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些事儿
资讯
资讯 > 正文

原标题:高考那些事儿

向往的大学  CFP供图

qiangtoutiao

6月7日,今年高考就将拉开大幕。高考,是莘莘学子不得不迈的一道门槛;今年的高考有“史上最严”之称,对这场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考试而言,公平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还是那句话,高考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关注过程、接受结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应对高考,可能会让高考成为值得铭记和感恩的一段岁月。

我的高考故事

高考前,班主任竟然会笑了

当年,我走进了高考考场。没有什么高考誓师,也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兮兮,平静地迎来了那场几乎改变人生的考试。

对当年习惯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高三学生来说,从高考的出题方式到考场的座位布置,早已经在每个月平均一次的模拟考试中锻炼得滚瓜烂熟。但真到了高考前后,学校里的气氛还是有些不一样。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平时小气抠门的学校食堂,居然为高三学生推出了一顿3元的不限量自助餐!人生中的第一顿自助餐竟然是在学校食堂吃的,如此的不洋气想想也是醉了。另外一个颇为反常的现象,就是平时总没好脸色、上班8小时有6个小时都在训学生的班主任,一进入考前一周倒计时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人也不骂了、题也不讲了,整天“微笑服务”跟我们聊家常!记得考前一天晚上,班主任甚至还讲了两个笑话,可惜平时我们被他凶惯了,愣是没一个人敢笑!

考试那两天也没啥特别的,唯一有点不同的,是中午来送饭的家长多了很多,营养调和、菜式搭配一看就是下了苦功的。至于像我这样既贪便宜又好吃的,自然是去光顾“食堂自助餐”啦。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不想听父母们的过度关心,有些学生会被问到“你这题选A还是选B啊”,或者“为啥小明跟你答案对不上啊”之类的……各位家长你们确定自己不是来捣乱的吗!

考题并不太难,心里还是有几分把握。记得最后一门文综考完,同学们聚在走廊上聊天,有个自认为考得很糟糕的女同学当场就哭了出来,事后却发现考得竟然挺好。当然也有一些遭遇了“滑铁卢”的,后来也证明“高考考砸”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至于我,考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没完没了的毕业聚餐、吃喝玩乐上,尽量不去想分数的事情。

直到公布分数的那个早上,前一晚我竟然紧张得睡不着觉,时间一到赶紧起床去打电话查分数,没想到爸爸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神色紧张地等在电话旁——原来他们也几乎一宿没睡。直到电话听筒里报出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家人紧皱的眉头才松开,妈妈兴奋地回忆着我小时候的趣事,爸爸说要出门买瓶好酒。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父母还是非常紧张的,只不过为了不影响我的情绪,只好绷着脸装平静,整个考试期间也没给住校的我打一个电话、送一次饭,完全让我自己来调适心情。也许正是得益于一颗平常心,最后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复旦大学,为我的高中生涯画上一个理想的句号。 (张涨)

轻松减压,家长不要帮倒忙

记得我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每天上课前都组织大家学唱流行歌曲,一直坚持到高考的前一天。我们当然不是音乐学院,这只是老师的减压绝招,怕我们的弦绷得太紧了,适得其反。所以,高三那年,反而学会了不少新歌。

现在的老师也各有各的减压绝招,据说,有高三老师对全班同学说:“马上就要高考了,早恋的就别吵架了,免得影响心情;还没早恋的就别表白了,免得被拒绝影响心情。”这可不是笑话,也不是鼓励早恋,就是为了让考生们尽量保持平稳的情绪与状态。

说到底,相隔十多年,老师招数虽不同,但手法却差不多,减压最好的状态就是让考生保持平常与平稳的状态,不要刻意制造与平时不同的气氛。只有拥有平常心,才可能有最好的发挥。

所以,那些在高考前把考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举动,简直就是在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比如,考试那几天父母请假不上班,专门送饭陪考;为了让孩子休息好,不好好住在家里反而要去住酒店;考场门口,女老师穿旗袍男老师穿马褂,为的是旗开得胜、马到功成的好意头。但是,这些和平时不一样的反常举动,只会加倍提醒走进高考考场的考生们,今天是个不一样的日子,强化他心中的忐忑不安。他的心里会紧张,会反复出现这样的念头:这是决定我人生命运的考场,如果考砸了,我的人生就完了。背着这样的心理包袱上阵,能正常发挥才怪!

当年我的同桌,一个平时成绩很好的女孩子,因为紧张,三天没睡着觉,结果发挥失常只能复读一年。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而我照常住校,照常吃喝学习,轻松发挥考上人民大学。所以,越是临近考试,越是不能乱了阵脚。紧张与压力是会相互传染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生需要减压,老师和家长也需要减压。其实,人生的路很长,高考虽然重要,但也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考验。学生要放轻松,家长和老师也不妨轻松些。

高考严不严,不看广告看疗效

“史上最严高考”,乍听起来那么耳熟呢?没错,这句话听了不止一年了。年年都是“史上最严”,今年当然别有意味,作弊入刑了,防范技术升级了。虽说过往也有人因高考作弊而获罪,但不是以这个刑名,比较混乱且惩罚偏轻。作弊入刑,理论上提高了犯罪的法律及经济成本,对非法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还考场一个清静,还高考一个公平,公众当然乐见其成,不过,一条刑法条款能否助力2016年高考成为“史上最严”,还得看“疗效”。

高考作弊与反作弊,是一场“高手过招”、斗智斗勇的游戏。从最早的“单打独斗”到近年高考作弊已呈现团伙化、“流水线作业”现象,如2015年江西南昌的高考替考事件,组织者、中介人、替考者、被替考者、相关工作人员等诸多人员环环相扣,高度默契;从“冷兵器时代”的小抄夹带到“技术流”,显影碳粉、透视眼镜、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信息手表、隐形钢笔等“神器”纷纷登场,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为一个重量级的国家考试,要防这些并不难,不管高考作弊有多少“高科技”,其实都是雕虫小技,不足道哉。身份识别、无线电检测、信号屏蔽、考场电子监控……只要“人防+技防”到位,严防死守,大规模的高考作弊便不可能实现。“日防夜防,家贼难防”,高考作弊最大风险点是“家贼”。只要有“内鬼”,“人防”失守,所有关口将形同虚设。纵观历年高考作弊,几乎都存在“内部人”监守自盗现象。由是观之,高考防作弊,“防外”更要“防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作弊入刑元年”,人们都拭目以待。法律到了位,执行还得跟上,对高考作弊行为力求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保持“零容忍”,从而彻底打消个别人的侥幸心理,以平和心态从容应考。

状元餐就是商家的赚钱餐

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已被商家集中推出。励志服饰、状元餐、保健品、高考房……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

高考牵动全社会,考生想的是怎么考得更好,商家想的则是怎么赚钱。新闻中称,有的培训机构推出“高考冲刺课程”,均价高达350元/小时,还是“起”!培训老师声称只要好好利用,“10天提高20多分也是很正常的”。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反应也就是“呵呵”;还有不少酒店因为靠近考场而一房难求,原来家长是为了孩子们少花时间奔波在路上,得到更好的休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不知道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环境,考生还能不能保持一个平常心?如果是那些换了个枕头都睡不着觉的“强迫症”考生,恐怕父母是好心办了坏事。

为何“高考经济”大行其道?归根结底还是家长们想方设法希望孩子考出一个好成绩。要说吃好住好对考生完全没用,倒也未必。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安慰剂效应”,意指人们虽然获得了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吃点号称“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睡在据说“专门为考生设计”的房间里,也许其本身并不见得有这样的功效,但也许能对考生的心理产生一点“安慰剂效应”,如是,家长的钱也算没有白花。

但问题在于,“安慰剂”效应并非对每个人都成立,但“平时学习好,考试成绩就好”却是对大多数人都成立的真理。有鉴于此,与其把钱花在这些不知道会不会见效的安慰剂上,为何不把高考前的“短线投资”变成贯穿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长线投资”?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无论再怎么在“高考经济”中大肆消费,可能都无法改变最后的考试结果。虽说怎么花钱是每个家庭的自由,但我还是希望更多父母能少一点走捷径的“小聪明”,多在平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不仅要投入真金白银,更要投入时间、精力和关怀。让孩子在一个平稳、上进的氛围中学习,遇到了困难可以随时向父母求助,远比临时去抱“高考经济”的佛脚有用得多。(章门仁)

一场考试

很多珍贵的插曲

高考将至,“平常心”又成了它最亲密的伙伴。面对考生的不安、家长的焦虑,专家说这都是病,得治,而药方就是平常心。到底,怎么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惯常的做法是开解、安慰、引导(反正就是诸如此类的词吧)。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很多人和事临近高考开始画风突变。以口号来说,之前都嚷嚷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空气里都洋溢着呛人的鸡汤味、火药味。但临近高考呢?“莫以成败论英雄”“高考也就那么回事儿”“考不好也没什么了不起”……孩子们又没失忆,之前的口号言犹在耳、在心,这些生硬的“反转”骗不过自己啊!

高考这么大的事,任谁都无法绝对地泰然处之。毕竟它影响着未来的人生道路,影响你去什么大学、选哪些专业,甚至还牵连到以后的脱单、就业、发展……即便不想这么长远,寒窗苦读十几年,考不上事小,丢人事大啊,尤其联想到类似“现在不努力,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这种名言,宝宝们难免被吓得够呛!

所以,没必要把高考说得那么云淡风轻,说了自己也不会相信。高考还是重要的,不然我干嘛会在这里写这条稿呢?但它会影响人生轨迹,但绝对不会决定人生。你看,现在职业选择、价值观念都日趋多元——拥有一技之长会受人尊敬,选择创业狂拽炫酷,甚至走在街上都能成为网红……高考绝不是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像一个成年礼,金榜题名也好,暂时受挫也罢,它都是一个考验,我们应该慢慢学会接受、学会坦然、学会正视现实、面向未来。

另一方面,也没必要把不淡定“妖魔化”。高考是一道坎,是大多数孩子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boss,因此紧张、忐忑太过正常,并且每一代人都一样。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大家虽然不至于听到“烤红薯”就吓晕,但也真是如临深渊。比如睡觉,老师说很多同学考前会睡不着,为此我们宿舍约法三章:第一,晚上回宿舍后少说话;第二,熄灯以后就不说话;第三,如果要说就长话短说。结果宿舍鸦雀无声,还是有人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好好感受、体验吧,在人生的旅途中,这些插曲也都很珍贵。

信不信,总有一天你会开始想念。

(夏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