。这次,他在剧中就饰演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红军,总得有个人把他推来推去,但他的“动作戏”可一点儿不比别人少。正在排的这场戏,他不仅拿枪瞄着香港来的投资人大卫,还和老伴“金奶奶”满院子去追这人。戏说起来简单,但演的时候要涉及到推轮椅的时间、角度,还不能影响说词。来来回回地走了六七次,郑榕总是不满意,总觉得自己的位置不对,干脆就对推着他的小姑娘说,你别推了我自己来。他一边用手滚着轮椅轱辘,用脚蹭着地有些艰难地往前走,一边还调度着台上的“金奶奶”和大卫的位置,俨然就是个分场导演。

台上戏演得正热闹,暂时没戏的朱旭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儿,嘴里念叨着什么,笔下则不停地写着。凑上前一看,这原来是老人自己的剧本,他要把今天确定的台词,都一句一句地写下来。“我这几十年演戏,都习惯把自己的词单独写一个小本儿上。尤其这个戏词太多,风水什么的我又不懂,都得硬背!”除了这个台词本,他的兜里还装着小纸条,方便随时背台词,有时候半夜起来上厕所还能背两句。说起背台词,蓝天野的绝招是“不背词”,“我在台上只要知道自己是谁,是做什么的,做了几件事,台词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上午11时40分,午饭时间到了,目送着几位老人蹒跚着出了排练厅,年轻人们才走了出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