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父千年踪影留故城
亳州市往东南35公里,便是城父镇所在地。从史前文明绵延至今,城父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灿烂的身影——
本报记者 武长鹏本报通讯员 戴明 王少峰 文/图
5月24日,记者来到城父镇后铁营史前遗址二次发掘现场。“距今约6000年前,先人们就已生活在这片土地。已经发掘了两处遗迹,分别是生活区和墓葬区。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处遗迹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早期,1989年因当地村民取土烧砖发现遗址,亳州市博物馆从村民手中征集玉斧、石斧近百件。此次发掘将取样相当数量的标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史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业内人士认为,后铁营史前遗址的发现,使城父镇的历史超过“商都于亳”的亳州,也成为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优秀旅游乡镇的重要印记。
喧嚣集市掩映故城遗迹
节假日走在城父镇街上,一派人声鼎沸,这是皖北农村典型的赶集盛况。在一处街角,小摊贩铺满了一地的货物,而一旁则竖立着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书:城父古城址。
“这里是城父古城遗址的中心区域。1986年12月,市政府将城父古城址设为重点保护单位,并竖立此碑。 ”城父镇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程校玉说。今年64岁的程校玉曾是当地民师,后来改行在镇上开一爿小店,经营得还算不错。“城父历史虽久,然而缺少梳理与研究,虽有历史脉络,但内容并不清晰。 ”程校玉说,2010年,他与几位退休老同志一起,成立了城父镇文化研究会,立志在有生之年,为城父的历史文化研究及史料的梳理,尽力做一些事。
程校玉的小店后面还有一个极小的院子,这是他的家。小院东侧的屋子里整齐地排满了书。 “我们正在编辑《城父历史文化图志》,将对全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传说故事进行归集,为后人留下可考的证据。 ”程校玉打开《左传》,里面有关于城父的最早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城父先后归属陈国、楚国,称夷。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灭焦,改夷为城父。五年后,楚平王派太子建镇守城父,并筑城墙修建城父城池。西汉时,城父改置为城父县,南朝宋改置为浚仪县,隋开皇中期改名为城父,五代后梁改曰焦夷,后又改焦夷为夷父,后唐时复改名为城父。程校玉手编的索引手册,能清晰地查找到在哪一本书的哪一页,说了城父的哪一段历史。
传说古城父里外共筑有三道城墙。程校玉说,第一道城墙南到现在城父镇的关桥村,北到张门楼村,东到义门镇,传说由泥土筑成。第二道城墙在《左传》上有记载,周长8公里,其中南北4公里,东西2公里。第三道城墙村民们称其为“寨墙”,周长3公里,位于集镇的中心位置。 “这第三道城墙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据我们推测人们口中的‘寨墙’就是传说中的第三道城墙。 ”程校玉的研究很细致。
美丽传说旁证历史沧桑
“城父不大,但步步有景,每一处或有历史记载,或有民间传说。”程校玉说,黄梅戏有《七仙女》,城父也有仙女的传说,这个传说来自于四女孤堆、二女孤堆和一女孤堆三处遗址。
在后铁营村西北约400米处的柏树林中,掩映着四女孤堆遗址。相传,古时城父曾发大水,玉皇大帝得知后,派了五位仙女手捧黄土去救城。来到城父后,仙女们看见风流神仙吕洞宾站在城墙上小解,害羞地急急弃土而去,遂在原野里留下五个土堆。以后每当洪水泛滥时,城父的老百姓都跑到这五个土堆上避难。后人为纪念这五位仙女,分别称为四女孤堆和一女孤堆 (离四女孤堆较远还有一个土堆)。
而文物工作者认为,所谓的四女孤堆其实是四座大型砖石结构的汉墓葬。不过,在对墓葬形制规定比较严格的古代,一般人的墓葬不会有这么高的封土。根据相关记载,在城父历史上,春秋时期有两个小诸侯国的国君曾经在城父生活,目前还无法确认孤堆群是否为他们的墓葬。但当地对二女孤堆的记载,却有史料可考。楚国大臣申无宇故居在城父,其子申亥有二女,正符合楚灵王的审美,申亥为感谢灵王对其父的知遇之恩,命二女陪侍灵王。灵王自缢后,二女为灵王陪葬,遗迹为两孤堆。二女孤堆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伪军破坏挖掘,出土文物不详。
城父镇刘庄村章华台的遗址上,有一颗银杏树,树龄600年,树全高18米,胸围360厘米,为一级古树。关于这棵古树,也有故事可言。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杀蔡灵侯灭蔡国,第二年又率兵伐吴。他带兵来到城父,兵临乾溪。不想天不作美,下起大雪,军队无法前行,灵王便修建临时行宫,也就是章华台。之后,灵王的弟弟发动宫廷政变,杀了留守的太子,后又自立为王(楚平王),灵王被迫居于章华台。两千多年后,当年极度奢靡的章华台只剩下一片高地,和高地上的这棵银杏树,向世人见证历史的沧桑。
文化积淀丰富小镇民俗
城父镇西南两公里之外的张陈庄东南角,是春秋奇人伍子胥的庄堌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伍员庄堌遗址面积1.5平方公里,高出地面约两米。 1972年,当地村民在打井抗旱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西汉时期带有花纹的汉砖花墙、釉陶鸡、八仙人以及两块石门等文物。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之子太子建之太傅,因受费无忌馋言,伍子胥随父与太子建居城父。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其父、兄一同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拒平王召,箭射使者,听说太子建逃住宋国,也随之奔宋。现在 “伍子胥逃难过五关斩六将”“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鞭打楚王尸”等戏文和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后汉书》云:“张良出于城父。 ”《括地志》云:“城父在亳州东三十里,韩也。”目前,城父存有张良张门楼墓群遗址。程校玉翻阅上世纪70年代的《辞海》,以及近期的《中国谋略家》等图书,积累张良是城父人的证据,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轶闻趣事。相传,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晚年体弱多病,隐居城父县张家湾(现涡阳县高公镇),每日祭拜神灵,研究食道,探索长寿秘诀。当时,当地普遍种植大蒜,每餐必有蒜,认为能够防治百病。为了改进大蒜的吃法,张良带领家人研制糖醋蒜,并把自己的研制方法教给大家,张氏一族都学会了这个技术。因张良吩咐后人要年年进贡、世世相传,经过岁月的历练,张氏糖醋蒜成为了一门绝技相传至今,这就是皖北知名的 “张士奎”高公糖醋蒜。
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城父镇至今留下诸多心口相传的戏文、传说、民风民俗,让小镇散发着穿越古今的光彩。
城父镇后铁营史前遗址考古发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