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理激荡人类心灵
资讯
资讯 > 正文

用真理激荡人类心灵

图为卢梭雕像。

李志伟摄

7月正是巴黎游人如织的时节,供奉法国先哲的先贤祠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世界各地的观众慕名而来,等待入馆参观《卢梭与艺术》展。今年适逢“法国大革命之父”让—雅克·卢梭诞辰300周年,法国以及卢梭的家乡瑞士都举办多种活动,来纪念这位影响了全世界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据《卢梭与艺术》展的组织者介绍,本次展览自6月29日起至9月30日,通过绘画、信件、书籍、雕刻、生前用品等来讲述卢梭与艺术的联系,从而勾勒出这位宣扬人性本善的哲人全貌。此外,法德公共电视频道ARTE也以《忏悔录》一书为主线,遍访日内瓦、尚贝里、巴黎、蒙莫朗西、埃默农维尔等留下过卢梭足迹的地方,拍摄纪录片呈现其传奇的一生。在卢梭的故乡日内瓦,包括展览、戏剧演出、研讨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已经陆续展开。而法国的《人道报》也推出了卢梭专刊,将卢梭的思想奉做马克思主义源泉之一。

出身寒门 命运波折

“既已决定在独立和贫穷之中度过余生,我将竭尽灵魂的全力去挣断时论之枷锁,勇敢去做我认为善的一切,毫不顾忌他人的毁誉。”这是卢梭在潦倒的晚年所著的《忏悔录》中的一段。纵览卢梭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波折。虽然他才华横溢,为世人公认,却因思想过于前卫而屡遭误解与诽谤。正是生活的悲喜交织,让卢梭尝遍人间冷暖,使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在瑞士群山之间,坐落着清澈如镜的莱芒湖,那里风景如画,卢梭出生在湖畔城墙即边界的日内瓦共和国。卢梭这样描写自己的出世:“1712年,我生于日内瓦。父为公民伊扎克·卢梭,母为公民苏珊娜·贝尔纳,而我则是共和国的新公民。”“共和国公民”,为卢梭一生的政治理想——“公民的平等和自由”做了最好的注释。

对于平等和自由的向往,与卢梭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卢梭少年时便失去双亲呵护,在欧洲各国的闯荡游历,使他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一生涉猎广泛,在政治、教育、文学、音乐、植物学等领域均有建树。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认为卢梭的一生都在不断感受,而极为敏感的天性也使得卢梭对痛苦和快乐的感受更为强烈。诚如罗素的评价,卢梭的性格使其更为贴近真理。在先贤祠《卢梭与艺术》展上一件卢梭生前所用的印章引起观众的注意,在这枚印章之上刻着他的座右铭:“我把一生献给真理。”这也印证了其作品无不流露的情感——朴素、自然。

著作等身 地位独特

1762年,正值卢梭在蒙莫朗西隐居期间,他最喜爱的作品《爱弥尔》正式出版。这本又名《论教育》的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其阐述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在主人公爱弥尔的成长过程中,卢梭为他设计了人生不同阶段可能面对的陷阱与危机,进而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卢梭写道:“生存是我要教给他的职业。我放开手时,他并不需成为法官、士兵或教士,他首先应是一个人。”他认为不应该以适应社会为目的而教育孩子,而应培养孩子的经验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

《爱弥尔》在当时引起轰动,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育儿经典。卢梭博物馆研究员波琳娜·普雷沃表示,“时至今日,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依旧有指导意义”。

然而,卢梭却因为这本书触怒了封建当局,被迫辗转日内瓦、普鲁士、英国避难。《忏悔录》便成文于这种颠沛流离的凄凉晚景之中,卢梭以自我批判的形式在书中为自己辩护,这部书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其在世界文学史上获得了独有的地位。

“平等之父” 影响深远

18世纪末期,法国王室日渐式微,资产阶级逐步崛起,欧洲大陆暗流涌动。卢梭的思想像火焰一样迅速蔓延,遂而点燃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延续千年的王权统治在人民的力量冲击之下土崩瓦解,建立起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基础。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不但被尊为圣人,各种势力也均声称是卢梭思想的追随者。1800年,拿破仑踏访卢梭故居时说:“今日我们能在此地,皆因卢梭。”大革命时卢梭更被尊为“自由奠基人”和“平等之父”。

普雷沃介绍道,卢梭的政治思想尤其表现在《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中,而他的思想核心是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卢梭主张人民与政府之间签订契约,人民通过出让天然自由,服从群体的公意,从而获得公民自由。同时,卢梭强调人民是政治生活的主体,人民拥有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的神圣主权。为捍卫自由与平等,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利。因此,卢梭是以人民意愿代替王权这一思想无可争辩的倡导者。

卢梭的思想在中国也曾扮演过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背景相似,都有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因此,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自19世纪末逐渐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成为革命者的思想武器,他的主张曾被邹容比作“起死回生之灵药”。同时,马克思也从卢梭的人类不平等的观点中汲取了营养,卢梭也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思潮的源泉之一。可以说,卢梭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寻求民族独立与复兴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在政治思想之外,卢梭的道德、宗教、美学思想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浪漫主义时代。康德称卢梭是“道德世界的牛顿”。诚然,19世纪的文化巨匠们或多或少都为卢梭浪漫主义激情所驱动,如康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席勒的戏剧、歌德的小说等。在列奥·施特劳斯看来,卢梭与马基雅维利、尼采分别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三次浪潮。而叔本华则将卢梭比作“最伟大的现代伦理学家”。叔本华这样评价卢梭:“他穷尽其智慧,洞悉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秘密。不但反映在其著作里,也体现在他的生命中。正因他拥有真理,从而激荡人们的心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